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知道的防晒塗抹方法,都是錯的!|成分控

公眾號:truebuty 你所知道的防晒塗抹方法,都是錯的!|成分控-真魅博客

防晒季,除了應該用哪個防晒產品外,還有一個被大多 數人忽略的事情就是如何才能用好防晒產品。防晒產品到底少塗一點會怎麼樣?要不要提前塗30分鐘後再出門?如何塗抹才更有效?為什麼別人用同樣的產品,她沒有晒黑,我卻晒黑了。 如何避免把spf50的防晒用成SPF10的效果。這篇文章,我們將進行一個徹底的分析防晒產品的正確用法,看看有沒有你在犯的錯。而對於一個成分控來說,有了這些內容就可以舉一反三解決更多問題了。

既然是講防晒塗抹問題,那麼有幾大核心防晒塗抹要點一定要牢記於心!

立即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 truebuty ,即可免費獲得價值468元的護膚與化妝品分析分析電子書!並可同時得到免費的專業護膚諮詢!

1、防晒用量要足夠

說到如何用好防晒,我們以前也講過,防晒產品需要一定的使用量才能達到產品包裝上標識的防晒指數,如果使用量不夠的話,實際防晒指數肯定會降低。標準的防晒產品使用量是2mg/cm2,一般臉大小的人需要1枚硬幣大小的防晒霜/乳。然而,由於防晒產品過於油膩,很多人難以忍受那麼大量的防晒塗抹量,更多的情況是,很多人拿著SPF50的防晒霜,但實際用下來可能也就只是SPF10,然後大喊產品防晒效果不好,然而,這真的不是防晒產品的錯,是沒有塗好,塗得不夠多。

下圖是防晒產品SPF值與使用量的關係(最右邊的2.0mg/cm2是標準使用量,並對應縱坐標的防晒指數)

防晒產品SPF值與使用量的關係

可以看出,如果你要把SPF50的防晒用成SPF10甚至更低的效果,其實不是難事,就塗一半的量就可以了(圖中顯示的是7.1)。

2. 塗抹不對,也是白費

防晒產品除了使用量要保證外,還要用正確的塗抹方式。塗抹方法會極大影響防晒產品的實際效果.這不僅僅關係到是不是要提前多少時間塗防晒,還關係到塗抹時的手法是否正確。

我們先聊聊化妝品工程師在開發防晒產品時會碰到的一些問題。

  • 攻城獅魅魅發現用儀器測試了最近開發的防晒霜的SPF值是SPF50,然而用人體測試法測試後發現,只有區區SPF43,用人體測試法測試的指數明顯變低了,這丟失的防晒值哪裡去了?

真相是這樣的: 防晒劑在人體皮膚上測試防晒值時,人體皮膚表面並不是平整的,導致形成的防晒膜–遠遠沒有在機器測試法中使用的PMMA板上成的膜那樣均勻。從而導致人體法測試的值比機器法測試的要低。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先仔細分析一下皮膚。

微觀上來看,我們人體的皮膚表面並不平整,有皮丘,也有皮溝,坑坑窪窪,絕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平滑。

下圖有放大一點點倍數的皮膚表面:

皮膚表面

可以清楚看出皮膚表面其實是不平整的。

可以想像,防晒產品要在上面塗一層均勻覆蓋的膜,並不那麼容易。

理想的防晒塗層

我們簡化一下皮膚結構,看下面這張圖,是理想的防晒產品在皮膚上的成膜與覆蓋:

上圖中藍色部份的防晒膜均勻地以同樣厚度覆蓋在皮膚表面,成膜堪稱完美!

然而,實際中,卻是下面的這種覆蓋:

現實的防晒塗層

可以看出,在皮膚突起的皮丘處,防晒產品的厚度是不夠的,有的甚至沒有防晒產品覆蓋到。我們很容易想像得到,在紫外線的照射下,這一部分沒有覆蓋到或者覆蓋只有少量防晒膜的皮膚是沒法得到防護的,因此產品的防晒能力將大打折扣!

