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普惠金融之想到底會是偉大還是空談?
前幾年新加坡出了一個炒股應用軟體 - TradeHero。它實時提供全球主流股票交易所的股市數據,涵蓋全球30多家交易所的近萬個股票交易,還搭建了社交系統供各位交易用戶達人在此學習交流經驗…
同時地,它的所有功能都建立在最大化接近真實炒股場景之上,以科技技術拓展金融之路,滿足了許多金融小白的需求,成為了數億網路用戶進入證券市場的敲門磚。
如果要普惠金融,這條科技引領金融之路顯然方向明確:培養龐大的菜鳥級炒股愛好者成為股市有經驗者。
但小白雖白,心卻很大,他們似乎更偏愛被整理好的排名和有關火爆股票的報道,也往往跟隨排名靠前的股票來一番瘋炒。TradeHero中國區總裁唐震巍曾如此總結道:可能由於國外炒股的主要是機構,個人直接參与得極少,他們會看曲線判斷進退。而國內的個人股民參與地更多,他們會在意價格、漲幅與排名。也因此,國外用戶似乎更偏向於理性地投資行為,而國內用戶更傾向於感性的投機行為。
那是否真是能力不足,野心來湊呢?價格、漲幅與排名,說更深一點,其實涉及了歷史交易數據、入市的資金投入,和整體市場的走向等等,相較於機構為單位的國外炒股用戶,國內個人用戶明顯需要更多的信息來確定進退的信心。
針對此,當下許多國內大型銀行都已進入到了開發或完善自家的智能投顧階段。智能投顧,試圖通過量化投資模型,結合客戶的投資目標、收入和納稅情況,為客戶打造專業、理性的投資組合,將人為不確定因素降至最低。
更重要的是,智能投顧旨在打破投資組合模式專屬高凈值客戶的老傳統,它的布局是期待各階層、群體得以接觸到更多的金融服務。
符合普惠金融思想,完成從專屬到「量產」,卻仍然沒有得到多少人的青睞。這種以追求分散化、穩定可持續的收益方式沒讓智能投顧真正走進夢想一夜暴富的許多投資人的投機心理。
至少目前,智能投顧還沒有達到更廣的服務維度。
科技於金融而言,是挖掘更多的市場需求?還是穩紮一地深耕創造更多?
起碼做到風險把控不再專屬。
最起碼不再專屬於擁有私人財富管家的那層級別的人群。
風險和收益是金融的兩個關鍵位。風險小收益大則是許多金融小白的投資理念。但這種理念是不健康的。如果投資組合過去一直專屬於擁有私人財富管家的人群階層,那他們對穩定可持續的收益方式是接受且認可的。而要打破這樣的格局,普及市場實現「量產」,就要對這塊廣闊的空白市場需求挖掘更多。
股市普遍被認為是風險大收益大的金融板塊,尤其風險看起來是如此地難把控和晦澀,更是讓普通階級畏於接近。所以如果提高風險層級披露程度,可視化數據簡易化,數據變化監控到位等等,會比直接提供或給予投資組合讓投資用戶掌控得更多,也更顯說服度。
據悉,以色列一家名為Bondit的公司就用了三年半時間,開發了一款專註債券投資的智能投顧SaaS軟體。他們基於領先的機器學習演算法所構建的模型,讓數據可視化,能提供債券投資組合設計、優化、調整、監控及分析的一站式服務,使固定收益投資的從業人員能輕鬆設計並銷售債券。
依託於網路平台的互聯網金融平台,也提供了進入門檻低的多種投資方式。若路遠山高,就另闢蹊徑。不止有銀行,更多的科技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投入這塊也非常給力。「這世界不缺一家技術能力強、能賺錢的金融機構。但這個世界缺的是,既能夠給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時又能給他們帶來收入的、服務於金融行業的公司。」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如此說道。
京東金融去年初與中國銀聯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完成了區塊鏈技術底層打通並測試成功,聯盟鏈建成後,雙方將可以在其上探索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保理、電子票據等領域的應用;京東金融選擇與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在信用卡領域開展合作,將京東金融多次迭代的風控系統用於流量客戶的拓展和運營……這些系列的嘗試都在指向一個方向:在金融場景下,京東金融幫助金融機構提高資金和服務的運行效率。
科技創新研究離不開的是穩紮的基礎和深耕的精神,金融講求了時效、收益或投機,看似不太相同,看似矛盾,卻又表現出互補。
金融科技已不再新興,它已表現出當下金融離開科技的寸步難行,面對更多的金融需求,科技是其實現與滿足的唯一高效途徑。
普惠金融或許還路漫漫,但科技的輔佐決不讓其孤立無援。
推薦閱讀:
※普惠金融要貼近百姓需求 希望金融已經在路上
※3分鐘讀懂:金融圈人士才知道的「一帶一路」內幕
※繼支付、網貸之後,綜合理財平台也需要擁抱監管
※普惠金融升級凡普金科背後:引領金融科技新變革
※平安普惠風控專員發展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