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誤區——其他誤區

1.過早讓寶寶學坐

寶寶天生頭大身子小,必須經過足夠的俯趴和爬行,頸部和背部肌肉和骨骼才能支撐他那顆大腦袋。過早學坐而導致彎腰駝背、脊椎變形的寶寶數不勝數。

正確做法:從小鼓勵孩子醒著多趴,鍛煉其頸部和背部肌肉,抬頭、爬、坐、站、走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2.過早學走路、用學步車

孩子過早學走路,用學步車等,會造成孩子骨髓發育異常,形成O型腿。學步車會阻礙臀肌的發展,多數小孩使用學步車時,是以踮腳尖方式行走、站立,小孩子自然無法學習將腳放平,以支撐身體。

正確做法:要讓孩子在順其自然的環境中學會走路。

3.經常搖晃著哄睡

嬰兒困時會自己入睡,大人為了控制孩子的睡覺時間而人為干預,造成有些孩子依賴大人的干預睡覺。

正確做法:逐漸減少哄睡時搖晃的幅度,到非搖晃摟抱哄睡,再到摟抱入睡,大人手摸著入睡,最後到孩子自行入睡。逐漸過渡,養成自主入睡習慣。

4.嬰兒白天睡覺也拉窗帘

很多家長白天也會拉上卧室的窗帘,來保證孩子有一個完全黑暗環境來提高睡眠質量,但在新生兒階段,這樣做反而可能不利於建立寶寶晝夜周期。

正確做法:對於半歲以內的小寶寶,建議白天盡量不要拉上窗帘,晚上盡量保持黑暗和安靜,也不要將睡著的孩子叫醒喝奶。

5.睡硬枕讓頭型更圓

長期使用質地較硬的枕頭,容易使新生兒頭顱變形或形成大小臉。真正影響孩子頭型的因素是遺傳和睡姿,並不是枕頭。

正確做法:經常有意地為孩子調整睡姿,彆強行干涉,孩子睡得舒適最重要。

6.怕孩子著涼捂得嚴嚴實實

孩子手腳體溫低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孩子本身心臟力量弱,血壓低所導致的,和孩子冷不冷沒有直接關係。捂得太厲害,反而使孩子煩躁,睡不安穩,還可能捂出痱子、濕疹。

正確做法:了解孩子的冷熱狀況,應該摸孩子的後背或者前胸這些軀幹部位,溫熱但沒出汗,就是最恰當的。

7.打呼嚕說明寶寶睡得香

寶寶偶爾打鼾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若寶寶經常打鼾,可能是由於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或其他原因,影響了鼻咽部通氣造成的。

正確做法:寶寶經常有睡眠打鼾、張口呼吸的情況,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

8.晚上叫醒寶寶餵奶、把便

許多寶爸寶媽擔心寶寶餓,經常在夜裡把寶寶叫醒餵奶。還有家長怕孩子尿床,半夜叫醒小便。半夜頻繁叫醒寶寶,容易打亂寶寶的睡眠規律。

正確做法:讓寶寶睡到自然醒,晚上使用紙尿褲入睡。

9.過分逗寶寶笑

寶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如果逗得笑聲不絕,會造成瞬間窒息、缺氧,引起暫時性腦缺血,有損傷腦功能,還可能引起口吃。

正確做法:逗笑應該適可而止。

10.嬉戲時搖晃和高拋寶寶

寶寶的頭部體積和重量佔全身的比重較大,但頸部肌肉對頭部的支撐力很弱,劇烈搖晃和高拋很容易引起幼兒腦震蕩,更甚者會使視網膜毛細血管充血,導致視網膜脫落。

正確做法:輕輕搖晃並沒有問題,但務必用手掌托住孩子的頸部。

11.逗孩子喝酒

兒童肝臟發育和代謝功能還不完善,即使是度數較低的酒,酒精也容易淤積在體內引起中毒。一旦過量,可能出現昏迷等重症,嚴重會影響腦部發育。

正確做法:讓嬰幼兒遠離酒精。

12.帶寶寶湊熱鬧

帶著新生寶寶出去遛彎,是很多父母都喜歡干這件事。可是寶爸寶媽卻不知道,寶寶還沒到去接觸外界,發展人際關係的時候。外面遠沒有家裡乾淨,寶寶是很容易生病的。

正確做法:即使要出去,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讓陌生人摸寶寶。

13.不讓寶寶哭出聲

一些寶爸寶媽認為,寶寶哭說明自己沒有照顧好,會用盡辦法制止寶寶哭鬧。

正確做法:哭是寶寶的天性,未必是父母照顧不周,即便寶寶吃得好睡得好,也有可能大哭,但如果哄了好久都不能停止,務必趕緊看醫生。

14.寶寶面前說話可以不管不顧

一些寶爸寶媽認為,寶寶還小,啥也聽不懂,大人說話就可以不管不顧。殊不知,父母大聲說話甚至吵架時,寶寶雖小,也會產生恐懼感,長大後容易性格暴躁。

正確做法:看電視時聲音開小一點,不要常看戰爭片、恐怖片,這會讓寶寶變得煩躁不安。

15.育兒,菜鳥爸爸是局外人

新爸爸和新媽媽一樣,學習育兒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不要把菜鳥爸爸排除在育兒之外。

正確做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菜鳥爸爸幫媽媽的時候,不要推辭、不要責備和不斷地命令。兩個人一起學習,雙方都會更輕鬆,掌握更多的技巧。

16. 抱著孩子坐汽車

汽車時速在50公里時發生碰撞,一名體重10公斤的小孩瞬間會產生300公斤左右的衝擊力。這種情況下,一般沒有人能抱住孩子,孩子的頭部發生碰撞,後果不堪設想。

正確做法:給孩子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推薦閱讀:

「溫和、無添加、純天然」的嬰兒洗衣液品牌有哪些?
准媽咪請查收!有關「水中分娩」的最熱問答來啦!
松花粉和珍珠松花粉兩種爽身粉,有何區別,如何選擇?
如果你是孩子的媽媽,是過來人,想請教您孩子濕疹您用了激素葯嗎?有啥副作用嗎?孩子濕疹,當媽的好揪心?
【父母在線】《海洋奇緣》竟是給父母做的動畫片,看完別白看!

TAG:育兒 | 兒童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