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數字普惠金融 倡導「科技改變」生活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善用「數字技術」 讓中國的金融普惠下來)
2016年8月3日經濟參考報網訊,7月30-31日,「第三屆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在上海召開,會議主題為「普惠金融的中國實踐和世界願景」,彙集金融領域監管層、學界專家、行業領袖等600餘名,包括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等監管領導,螞蟻金融CEO井賢棟等行業領袖。此次峰會,將普惠金融這一鮮為人知的專業概念推向大眾。
普惠金融這個概念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是陌生的,就好像哲學的概念對大多數人是陌生的一樣。並非,人們接觸哲學,而是實在沒有哲學的觀念,普惠金融也是一樣,並非老百姓不接觸它,只是還不能夠充分地認識它。在實際生活中,數字普惠金融與人們的生活戚戚相關,而且隨著數字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的信息獲取、存儲、處理方式的不斷迭代,普惠金融將會深度地嵌入我們的生活當中。
2016年年初國務院曾經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內容,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也就是把金融服務的領域和對象做了拓展,將小微企業、農民、低收入群體、貧困人群和殘疾、老年人群體當做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這是一件好事,也將受到大眾的歡迎和關注,同時也會受到輿論的監督。
當前,監管層和業內普遍認為,數字技術的飛躍發展足以承擔起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源動力的使命和重任。移動互聯網給普惠奠定了堅實的物質載體和技術保障,依託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數字普惠」使得服務的成本和風險越來越低而效率越來越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服務生活」的理念將逐步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內心。
此次外灘峰會上發布的《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2011-2015)證明了依託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數字普惠金融縮小了地區差距,甚至在部分指標上,中西部地區比東部地區有更好的表現。專家分析認為,數字普惠金融具有更好的地理穿透性,已經突破了傳統的地區式覆蓋,服務更直接,範圍更廣。在「互聯網+」時代,「科技改變生活」將讓每一個人都有深切的感受,它利弊還值得進一步去觀察和探索,對於監管層面來說,如何確保普惠金融真正的發揮善的功用,是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
推薦閱讀:
※凡普金科亮相2016烏鎮峰會背後:金融科技時代來臨
※「路走對了,就不怕遠」
※沒想到是這樣的普惠金融
※3分鐘讀懂:金融圈人士才知道的「一帶一路」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