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交易,你幸福嗎?

我記得前幾年,中央電視台推出了一個《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多位央視記者在不同地方向基層老百姓問同一個問題:你幸福嗎?一時間,「幸福」一詞成為媒體熱詞,引發了大家對幸福的討論。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大期貨市場上來看,會得出什麼樣的答案呢?

我估計大多數投資者的回答是不幸福,因為交易這個特殊的市場,本身就是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虧損的,虧損的投資者怎麼會幸福呢?但是,盈利的投資者就一定幸福嗎?那倒不一定。那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既盈利又幸福的投資者呢?

虧損的投資者,其幸福感的曲線一定是伴隨著他的資金曲線都是呈現振蕩下行趨勢。而盈利的投資者可以分為兩種狀態:一種是資金曲線如過山車般大起大落,忽上忽下;另一種是小幅爬升,穩定增長。對於前者而言,即使他的最終結果是盈利的,但他做盤的過程一定充滿了恐懼和貪婪,屢次站在爆倉的邊緣。在這樣的交易過程中,投資者的心態必定不會是怡然自得,如閑庭信步,其精神狀態必然伴隨著市場行情的暴漲和暴跌,時而狂喜,時而崩潰;賺錢的時候覺得錢真是太好賺了,而一旦陷入虧損覺得前途一片黑暗。就算他運氣足夠好,在其投資生涯中一次也沒有遇到足以摧毀他的資金安全底線的黑天鵝事件,但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他肯定不會認為這麼做交易是明智的選擇。如果讓他再選擇一次的話,我相信他不會再選擇回到相同的處境。

為什麼這麼說呢?隨著每個人年齡的增長,家庭的因素會逐漸考慮進來,我們需要考慮的生活問題會越來越多。而資金的這種上下大幅變動,會給整個家庭的氛圍帶來巨大的壓力。如果「黑天鵝」突然降臨,那給整個家庭將會面臨巨大的動蕩。在這種壓力下,投資者很可能出現抑鬱或者狂躁的精神癥狀。比如美國上世紀最著名的投機家之一傑西·利弗莫爾,就是因為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在第四次破產之後選擇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國內也有著名的投資大佬,因嚴重抑鬱症折磨,選擇自盡,英年早逝。

投機之路是異常艱辛的。那麼有沒有能夠輕鬆一點賺錢的投機方法呢?

首先要建立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對進出場點的選擇、交易頭寸的大小、止損點的設置、持倉的標準等,都要有一套明確簡單、容易執行的標準。比如說,最簡單的突破買入法則、震蕩買賣點等等,都能夠產生較好的交易結果。交易信號不需要多麼複雜高深,也不需要追求多高的準確率。不少好的交易系統,準確率都不是那麼高的。長期而言,越簡單明了的東西,實用性越強。尤其是剛進入市場的投資者,在積累一定的技術知識之後,一定要形成自己的初步交易系統,在後期行情的起起伏伏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統。

一旦符合標準的客觀條件產生了,就要按照標準去操作。客觀交易信號不出現就按兵不動。相反,如果投資者不能根據一整套客觀的標準進行操作,勢必會陷入一種隨時隨地都要對市場進行胡思亂想的境況,如,該進場還是出場?加倉還是減倉?如果行情的走勢和自己的策略不一致,怎麼辦?如果對了,又該怎麼處理?交易者的大腦時刻都在高速運轉,時刻處於一種要作決定的緊張狀態,時間一長,勢必會誘發抑鬱或者狂躁等精神問題。因此,如果沒有一整套客觀、標準化的交易系統的指引,那麼整個操作就如同盲人摸象,不見全局。

而一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交易系統,交易者據此進行操作,那麼他的交易過程將會是輕鬆愉快的,沒有壓力的。伴隨著資金曲線的穩定增長,他的幸福感曲線也會不斷的直線增長,因為他知道他的交易系統穩定可靠,可以為他帶來一定百分比的投資回報,他的未來是看得見的。

最後要不忘初心。我們來投機市場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做交易不是冒著傾家蕩產、身心俱疲的危險來換取利潤的。即便能獲取驚人的利潤,除非別無選擇、身處極端惡劣的特殊情況,否則一般人不會做出上述選擇。我們需要做的是承擔合理的、較小的風險,獲取穩定的利潤。

具體的做法是:小倉位、多品種,分散投資風險,而不是重倉滿倉一個品種。每筆交易承受的虧損,不要超過總資金量的1%。不要認為看準行情滿倉殺進去是賺錢的正確方法。恰恰相反,這麼做是與正確的目標背道而馳的。完全使得自己的資金暴露在風險之下,這是很危險的。

如此來看,明白並且能夠堅持自己的投資道路,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統,並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能積累自己的資本,那麼,你做交易就已經成功了。

推薦閱讀:

頂級的交易員是什麼樣的?
真實的交易員
外匯交易員職業的利與弊
交易員的薪水是如何定價的 - 獎金篇(下)
頂級交易員為什麼都愛這個?!

TAG:交易系統 | 交易策略 | 交易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