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誅殺少正卯

孔子的反對者除了嘲笑他混得差和學說不得人認可外,還有一樁千年無頭公案——孔子誅殺少正卯,為什麼說是千年無頭公案呢?因為這事在史籍上語焉不詳,甚至連這事是否真實存在都有爭議。

1974 年趙紀彬寫了一篇《關於孔子誅少正卯問題》的文章,從肯定其有的角度,作了洋洋萬餘言專論。趙氏之作是在「批林批孔批周公」的特殊歷史背景下發表的。那時「誅卯」成了一道政治門坎,肯定其有者是革命派,否定其有者是反革命派。這是兩千餘年涉足此一問題的學人從未經歷過的,即使明清兩代文禍最酷烈時期對此問題說有說無者也不用擔心坐牢殺頭。

隨著改革開放後人們思想的解放,這個問題重新成為人們爭執不清的話題。由於史料的缺乏,即使是專業的歷史學家對此事也爭議極大。鑒於證據的缺失,我不敢斷定此事一定有或者一定無,我只能從肯定和否定兩方面分別為大家做不同的解讀

無論自然科學,還是文史科學,我們都應該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我們可以開動腦筋天馬行空去想像,做出各種各樣的假設,但所有假設都必須有證據支撐才能成為真理。現在我們就先假定孔子誅殺少正卯屬實,那麼怎麼評價此事呢?根據孔子誅殺少正卯的故事(由於缺乏史料支持,我姑且稱其為故事):少正卯和孔丘都開辦私學,招收學生。少正卯的課堂多次把孔丘的學生都吸引過去聽講,只有顏回沒有去。少正卯成為魯國的著名人物,被稱為「聞人」。魯定公十四年孔丘任魯國大司寇,上任後七日就把少正卯殺死在兩觀的東觀之下,暴屍三日。

歷代文人對此事爭議極大,由於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儒家學說成為官方主流學說,絕大多數文人士子要麼索性否認此事,要麼還有另一種說法——據說孔子那些聽過少正卯的課的弟子都不明白為何要殺他,子貢忍不住向孔丘提出自己的疑問,孔丘回答說:少正卯有「心達(或作「逆」)而險、行辟而堅、言偽而辯、記丑而博、順非而澤」五種惡劣品性,人的品性只要有這「五惡」中的一種,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誅」,而少正卯是身兼「五惡」的「小人之桀雄」,有著惑眾造反的能力,他和歷史上被殺的華士等人是「異世同心」,不可不殺。

這話放在古代的話語邏輯下是有道理的——少正卯是小人,孔老夫子是君子,所以孔子是行君子之誅。可如果用我們現代人的思維來評價此事就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從孔子的解釋中我們看不出少正卯做過任何壞事,充其量就是行為乖僻,不符合孔子的禮儀道德而已。好傢夥,行為乖僻可以成為殺人的理由,照這個標準滿大街的非主流殺馬特得小心了。

於是又有孔老夫子的擁護者出來解釋:少正卯不僅自己行為乖僻,而且擾亂社會風氣敗壞國家。這種解釋的立論基礎是建立在先假定孔老夫子正確的基礎上,所以他有權對敗壞國家的少正卯行君子之誅。那麼孔老夫子一定是正確的嗎?事實上隨著人類對自然和社會探索的日益深入,很多我們視為真理的東西可能會被後人推翻。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地心說是真理,為此不惜燒死了宣傳日心說的布魯諾,可隨著人們對宇宙越來越深入的探索才發現日心說比地心說更合理(注意我說的是合理,而不是正確,這種合理是相對於地心說而言。實際上隨著探索的進一步深入人們發現太陽只是太陽系的中心而非宇宙的中心)。既如此問題來了:孔老夫子何以斷定自己一定正確?而和自己觀念不同的少正卯一定是小人呢?

伏爾泰曾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無論無論自然科學,還是文史科學都是在不斷試錯中向真理趨近的過程。錯誤的觀點、異端的觀點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缺乏對這些觀點的包容性——一個錯誤的觀點引起大家的廣泛爭議,最終大家在不斷探索中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那麼這個錯誤的觀點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反過來看正確的觀點是在特定環境下正確的觀點,換一個環境可能不一定正確喲。比如熱脹冷縮是正確觀點嗎?有的朋友可能說:太正確了。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不一定喲——水在0℃至4℃的範圍內會呈現出「冷脹熱縮」的現象。如果說這是自然科學現象,我再給大家舉一個人文科學的例子:我們為人處世該不該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呢?有人說:太應該了。可亞聖孟子卻告訴我們: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字當先也。什麼意思呢?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你有一把祖傳的工藝刀,你的朋友看見了很喜歡,於是央求你借給他玩幾天,你也答應了。正常情況言必信行必果那你就該兌現諾言把刀借給人家把玩,可就在這時你突然聽說你這位朋友患上抑鬱症了並有自殺傾向,請問還借嗎?也就是說只要符合這個社會的公平正義做出的承諾也不一定非要遵守不可,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把大義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過分執著於自己所做出的承諾。

所以如果孔子誅殺少正卯一事屬實的話其實就是孔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殺了一個和自己有不同政見的人,我們首先要明確孔子是人不是神,甚至所謂的聖人也是後人送給他的桂冠,他自己可是說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以孔子對禮法的維護態度而言:在他眼中像少正卯這種行為乖僻的人恐怕比殺人放火之徒更加罪無可赦,但我們作為現代人應該對不同意見更多一些包容。不過話說回來這是我們現代人應該做到的,但用現代思維來評價古人是否妥當呢?在人治社會統治者對不同政見者從來都是必欲處之而後快——我們看後世的劉邦、曹操殺了多少不跟自己走的人,相比之下孔子實在不能算是一個殘暴不仁之人。客觀的說對於孔子,我們既不該像他的擁護者那樣把他捧上神壇,也不該像反對者那樣把打入地獄。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孔子誅殺少正卯根本就是子虛烏有之事,如果是這樣我覺得就沒有探討這個問題的必要了,壓根沒影的事討論啥?

推薦閱讀:

為什麼儒家沒有認子路為分支宗師的學派?
《大學》首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何為大學之道,何為明德,何為新民,其中有什麼邏輯?
你對「儒家思想是東亞的良心」這個觀點有什麼看法?
以德治國與士大夫特權
讀《史記孔子世家》有幾處不理解的地方?

TAG:儒家 | 儒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