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敬——認真理解一下康德墓志銘

德國哲學家康德墓志銘

出自《實踐理性批判》

原德文:

「Zwei Dinge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je ?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ftigt: Der bestirnte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翻譯:

1.有兩樣東西,我越去不斷思索,越覺得欽佩與敬畏。這兩樣東西便是我頭頂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源自網路)

2.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源自網路)

3.有兩樣東西,我們越是經常持久地對之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內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景仰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4.用兩種事物填充情感,持續保鮮和不斷地讚賞及崇敬,愈是經常和持續思索,愈益充盈:繁星蒼穹在我之上,道義之法在我之心。(德國留學生?阿媛譯)

5.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李澤厚 譯)

6.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韓水法 譯)

7.上則為星辰,內則為德法。(余光中 譯)

8.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鄧曉芒 譯)

對於這句至理名言,已經引起,並且還會不出預料地繼續引起廣泛而持久的關注。當然,我們應當排除那些膚淺地讚美與嘆服,而去嘗試著更深入地重新審視一下它的真正含義,或是進行當下的自己能夠得到的進一步發現。審視的視角有許多,最初的「持久思索」,後來的「常新、日增、充盈」等。不過最為吸引眼球的莫過於「星空與道德律」。簡單來看,「持久思索」是源動力,「常新、日增、充盈」是過程表現,「星空與道德律」則是核心結論。

以上三者,或者說這句話的幾大組成部分,想必是會在每個人的邏輯思維體系中佔據著不同的分量。但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跳出來清醒地意識到康德的這句話之所以能夠廣為傳頌,除了語句本身的道理與魅力之外,更多的還是承托於他的廣博思想。由此可見,對其墓志銘的最好理解方式當屬耐心地將其思想進行梳理。怎奈才疏學淺,僅就目前的一點所思所想進行反思羅列,希望能夠在行文中有新的收穫。

先從原文的擴展部分開始,康德是這樣接續的:「前面那個無數世界的景象彷彿取消了我作為一個動物性被造物的重要性…反之,後面這一景象則把我作為一個理智者的價值通過我的人格無限地提升了。在這種人格中,道德律向我展示了一種不全部依賴於動物性、甚至不全部依賴於整個感性世界的生活。故而,把我從毀滅中、從作為無限宇宙中的『一點』中拯救出來的,恰恰是這個能使自己面對自己的『看不見的自我』」。

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了解後,就可以避免浪費許多無用功。再由其加深一步,便會聚焦到康德的道德哲學層面,正如他從《判斷力批判》到《純粹理性批判》,再到《實踐理性批判》。這句話儘管出自《實踐理性批判》,但也有著總結之前兩本的意味在其中。在我看來,康德的道德哲學不妨概括為「用理性不斷地崇敬」。崇敬的諧音剛好是憧憬,這正應和了星空的無窮奧妙。畢竟,人要是一直低頭研究道德也會很累,時不時地抬頭仰望一下璀璨星宇;或許從星星的眨眼中獲得靈感,對研究有所幫助。

星空似乎註定了是與浪漫、美麗、無盡地遐想聯繫在一起的。當然,除了情竇初開的情侶之外,還有許多科學家都是它的忠實粉絲,甚至忠實地近乎信徒。反過來,它也鑄就了許多天文學、宇宙論的重大發現,對整個人類產生了無遠弗屆的影響。即使是在中國的古老文化中,到處都有對廣泛意義上的「繁星蒼穹」的運用,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其中有著極好的寓意:剛強勁健、果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與此同時,高高在上的星空,俯視眾生,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種超脫世俗的趨向,甚而成為宗教信仰的主陣地。與之相對的,在康德的墓志銘中是心中的道德律。而我覺得其間還可以把承載萬物的大地加入其中進行思考。如此一來,不僅不會把星空與道德律相隔開來,反而能夠拉得更近。因為大地的堅實,因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所以問題就又聚焦到了道德中的厚實和順等。

在人類的社會中,不同於天地那般,其理論的構建相當複雜。內心的道德律僅就字面來看,涉及到倫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多個大類學科。而其具體含義,則可理解為「在我心中,在任意兩個或以上的人之間,出於雙方的理性決定,其行為又未影響到他人的,即為道德,且他人無權干涉。」概括起來,道德律便是自身的渾圓、統一、洽和,途徑不外乎恰當地處理內外關係。

兩者結合,可以歸結為崇敬,進而擴展為康德宏大的道德哲學體系。

如康德所說:「道德學根本就不是關於我們如何謀得幸福的學說,而是關於我們應當如何配當幸福的學說。只有在宗教參與之後,我們確實才有希望有一天以我們為配當幸福所做努力的程度分享幸福。」誠然,在匹配幸福的素質當中,崇敬必是其一。這也是康德道德哲學的第一個層次,即通俗道德哲學基礎。他從尋常老百姓那裡去發現和尋找道德的先天原理,如「不要騙人」、「不要自殺」、「發展才能」和「幫助別人」。

「不騙人、不自殺」,顯然是一種消極的完全義務,每個人都該去做的。而「發展才能」和「幫助別人」則屬於不完全的積極義務,需要一定的自律才能做到。後者有點像「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的升級版;在有同理心的同時,要將其實踐出來。這就引到了第二個層次的道德形而上學。概括地講,普遍的道德律是以一種命令形式表達出來的:你必須要這樣行動,即你的主觀行為準則成為一條普遍的客觀法則。

由於人的行為具有邏輯的一貫性,從而使其行為準則可以成為一條自然法則,即每個人的意志都是立法的意志。換言之,要以人為目的,而不能僅僅當作手段。最高的道德律,便可表達為人是自律的。讓每個人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勇於用自己的理性走出被監護的狀態。以此抵達道德哲學的第三個層次:尋求道德形而上學的前提,即自由意志。人在實踐上是「自由的」,它是超越一切因果性之外的原因,同時也具有實踐上的「實在性」。自由意志是一切道德之所以可能的前提,這就到達了實踐理性批判的至高點。

總而言之,正如康德所說的人對內心道德律的敬畏,是來自於人對自身那種特有的能夠無限的超越自己的理性力量的崇敬。回到他自身,康德用其一生來對這一問題做了很好的詮釋。他終身沒有離開過他出生的德國小鎮——格尼斯堡,可是他心中的道德律卻像一個阿基米德的槓桿支點,足以撬動整個世界。由此可見,無論是無限浪漫的星空,還是捉摸不透的道德律,只要能夠藉助崇敬的力量,定能抵達自由意志的廣闊天地。


推薦閱讀:

黑格爾和康德美學觀點的異同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可否解決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問題?
如何用康德的觀點反駁恩格斯《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的話?
你是如何讀懂康德的?
康德主義倫理學相關理論中的絕對命令以及絕對命令的其他表達式含義?

TAG:哲學 | 康德ImmanuelKant | 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