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的悖論——歷史武術被點歪的技能樹

到了今天,要說手上的打擊技術,沒啥能超越拳擊了。即便在這個屬於MMA的時代,換成了小拳套、打法也越來越豐富,拳擊仍然是個必修的課程,因為活兒太細了。我曾不厭其煩的跟傳武的小夥伴說,「研究研究拳擊,甭管你是啥底子,總歸有用」。包括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在拳擊上下過工夫。

可是,這對嗎?

隨著成長,人總愛去否定自己曾經篤信過的道理。比如我曾經多次在撕逼中說「人都倆手倆腳,打法註定是趨同的。」然後企圖用一套基礎打擊訓練服務於各種體系。(儘管基礎打擊訓練的確是傳統武術所需要的)

可是,這對嗎?

武術的最初出現都是為了人類的打架,就像技能樹的主幹,然而隨著世界各國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戰爭風格、衣著風格的差異,在之後的萬把年裡最終走向了各種不同技術的枝脈。 在搏擊技術整合的當下,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在泰國拳走進國際視野之前,整個世界都從沒想過泰掃這樣的掄腿式腿法。其他的無論是中國、日本,還是歐洲那仨瓜倆棗帶腿的技術,都是以屈膝崩腿風格為主導的。且不詳談是何種技擊風格導致了這個技能樹的偏差,但直到野口修帶著空手道玩家在泰國感受到疼痛之前,泰國外的世界確實沒在掄系腿法上走出一步。

踢拳先行者 沢村忠

說到這又能念叨下技能樹的可怕了。在由商業體育為橋樑讓兩課技能樹的頂端碰撞之前,仍不排除在漫長的歷史中,某個中國或者日本的小夥子考慮過把整條腿當成借來的掄出去能打出更大的威力,然而人力有時而窮,一倆人的力量終究抵不過歷史的積澱,被壓死在強權之下。

進至當下,打擊技術體系之下,中式鞭腿、日式坐胯掃、歐美的玩兒法倒也能發揮特色搶佔一席之地,但泰掃還是變成了一項必修技術,用以確保最有效的重擊。截至如今的視野,在這一層發展上,我們相對於泰國就輸了嗎? 這還要加上一個背景。

拳擊的可怕崛起。

這棵技能樹最沒預想到的就是商業體育的可怕影響,拳擊在過去一百年的發展速度甚至超過之前整個人類史。這得益於護具和規則的一次次完善和完美的商業運作,然而在那個沒有影像資料的時代,在發展之前,它是什麼樣子呢?

在古羅馬時代,拳擊的定義是一種以肢體對抗為主導的對抗模式,然而並不拒絕對手部的改造,比如更硬更重的拳套,甚至在拳套上加上鐵釘。手對工具的掌握是人類先天的優勢,也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奠定了歐洲人對拳頭打擊的原始習慣

中間隔了好多年,拳擊又在英國流行了起來,但這種拳擊更傾向於無限制格鬥,拳打腳踢膝撞肘砸頭錘牙咬生冷不忌,現在想一想,這絕逼是個無比殘暴且精彩的格鬥場面。

直到布蘭頓和昆斯巴里的改革,為了讓拳擊更加文明,禁用了膝肘腿摔頭錘等一系列「過於危險」的打擊技術,保留拳法,同時加上拳套以避免場面過於血腥。這形成了現代拳擊的雛形。

london prize ring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拳頭這樣一個被作為「威力最小」保存下來的打擊武器,經過迅猛的發展,站在了武術技能樹的最高層,甩下其他技術幾條大街。發展到膝肘腿這些因為「威力過大」而砍除的武器在威力層面也終於難望其項背。這也就是前頭說的技能樹高層對於底層的絕對碾壓。

然而,之所以我說這是一棵點歪的技能樹,是因為發展至今,人的拳頭已經難以承受拳擊帶來的巨大威力。——在拳擊規則之下,拳法開始更多的瞄準更容易讓人失神的頭部;帶著拳套加持,拳法開始愈發發力完整、打擊密集。以致於在裸拳環境下,少了拳套的緩衝ko效果反而會降低,一套完整的組合拳下來,對掌骨、指骨的損傷絕對是出乎常人預期的。強如泰森,也曾喜聞樂見的在衝突中一拳幹掉對手然後掌骨骨折。

誠然,這般強大的拳擊,完全可以說「我豁出來先一通組合幹掉你,然後再回去養傷好了,你肯定要付出比我更多的代價。」 可是,這對嗎?這是否已經違背了格鬥技術的初衷?

當代bare knuckle

我在知乎說過,我想當一個在武術上開歷史倒車的人。我想去思考,如果沒有拳擊,那武術該是個什麼樣子。拳擊對武術的影響體現在各方各面,踢拳的拳法以拳擊為主導、拳擊也已融入泰拳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散打雖然早期掌法比重極大,但隨著競技體系的對國際妥協,也終於成了拳擊的俘虜、mma摘下了饅頭拳套,卻恰好在依然保護手骨的情況下降低了饅頭對拳法威力的影響。時至今日,追求素手情況下更性價比的技術體系,已經是個越來越難的事情。

國術國考

∑^)/ 這個思考或許源於我的自私,我中了大獎的傷到了肩膀以致於拳法打了個幾乎見底的折扣,為了補上這個坑我又回到了傳武的技術庫中尋找彌補,這也讓我開始尋找「更節約自己身體」的打擊模式。

在為不遠的新拳館制定對抗體系中,我選擇了一個不同於傳統的模式——保護更加周全的硬質super safe頭盔加上僅僅能保證手上不破口子的輕薄手套,告訴練習者,裸手錘腦袋真的挺疼的,進而發展更細膩的手上活兒,以實現更完整的復原傳統的武術技術——熟悉的朋友也能知道,這個嘗試在去年製作的傳武大賽上已經開始了(當時為了保護未經長期準備的選手,最終還是妥協選擇了mma拳套)。 在新館的訓練中,由我們的總教頭、我的親生師哥大雀老師經過充分傳統對抗經驗加上豐富的散打、踢拳經驗制定的訓練體系,將力求展現固執的、由中國這棵技能樹純粹發展出的武術該有的樣子。我無比有信心,經過時間與辛苦的涅槃,我們會有模有樣、與眾不同。

弱弱廣個告,附上新館的推送

喬大雀:我們在798藝術區里教功夫,想跟你認識一下?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大雀老師的 只是說手

歷史的影子——硬式空手

傳統風格的盛會——sabaki challenge 1

傳統風格的盛會——sabaki challenge 2

有時挺無奈的,手是手而不只是個拳頭這麼簡單的東西要這麼難以說明。也怪我們不爭氣,我還真打不過牛逼的一線拳擊手,在輸贏最重要的當下,在中國武術幾乎和騙子畫了等號的當下,展現「我是我」真的好像沒那麼重要了。但我還是有信心,我不行,後面還有人。

說完。

推薦閱讀:

太極拳大概有多少種,各個門派的特點是什麼?
石鎖運動 有一個巨大的優點 (原創)
《武林風》中一龍被KO背後原因是什麼?
陳小旺師傅的千斤墜功夫是真的嗎?
百日速成鐵砂掌功

TAG:武術 | 健身 | 搏擊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