愛情的邊際效用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邊際效用,意思是消費者每增加使用一個產品或者服務所帶來的額外的滿足感。而邊際效用有一個驗證過的普遍規律:無論應用於哪種產品,隨著產品使用量增加,產品所帶來的額外滿足感會遞減。倘若用父母的話蔽之,就是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腸胃。

也許很多人不認同,但是愛情某種程度來說就是一種產品,它滿足了人們對愛和陪伴的需求,而我們為之付出的時間和金錢,定義了愛在每個人心中的價值。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無可避免地,愛情也遵循了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愛得越多,滿足越少。比如一對久未經歷戀愛的戀人在剛開始戀愛時怦然心動,愛情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快樂和滿足感,他們會用盡辦法爭取見面的時間,費煞苦心為對方創造驚喜。因為此時此刻,他們對愛情的需求很大,他們願意付出很高的成本,比如大量的時間和心思,去換取愛情。然而隨著愛情的供應增多,即是戀人間相處的時間越長,或者雙方對彼此的付出越多,愛情給人們帶來的邊際滿足感慢慢減少。這時候,戀人間漸漸不再為一個約會而興奮不已,也不再為對方的付出而深深感動。愛情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也因而也降低了戀人們願意為愛情所付出的成本,曾經願意花費一小時車程只為對方送上一杯咖啡,漸漸一個電話不夠幾分鐘匆匆掛斷,曾經每一天一個小驚喜,漸漸不再記得對方一小時前說過的話。愛情的邊際效用決定了愛情在人們心中的分量,而當愛情加深的時候,愛情的邊際滿足感卻在減少,同時也會漸漸削減愛情的分量。寫到這裡,突然想起了那句「別愛得太滿」,就是要告誡人們想要持久的愛,就要剋制住愛加深的速度吧。所以看到漸漸不如以往的愛情,沒有必要怨恨,也無需傷感,它只不過遵循著一個普遍的規律罷了。

幸好經濟學根據邊際效用的規律也給出了一個最優化的方法。那就是如果我們花費同樣的成本,當A產品所帶來的邊際效用少於B產品的時候,那就減少使用A,多使用B好了,然後慢慢直到每個產品所帶來的邊際效用相等時,就是效用,即滿足感最大化的時候。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人生的追求要多樣和平衡。愛情並非一切,除了愛情還有很多可以帶來滿足和快樂的東西,譬如說事業,學業,興趣,親情,友情,當每一個元素帶給我們的滿足感相當的時候,人生的滿足感就得到最大化。這個狀態就是,我愛你,但是我也愛我的工作;你的陪伴讓我快樂,但是我也同樣享受和家人朋友相聚的時間。相反地,有些為了愛而放棄了工作,離開了親人的人們,用他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為愛付出,卻不知這樣只會加快另一半對愛的邊際滿足感的減少,越努力愛,越把愛的快樂推開。

當然,如果一切都能簡化成經濟學裡的模型和公式,人生都會變得容易很多。在愛里保持清醒和理性並不是一件易事。為了更好提醒自己,再借用一下金融投資的理論吧。我們在愛情,事業,學業等等所投入的時間,都是一種投資。學業和事業,只要我們付出了努力,大多都有穩確的回報:文憑,證書,高職,厚祿,因此風險比較低。愛情卻是不確定性和風險很高的投資,戀愛一旦結束,得到的回報也許只有一場回憶罷了。對於風險高的投資,理性的投資者不會孤注一投,而是會分散資本在不同的項目。如果風險高的投資帶來可觀的收益,比如說幸福的婚姻,當然是好,萬一這個投資最後失敗,也不至於全盤皆輸。人生如果是一個投資組合,裡面的元素越是豐富多樣,投資風險就越低,滿足感也會越高。所以把愛情看輕一點,努力達到各個方面的平衡,才是人生獲得滿足快樂的王道。


推薦閱讀:

愛情的創造—郭靖黃蓉篇6結局(愛情的升華)
跟昨天說不再見
現實從不敗愛情
「如果我們不能結婚,你怎麼受得了。」

TAG:愛情哲學 | 經濟與生活 | 生活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