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扒一扒分晉的三家-魏、趙、韓的家族史
公元前403年,周王朝第三十八位君主周威烈王冊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至此,晉國就被魏、趙、韓三家瓜分了。
那麼魏斯、趙籍、韓虔這三位究竟是誰呢?俗話說:大家族都不是一天促成的。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這三位大佬的家族史吧。
1、魏氏
魏斯的先祖是畢公。畢公姓姬、氏畢,但那個年代平時稱呼時是不提姓的,是氏加名,現在我們都說姓名,但那時應該叫氏名,畢公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的幾代後代都不太出名,一直到畢萬成為晉國的名將,驍勇善戰,在晉獻公消滅耿、霍、魏三個小國的過程立了大功,晉獻公非常高興,就將魏地(今山西芮城)賜予畢萬作為獎賞。此後,畢萬的子孫後代就在魏地生息繁衍,並且按照當時流行的習慣,以封地的名稱作為氏,改稱魏氏。經過若干世代努力拚搏,到了晉頃公時,魏氏家族中的魏舒被任命為晉國正卿。又過了三個世代,就是魏斯了。
2、趙氏
趙籍的先祖是造父。造父非常善於馴馬、養馬、駕駛馬車,傳說他曾機緣巧合的得到八匹野生千里馬,他馴化好之後,就找機會獻給了周穆王(周王朝第五位君主),周穆王非常喜歡,將千里馬用在御用馬車上,並任命造父為御用司機,有一次造父駕車載周穆王西行至昆崙山狩獵時,有幸偶遇西王母,周穆王樂而忘返。這時突然收到徐偃王造反的消息,情況十分緊急,造父憑藉嫻熟的駕車技術,日馳千里,使得周穆王及時趕回周國首都鎬京,發兵平定叛亂,周穆王因此將趙城(今山西洪洞)賜予造父作為獎賞。此後,造父的子孫就以封地的名稱作為氏,稱作趙氏。造父的七世孫趙叔帶,因周幽王(周王朝第十二位君主)無道而離開周國,轉而投奔晉文侯,開始了趙氏在晉國的政治生涯。造父的十二世孫趙夙,和畢萬一樣是當時晉國名將,在隨晉獻公消滅耿、霍、魏三個小國的過程也立了大功,晉獻公將耿城(今山西河津)賜予趙夙作為獎賞。造父的十五世孫趙盾被晉襄公任命為晉國正卿。趙盾的孫子是趙武,就是有名的「趙氏孤兒」,趙武的孫子是趙簡子(下文有關於趙簡子的故事),又過了三個世代,就是趙籍了。
3、韓氏
韓虔的先祖是周武王(周王朝開國君主)的後代。過了若干世代到了韓武子,韓武子幫助晉武公殺死了晉哀侯而奪取政權,晉武公將韓原賜予韓武子作為獎賞。韓武子的玄孫韓厥被任命為晉國正卿,並以封地的名稱作為氏,稱作韓氏。又過了六個世代,就是韓虔了。
推薦閱讀:
※一孔之見:築牢家庭護廉網,營造出濃厚的家庭廉政氛圍!
※北京香火最旺的寺廟為什麼叫「宮」不叫「寺」?
※重習《周易》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武王定都
※烏魯木齊錫伯族同胞紀念西遷戍邊253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