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跟成績差的同學一起玩,孩子真的會退步嗎?值得深思

這周末,和幾個友人相約一起喝茶聊天。其中好友晴帶著剛上二年級的女兒一起赴會,小姑娘長得水靈水靈的,頗有禮貌地和我們打招呼。

席間,晴不時地拿些零食給孩子吃。但小姑娘左顧右盼的,明顯在我們這一群大人中間坐不住。突然,小姑娘掙開晴的手,想往鄰座跑去。

晴連忙問道:「你要去哪兒啊?」

「旁邊是我班同學徐婷婷,媽媽,我去找她玩兒!」

「原來她就是徐婷婷啊!你不許去,過一會兒我們就和阿姨們去唱歌了。」

」還有啊,你記得媽媽和你說過什麼?不要和成績差的同學玩,不然你也會變成差生了!「

晴安撫了好一會兒,小姑娘才肯安靜下來。但晴的這番話卻讓我忍不住和她爭論:難道成績好的只能和成績好的學生交朋友嗎?我們常常抱怨,工作以後越來越難交到真心的朋友,為什麼大家都那麼功利,就不能用心相處嗎?但是你有沒發現,在孩子的交友問題上,你卻用上了你最看不慣的「功利心」。

在現實生活,有許多家長和晴一樣,總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和優等生玩耍,還美其名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多少孩子從小是聽著這樣的教導若有所思點頭的。但作為老師的我想說,「我不同意!」

孩子的品行和成績有關係嗎?

◆◆◆◆◆

我在掌門執教的第一個孩子讓我終生難忘,那個孩子叫小張,父母是跑貨運的,兩人都沒什麼時間管孩子的學習問題,以至於孩子成了大家眼中的差生:考試經常倒數、聽課容易走神、作業不按時交、曠課上網、參與打架……

在為小張輔導前,他爸媽特意拜託我多幫忙把孩子拉到學習的正軌上來。我一開始以為他是個問題學生,性情暴戾,但經過幾次接觸後,發現小張的品行並不壞,不是常人眼中的「壞孩子」。

有時候我在市面上淘到一些卷子、教材也會寄到他的家中,並且說這些送他的。但小張這個孩子卻一直記著:無功不受祿,老師,我要打錢給你。我都笑笑不和他較真,竟也沒想到這個孩子還懂「來而不往非禮也」。

有一次,我身體不太舒服,但已經約好了和小張的上課時間。這期間,我硬撐著照常授課。孩子察覺到了我的異樣:堅決不讓我繼續上課,並且承諾他會自覺完成今天的作業。後來這孩子還讓他父母,打電話過來,讓我好好休息。那一刻,真覺得無比溫暖,小張可不就是個小暖男呢!

一個人的品行和成績真的沒半點關係。成績不好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因為先天智商、後天的學習方法,一個孩子成績差,只能說他沒有熟悉掌握應試的能力,但這絕不能和他的品行掛鉤。

我當老師的這些年,發現學生都是複雜的,絕不是簡簡單單的標籤:差生、優生、好孩子、壞孩子這些概括的。

低分不代表著孩子性壞

◆◆◆◆◆

我初中上學那會兒,有個女同學成績很好,是副班長。但非常勢利眼,喜歡巴結有錢的同學,在班級活動上也對這些同學多幫襯。有一個學期,班上轉來一個女孩子,這個女孩子沉默寡言,成績也不是很好,在班級里是個很安靜的存在。

女副班長不知怎麼了,聯合其他同學一起孤立她。有一次班費不翼而飛,女副班長第一個搜的就是她的書桌!這個女孩子隱忍著沒說話,就那麼站著看他們把她的書桌翻得亂七八糟。後來沒過就多久,這個同學就轉學了。

事隔很多年,我依然記得她瑟瑟發抖的身影,當上老師的我很後悔沒有站出來替她說說話。在後來的執教時間裡,我見過一些「優等生」在大街上偶遇老師招呼不打就跑了,也看過「差生」在班級活動中主動打掃大家扔在地上的瓜殼果皮……一個人的品行和成績真的沒有半點關係,高分不意味著孩子低能,同理,低分也不代表著孩子性壞。

品行是根本,成績是加分項

◆◆◆◆◆

與樂於助人的人同行,你也會享受幫助的快樂;和善良單純的人交往,你也會對世界保持天真純潔……和誰做朋友,重要的是氣場一致,相互學習,而不是分數一致。在我們告訴孩子什麼人可以來往時,重要的是品行,而不是成績。分數只代表成績的好壞,卻代表不了品行的高低。並且,只要孩子是好的,成績不好總有方法解決。

我一直深信一個人只要底子(人品)是好的,其它差點也無傷大雅;反之如果一個人只是學習成績好,但卻是一個低素質的人,那樣的人反而是失敗的!

就比如我教過的小張,他雖然成績不好,但這個孩子是個暖男,他體貼、熱心。他的成績差也只是因為,沒用對的方法,我與小張一起制定學習目標,耐心教導他科學方法,兩個人一起堅持努力,效果就出來了——一個學期進步了20名!

有人天生肢體不協調,有人天生五音不全,其實這些和成績不好一樣,不是一個人品行的問題。成績落後,但不代表孩子是壞孩子,所以請不要告訴孩子「別和成績差的人做朋友」,讓孩子找到平等、互助的友誼。

不要嘲笑差生,差生逆襲,只需要一個適合他的老師。選擇掌門1對1,為孩子找到他的「伯樂」,我們用愛教育孩子,這才是孩子人生里最大的財富。
推薦閱讀:

孩子是否必須無條件原諒父母?
我叫學習委員收一下作業我錯了嗎?
你如何選擇了你的大學專業?
張千帆:高招地區不平等的可能後果
為什麼從小到大身邊的老師一直在說「現在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