但是,人的皮膚本來就是那樣了。不可能像塗油漆那樣先用砂紙打磨一番,那麼有什麼辦法能夠讓防晒更好地形成一層均勻的膜呢?

辦法我們有2類!

2.1塗完防晒等一段時間再出門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防晒產品自己成膜一段時間,等成膜完成後再出門接受陽光的摧殘。這是因為成膜是需要花時間的,而且防晒產品形成抗水能力(如果有的話)也需要時間。

我們皮膚上形成的這一層防晒膜,其實是防晒產品中的水分及揮發性成分(比如酒精,硅油)揮發離開皮膚後所形成的,由防晒劑,油脂,保濕劑,乳化劑,高分子等組成的一個混合的膜。然而揮發性成分跑掉然後成膜,本身是需要時間的,這需要數分鐘至半小時不等。

有的人無法理解,不等成膜,不等水揮發的情況下,防晒產品就沒有防晒能力嗎?

當然也不是沒有防晒力,只是沒有那麼強的防晒能力,甚至是大打折扣的。

我們可以用想像一個簡單的防晒產品模型:假設有一款防晒霜,防晒劑含量為20%(就假設全是物理防晒劑),另外含水80%,防晒劑是均勻分布在防晒霜里的(別問是怎麼辦到的,這裡是模型)。

防晒霜中的水分蒸發前後,就會有如下圖的防晒劑(顆粒)分布變化:

防晒霜塗抹失水前後的簡化模型

可以看出,當產品剛塗上去當作沒有水分揮發時,這20%的防晒劑是均勻分布在整個產品中的,由於防晒霜剛開始在皮膚上的塗層是厚的,所以分散得比較稀疏,很容易可以看出,這時紫外線非常容易穿透防晒膜。

右圖水分揮發後,防晒霜形成的料體層變薄,防晒顆粒緊密地排列在一起,在皮膚表面形成一道緻密的防護層,此時紫外線就難以穿過這層防晒顆粒膜,因此能起到好的防晒效果。

因此,僅僅是由於溶劑(水,酒精等)揮發,讓防晒劑重新進行更緻密的空間堆積,就可以讓防晒效果更好地發揮。從左圖最開始塗在皮膚上,到右圖水分揮發形成緻密的防晒膜,是需要時間的。這是我們說防晒效果要好,需要提前塗的原因之一。

此外,提前塗防晒的原因還有防水能力的形成也需要時間。有些水包油型的防晒產品,裡面添加有防水抗汗的成膜成分,這也需要等到水分乾燥以後,才能發揮其防水效果。否則一個本身含大量水的水包油型的防晒霜產品,本身就能夠溶於水,怎麼還能防水防汗?–早就和水huo在一起」同流合污」了。所以水分揮發掉,才具有好的防水能力。想想你在大熱天頂著大太陽,臉上汗流不止,然後你將一款防水抗汗的水包油防晒乳塗到臉上,請問:這些防晒乳會不會隨著汗流掉?所以補防晒也要擦擦汗吸吸油再補哦~

產品使用時我們推薦這樣做,實際上在測防晒值時也是同樣要求。國家公布的2015版化妝品安全標準中,也是明確標明了在測試SPF,PA,防水性能里,要求:」塗抹樣品後應等待15-30分鐘」。

來源:fda.gov/Drugs/Resources

而美國FDA(中國法規也會參考美國的),對消費者教育更給力一些,在美國FDA網站上,給消費者的建議是防晒產品使用提前30分鐘,以發揮更好防晒能力。

因此,很多美國防晒產品中也不忘記在產品包裝上註明要提前30分鐘使用後再出門的標識。

不過,美國FDA認為要塗抹30分鐘後出門,個人認為這時間有可能長了點,並不需要嚴格死板地依據這個時間。有些產品可能15分鐘或是更短時間即可起到成膜作用了。因為這取決於具體的產品形式與配方。一般情況下,防晒霜,防晒乳是最較慢形成膜的,因為這還涉及到大量水分的揮發甚至乳化體的破乳等過程,其次是搖搖樂因為乳化不完全成膜時間會快一點;噴霧也較快;最快的是防晒棒;含酒精多的產品一般成膜也較快一點;而且物理防晒產品的成膜,或者說產生效果的時間一般要快於化學防晒的成膜時間。

