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籌款平台:橙心籌、輕鬆籌、水滴籌等等這些平台發展火熱的原因?
近年來「橙心籌、水滴籌、輕鬆籌」等等平台網路募捐平台迅猛發展,這些平台的優點是:成本低、傳播快、效率高,成為不少確需幫助的人選擇網路募捐平台的理由。然而,在網路募捐平台,真偽信息難辨,詐捐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一次次透支著社會愛心,也對網路募捐平台監管提出挑戰。為規範網路募捐運轉,民政部於2017年公布了《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術規範》《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規範》兩項推薦性行業標準。
兩項行業標準明確規定,在平台上進行募捐的主體應是獲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平台本身沒有公開募捐資格。平台不應為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個人提供公開募捐信息發布服務。公開募捐信息不應與商業籌款、網路互助、個人求助等其他信息混雜。個人為解決自己或者家庭困難,提出發布求助信息時,平台應有序引導個人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對接,並加強審查甄別、設置救助上限、強化信息公開和使用反饋,做好風險防範提示和責任追溯。
儘管如此籌款平台都是以「讓每個中國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為目標,通過互聯網傳播的方法,讓更多不夠錢看病的人,能籌到善款看病,橙心籌、水滴籌、輕鬆籌等等這些籌款平台,諸如此類的籌款鏈接經常刷屏朋友圈。從社會效益看,此類平台的出現有效彌補了官方或民間公益機構工作難以覆蓋之處。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個人求助類眾籌平台發展與爭議並存,一方面因為巨大的社會需求帶來了行業的蓬勃發展,另一方面則反映了相關監管的呼之欲出。
據小編了解,截至2017年,我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覆蓋率雖然已達到了較高水平,但由於醫療保險「廣覆蓋、保基本」的特點,基本醫療保障不足,個人醫療費用支出壓力較大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因病返貧的情況並不少見。因此,在面對重大疾病時,一些緊缺醫療資金的大病患者仍需依靠個人求助的方式解決,總之現在的網路大病籌款作為新生的互聯網公益模式,目前可以說呈現出「百家爭鳴」的蓬勃之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