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讀書筆記

從小就聽過,書要先讀厚再讀薄。先讀厚,讓自己的思想觸及到更遠的地方,再讀薄,讓大腦對思想進行個提煉。其實對我來說,讀薄就是讓我方便記住,因為我一直堅信柯南道爾借福爾摩斯口說出的觀點,人的大腦就是一間屋子,有些傢具進來就要搬出去一些,讀書讀薄,壓縮一些,省點空間,還是很好。

當然,讀書需要時間,讀薄需要的時間更多,可能也更重要。重要的是那種自我反省,消化成長的感覺。吾日三省吾身,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很難有個角落讓自己靜下來,可最近我卻發現了一個,開車。北京的擁堵反而讓我能更好的利用時間。因為那段時間你除了開車無事可做,沒法玩手機,沒有任何的事能讓你分心。在初高中,我坐公共汽車上學,每天上學的時間固定,每天坐車的時間也固定,那段時間我都用來背單詞,因為坐上車了之後,心情會放鬆,真像相聲中說的「登上腳蹬版,立刻變心眼」。可以心無旁騖的學習,也確實很高效,我的英語也因為每天上學在公車上背單詞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多年之後讀到的一本書也印證了這個觀點,《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還寫過一本書叫《謝謝你遲到》內容說的就是托馬斯·弗里德曼作為知名記者,在採訪大咖時,大咖由於日程緊張,總會遲到,他就利用這段時間回顧和總結自己的文稿,這些他人遲到時間後來反而顯得彌足珍貴。

這個文章會不定期更新,更新一下最近的讀書,視頻音頻心得,給自己一個重新整理的過程,也借知乎這個平台與看到的你進行討論。

《刻意練習》

一萬小時定律大家都聽過,也成為各個企業老總在年會上最愛說的話,所謂吃著畫餅就著雞湯就是如此。

此書作者在一萬小時之上又加註了新的條件,刻意練習。刻意練習說的就是有一套成熟的標準規範你的訓練,外加優秀的導師引導。在這兩個條件下,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訓練為佼佼者。

論證也比較有意思,用「天才」莫扎特來舉例,為什麼莫扎特打了引號,這是作者的本意。莫扎特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父親作為音樂從業者從小就給他進行天才的刻意練習法。所以莫扎特很小就可以表現出「天才」行為。書中有個實驗,就是「普通」孩子在刻意練習模式下也可以有莫扎特般的天才表現。

大家聽到這裡肯定想問如何刻意練習,其實按我的理解也容易,就是不斷反思,不斷試錯。當然你首先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知道什麼是「對」的,再有內在或外在的糾錯能力,之後不斷迭代,不斷改進。

最近又偶然的滑了幾次冰,長大之後很久沒有學習一項新的運動技能了,其實初學的要領也很簡單,就是每隻腳盡量滑更長時間再換另一隻,知道這個道理之後我就一圈接一圈的滑,當時真有一種忘我的感覺,只是感覺每滑一圈就進步一點。其實這就是最開始的刻意練習。知道正確的做法然後不斷嘗試糾錯。

當然,行百里路半九十。剛開始可能每滑一圈就有新的正反饋,就有新的進步,但在之後也許就要100圈1000圈。而且最難得的是,你需要遇到可以發現你問題和給你建議的導師。這也就是刻意練習的難點所在。

作者最後也給了一些刻意練習的模式和例子,這裡我就不寫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刻意」去讀。

《溫暖的孩子》

人生而為惡或人生而為善?性格決定命運,那什麼決定性格呢?此書作者給出了一種答案,就四個字,結果選擇。

亞當斯密說過,人類的本性是自利,孩子更是這樣,沒有虛偽的面具,如一塊白板,不知善惡,他們唯一的行為指導或者行為準則就是趨利避害。比如孩子第一次哭就可以得到糖果,那很有可能他還會再來一次。父母的反饋決定了孩子的行為,孩子的行為決定了日後的性格。之後再套用性格即命運就可以融會貫通了。

此書寫了很多父母行為影響孩子的例子,可能是自己現在只當過孩子,而這本書主要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所以我只有作為孩子的感想。父母除了引導孩子的行為選擇,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強迫孩子,書中寫了很多強迫孩子造成的影響我就不一一贅述。

小時候學鋼琴,我記得我總問爸媽,姥姥姥爺舅舅舅媽,所有人,彈鋼琴有什麼用?為什麼要學?其實彈琴這件事對我來說就是強迫,我也很抵觸,後來雖然過了考級但是上了中學就沒有再學過,從之前《刻意學習》的角度來看,效果很差。先比之下,小時候的我覺得上學很有用,我也喜歡上學,一直成績也不錯。到今天看過這些書之後我來複盤,其實就是彈琴對我的激勵不夠,從結果選擇上看沒有優勢。

為什麼有的登山者沒有朝聖者登的高看的遠,因為登山者的每一步就是強迫,他的激勵只是自己登上山頂的快樂。而朝聖者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為神靈朝拜奉獻的一步,每一步都是激勵。這個歲數就舉個風暴英雄的例子吧,沒有補兵,沒有小激勵,沒有裝備沒有中期激勵,最後的大激勵勝利也因為沒有小激勵的積累容易輕易被別人拿走,這個遊戲就叫強迫英雄得了。

父母的視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視野,再通過溝通和說服,可以讓孩子理解並同意做出長遠的結果選擇。其實到現在,我也沒想出能說服我花很大精力學琴的理由,我可能比我父母會設置出更優化的激勵,但是我沒有信心能不強迫我的孩子像去上學那樣的去學琴。這可能就是三代出一個貴族吧,再說嚴重一些就是階級固化的原因。在孩子遇到選擇時,有的父母可以依據自身的精力,更有效的說法孩子去接受,而不是以「大人說的都對」去強迫孩子,「大人說的都對」很能就是其實我也不知道。

最後,對於這本書我還理解的不深,只是寫一下自己此時的感想,自己記錄的意思遠多於分享給大家,如果有偏頗也歡迎討論。


推薦閱讀:

12個直接影響消費者決策的社會心理學理論!(上)
怒極反笑的心理機制是怎樣的?
內向者為什麼比外向者更容易成功?
熊玲:為什麼父母愛孩子,孩子卻跟自己不親?
雌火雞——固定行為模式

TAG:讀書筆記 | 行為心理學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