總之,你的操作並不是要求嚴格等15~30分鐘後再出門被太陽曬,但你一定要有成膜需要時間的意識。如果你實在無法嚴格提前塗再出門,也並不是一點防晒效果也沒有,只是在沒有成膜前,防晒效果會減弱。但如果是大熱天一出門你肯定就會流汗的話,為了保證防晒產品的效果與防水性能(如果產品有宣稱防水的話),那就需要先塗好等15分鐘後再出門。

文章寫到這裡,你以為你提前塗好防晒讓防晒成膜就能做好防晒了? 不,後面的如何用手塗才是重點。

2.2 塗抹太用力,來回揉搓,都是幫倒忙

本文前面提到過我們的皮膚表面其實是不平整的,更多的時候,我們塗的防晒料體都進入了皮溝處,而皮丘處卻很少。根據文獻數據計算表明,使用量為2mg/cm2 時,塗抹的防晒霜中至少有 50%的產品會殘留在皮膚上的細紋內

於是我們腦洞大開,如果讓防晒料體在皮丘處停留,而不是一半在皮溝處停留,那不是可以達到更好的防晒效果嗎? 沒錯這就是塗抹的核心原則。防晒料體本身的流變特性,以及你的塗抹都能決定防晒料體在哪裡停留,進而影響到防晒效果。

料體本身性質的細節是化妝品研發需要研究的事情了,我們這裡只簡單講一講。我們這裡更多講講塗抹這個過程的影響。

我們可以把防晒的塗抹分為三個階段:塗抹時、塗抹後和靜止階段。

塗抹時階段:手部塗抹防晒時對防晒料體有周期性的剪切力,此時防晒料體開始在皮膚上擴展到更多的皮膚表面處。

塗抹後階段:也就是剛剛塗完的短時間內以及防晒產品成膜前的階段,塗完產品後防晒產品並不是馬上就停止流動了,而是由於內部作用力會讓防晒霜/乳半固體物質發生流動

靜止階段:也即成膜後,這時只要外部沒有外力,無流動現象發生。

一款防晒產品你拿到手裡後,能不能使用好,就是防晒產品的塗抹階段的事情了。因為這個階段的塗抹決定了後面防晒產品的成膜性能。(塗抹後階段,則是由於配方的特性決定的,你只能決定你買了哪個產品)

因為皮膚的凸起區是決定防晒能力的關鍵,這個區域上的防晒膜越厚,防晒效果越佳。但塗抹時施加的壓力和長時間的塗抹會增加褶皺(皮溝)中的填充量,也就是過猛的塗抹,防晒產品都擠到皮溝皺紋里去了,而皮丘(凸起區)處覆蓋的防晒就少了,這樣就會導致防晒性能降低。 所以塗抹防晒霜時一定不要用力過大、過猛或是長時間揉搓防晒,防晒產品又不要吸收,你拚命揉搓,搓出泥來後還怪產品不好用,又說用了被晒黑了,防晒產品其實是很冤的。

所以總結一下正確的塗抹方式: 輕輕抹勻,讓防晒薄膜自然變干。我們之前提到過刀切塗抹的建議,也就是用手掌或是4個手指伸直併攏,將防晒料體輕輕塗在皮膚上,不要來回搓,而是應該按一個方向輕輕塗抹

由於塗抹的重要性,如何讓塗抹過程中,甚至塗抹後階段,讓在皮膚褶皺(皮溝)的防晒料體更多地帶到皮膚表面和凸起區(皮丘),對防晒產品的流變性能來說,是一種考驗。然而真的有辦法可以讓防晒料體從低處自動爬到高處去嗎? 有,下面就講一些,但需要一點專業知識了。

