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下的個性化教育
可能你還沒有意識到,但如今「大數據」已經在影響你的生活各方面。
你在微信朋友圈狀態更新,你出門開啟地圖搜索路線,你打開電腦瀏覽的網頁……你的生活軌跡都已經「數據」化。我們每天與互聯網的接觸都會轉化成數據並被收集,廣泛應用到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很多領域。
雖然每個人都在與大數據 「親密接觸」,但大多數人並不清楚大數據和日常生活之間究竟產生了哪些關聯。舉個例子,在某天你上網買了一本學鋼琴的書,可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你會不斷的收到關於鋼琴的各種廣告,比如如何購買鋼琴,哪裡的鋼琴課最受好評等等,這種精準的需求導向就是由大數據分析完成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大數據在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以及軍事、金融、通訊等行業已經開始廣泛被應用。因此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大數據」預測的廣度和精度大規模提高之後,也許個性化教育就將不再是口號了。
傳統教育模式下,分數就是一切,一個班上幾十個人,使用同樣的教材,同一個老師上課,課後布置同樣的作業。然而,學生是千差萬別的,在這個模式下,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早在2009年的時候,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就開始認真利用數據分析使學生學習體驗個性化。
每當學生申請學習某一門課程,刷身份證,或者是訪問學校顧問網站的時候,他或者她的一些數據信息都會留下——透過這些信息能夠深入觀察學生的行為習慣及學習表現,因此對教師來說非常有用。
學校利用大數據評估系統收集、分析並傳播有用的信息,然後開發一塊新的有特色的學習領域,該學習領域反過來會使教師快速了解參加考試的學生是如何思考問題的,他們對於測試中哪部分比較吃力,或者是在哪方面需要額外的幫助。教師能夠看到學生們哪方面遇到了問題,然後他們直接就此問題對學生進行幫助。
同樣,在國內目前也開展了基於大數據下的「個性化教育」研究,學校採用智能結構、學習風格、性格及感覺統合量表,對學生個性化特徵進行析,為每一個學生繪製直觀的「個性圖譜」。根據「個性圖譜」,與學生家長一起為學生量身定製教育發展規劃。比如在圖書室管理中,藉助學生圖書借閱書目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學生最喜愛閱讀的書籍門類有哪些,為圖書室的圖書配備和老師們指導孩子個性閱讀提供數據依據;從課程內容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選擇,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
在大數據的支持下,教育將呈現另外的特徵:彈性學制、個性化輔導、社區和家庭學習、每個人的成功……大數據支撐下的教育,就是要根據每一個人的特點,解放每一個人本來就有的學習能力和天分。
推薦閱讀:
※這家大數據公司,竟是英國脫歐與特朗普當選的背後功臣
※大數據的價值,在「用」不在「大」
※sqoop簡單介紹
※我想給老闆打造一個互聯網數據分析大屏!
※MaxCompoute禁止Full Scan功能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