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搭配大概是個偽命題。

在近十年來的從業經歷里,我大概沒少寫過關於器材搭配指南的稿子,到了現在,坦白說越來越發現器材搭配大概是個偽命題。

對器材搭配的困惑很大概率來源於兩個原因,第一是妄圖尋找捷徑的貪慾,第二是對於器材的無知和盲從。

#剩下的事,都交給時間就好。

人類妄圖尋找捷徑的貪慾,不止是在乒乓球上,在任何事情上都能體現的淋漓盡致,不斷的去強調乒乓球是個熟能生巧的技術活這句話非常令人疲憊,但聽不進去的人還是佔了大多數。很多人希望借用他人的經驗,能夠快速的一步到位獲得適合自個兒的器材搭配,這其實和用百度看病差不多是一個效果。

很讓人很疑惑的是,連開新車都知道有個磨合期,怎麼到了球拍這裡,就不行了呢?器材搭配的作用充其量也只是讓你和手裡球拍的磨合期變短一點點,以你目前的水平為基礎,第一下上手感覺不那麼難用,就基本可以了。剩下的事,都交給時間就好了。

流行的搭配原則里,硬板配軟膠、軟板配硬膠很常見,不是說不對,但斯帝卡CL正手多尼克F3、內置軟纖維配顆粒,這種看似怪異不符合標準的配置在體校、專業隊並不少見。如果說錯誤的配置直接影響水平,那這樣配置的人,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吊打業餘一大片的結果,熟練度要比所謂器材搭配的合理度,更直接影響水平高低。

#妄圖更換配置提升技術或者直接漲分,這種所謂器材問題,99%都是使用者自身的技術問題。

更換了器材之後當天就漲兩分球,贏了之前總也贏不了的死對頭,這樣的勵志案例不少。但是對於業餘選手來說,贏球的理由簡直不要太多,下班前老闆突然補發了拖欠半年的獎金可以算一條,但是因為換了配置這個理由絕對只佔贏球最小的概率。

每個給別人推薦器材搭配的專家,基本都要憑藉著自己的經驗來搞。在僅憑一根網線無法交手的情況下,顯然無法熟知對方的乒乓球技術到底是幾斤幾兩,所以最終在論壇上的大量推薦,也大概是只在想像中適合推薦者本人的雲處方,只不過受治者的名字,套上了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的名字。

#所以換了冠軍配置後,自信心的提升,可能要比器材本身性能改變起到的作用要大一些。

上到專業隊成員下到公園健身路徑選手,盲從這個現象並不鮮見。張繼科大滿貫之後,Viscaria開始出現在越來越多想成為下一個張繼科的人手裡,但是這板子30年前就在店裡賣了,全世界這麼多專家也沒人分析出來Viscaria有大滿貫武器的潛質。

近十年的時間裡,差不多市面上流通的底板套膠種類一直保持在千款左右,不知道國際乒聯負責註冊器材的工作人員有沒有機會全摸過,估計業餘愛好者能達到的是不多,再加上這些器材裡面,同質、仿製的有不少,它們之間的區別,還是沒大到球友之間技術水平的差距。更有不少套膠是一鍋燴的東西,赤橙黃綠青藍紫,他們之間的差距就更小了,至少不像宣傳上說的,像是一根藤上的葫蘆娃那樣,各個天賦異稟。

說白了怎麼搭配,就是個習慣的問題,習慣了而已。人最大的痛苦就來源於選擇,因為一旦選擇,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不知道這句話用在這裡,算不算是應景。

在這篇文章之後,器材搭配應該還會是一個乒乓球圈裡的常見話題。不過還是希望在決定折騰自己的配置之前,給自己的球拍多一點耐心,對自己的技術,也多點信心。

圖源:Behance@Cameron Bragg


推薦閱讀:

梅西與C羅,誰是更優秀的球員?
羅斯:和恩師重聚感覺很棒 只想證明我還能打
大冪冪親傳瘦腿秘籍,3招告別大象腿!
為何國人只認郎平?沒有她中國女排會衰落嗎?
關於跑步,你的答案很重要 | 有獎

TAG:搭配 | 體育 | 乒乓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