物理化學中,有一種叫做馬拉高尼效應(Marangoni Effect)的原理可以利用。

如果你知道葡萄酒的酒淚現象,就會知道液體也可以從低處往高處走。

葡萄酒的酒淚現象

如何解釋這個現象?在COMSOL 博客作者Brianne Costa的文章中(t.cn/RmlIWsq),有詳細的圖片與說明:

葡萄酒的酒淚現象解釋

在玻璃杯壁、葡萄酒和空氣的三相結點處形成的一個彎月面。在此位置,流體會鬆鬆地掛在玻璃杯的表面。

彎月面的形成原因是,玻璃杯壁的表面為親水性質。由於葡萄酒中的酒精會持續從表面蒸發,而且蒸發速率快於水的蒸發。彎月面中酒精濃度的下降更快,因為體積較小,所以表面積相對更大。因此,這會在彎月面和葡萄酒與空氣間的平坦接觸表面之間形成濃度差,隨後將造成表面張力梯度,使彎月面沿著玻璃杯壁向上移動。

隨著彎月面開始在玻璃杯的壁面形成一層膜,其中的酒精進一步揮發,造成了更大的表面張力梯度。更多的葡萄酒被拉到玻璃杯壁上,直到形成液滴。此時重力將起作用,酒淚沿玻璃杯壁流回葡萄酒的主體內。

以上解釋的是葡萄酒的酒淚現象,實利上,防晒霜料體在皮膚上的流動也可以利用此原理。在塗抹階段,除了手部的剪切,防晒霜也在表面張力梯度的作用下流動,同葡萄酒中的酒精揮發類似,防晒霜的這種張力梯度是 由於水分或其它溶劑(比如酒精,揮發性硅油)揮發導致的不規則薄膜幾何形狀和濃度差異而形成。這時馬拉高尼效應(Marangoni Effect)開始起作用:當防晒膜(此時看作流體)受外界擾動而使液膜局部變薄時,它會在表面張力梯度的作用下形成馬拉高尼流,使防晒料體沿最佳路線流回薄液面,進行」修復」。也就是說, 利用這個原理,防晒產品有希望在塗抹階段甚至塗抹後的小段時間內智能地修復防晒塗層的薄弱之處,從而達到最好的效果。而薄弱之處當然就是皮膚表面和凸起區(皮丘)啊!

然而,要研究這種技術並順利做成可接受的防晒產品,並不是那麼件容易的事,一大堆工作需要做,而且很可能一個研發團隊幾年都沒有什麼工作成果。所以,在實際中,做這方面研究的品牌很少。但這是防晒產品的一個研究方向。

關於防晒塗抹的總結:

好了,恭喜你看了一堆學院派的護膚文章。即使頭大也不要擔心,至少要記得如下幾個要點:

  1. 防晒要足量塗抹。否則SPF50的防晒產品塗出來可能只有SFP10甚至更低。
  2. 出門前就要塗好防晒,以便形成防晒膜,達到更好的效果。
  3. 在塗抹時更要注意,輕輕抹勻,不要來回用力搓,而是應該按一個方向輕輕塗抹,以免這些防晒都被擠到褶皺(皮溝)里去了。
  4. 更好,更智能的防晒技術還沒有成熟,但值得期待。

每一個護膚問題,每一個成分的背後,都要去尋找原因,進行假設與驗證。這樣才能夠在護膚上精益求精,這才是一個成分控應有的態度。

這篇更多是講理論,篇幅太長了,如果想了解更多防晒產品的話,還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 truebuty

推薦閱讀:

夏天臉上防晒霜用多少倍的合適?
塗了防晒霜到底要不要卸妝,一篇終結你防晒的所有疑惑
香蕉船公關危機:抹完防晒卻晒傷?看完這個再質疑
誰說一定要用防晒霜了?| 女神進化論
關於防晒霜的一些嘮嗑 |(附防晒的心路(hei)歷(li)程 (shi))

TAG:防晒霜 | 防晒 | 美容護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