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門講《道德經》——第十三章:寵辱若驚

第十三章:

通行版本: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文始道版本: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 寵為下也,辱為上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亡身,或何患?故貴以身於為天下,若,可以託天下矣;愛以身於為天下,若,可以迲天下矣。

寵辱若驚:對待他人的寵和辱,都應該保持警醒、驚恐。

若驚:好像受到了驚擾(而驚恐)。

貴大患若身:即「貴身若大患」。貴身,以身體生命為第一重要。人最大的憂患,就是身體(生命)受到威脅。「寵辱」可能會導致「大患」。貴,寶貴的、最重要的、第一位的。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要把警惕「寵」和「辱」(導致的禍患),像警惕生命受到威脅那樣,放到第一位。

寵:一般所謂寵,是指地位高的人對地位低的人認可,地位低的人感覺到的就是「寵」。

辱:一般所謂辱,是指地位不如你或者與你相當,或者你覺得他在某些方面不如你,受到這樣人的批評或貶低,你心裡會不服勁兒;或者你覺得對方對於你的指責或批評或懲罰,你覺得與你的實際或者身份或者心理承受能力不想當,就會覺得是一種「辱」。

為:因為。

下:地位低下或自覺低下。

上:地位高或者自高自貴、心氣高、自尊高。

寵為下也,辱為上也:寵,是因為地位低的人被抬高了;辱,是因為地位高(心氣高)的人被踩踏了。

得之、失之:之,代表「寵」和「辱」。不管是得寵還是得辱、也不管是失寵還是失辱(得寵),我們都要去警惕(禍患的來臨)。

亡身:失去肉體。

或何患:或,有也,表示不確定的「有」。是不是還會有什麼憂患呢?

為什麼這裡要用一個「或」字來表示不肯定呢?

一般人可能都是把這個「或」字直接當做「有」來解讀,甚至是直接用「有」字替代了「或」字。這樣的意思就是很肯定地告訴人們,失去了肉體,就會什麼憂患都沒有了。

其實,老子既想達到這樣的目的,他又還有更深一層意思。

因為道家是承認「靈魂」存在的,但是靈魂又有靈魂特有的「憂患」或喜怒哀樂。要知道,靈魂還不是仙,還達不到無憂無慮的那種虛無「長樂」的狀態。靈魂這樣的憂患,與肉體之人又是不一樣的。這個反問句用得其實是很巧妙的。既好像告訴對方,失去了肉身,憂患也就沒有了。但是又不肯定地這麼表述,旨在說明失去肉身只是失去了肉身該有的憂患而已的同時,避免了就「靈魂還有其特有憂患」這一話題的展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老子語言的嚴謹。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亡身,或何患?:有身、有生命,就會有感情,就會有憂患。作為肉身動物,只要有意識,就會擔心生命受到威脅,就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所以說憂患和身體是並存的,是皮和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憂患多如牛毛,因有身故、有思想意識故。

貴以身:以身為貴,愛惜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生命。

貴以身於為天下:貴……於……,於表示比較。「貴」天下像「貴」自己的身體、生命一樣。

愛以身於為天下:愛……於……。「愛」天下像「愛」自己的身體、生命一樣。

若:達到了這種地步、達到這種層次。

託:同「托」,是從口頭上,把一件事物託付給他人。因為這個人會像對待自己生命一樣來對待其他人,所以值得託付,整個天下人都可以把自己託付給他。

迲:讀qi,同「去」(方言讀qi)。從行動上,跟隨他人一起走。因為這個人會像愛自己一樣愛其他人,所以值得跟隨,整個天下人都值得跟隨他。

可以託天下,可以迲天下:即「天下可以託之」、「天下可以迲之」。整個天下都可以委託給他,所有人都可以跟隨他。

這一篇思想某些層面類似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聖人應該時刻警惕,不能被名利沖昏頭腦、也不能被困難和打擊所消沉,像珍視自己那樣去珍視整個天下。

文始道門特有的一種思想,那就是關注點並不在自身,而是周圍的人,乃至整個天下。考慮的是,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乃至整個天下帶來哪些好的或壞的影響,而不是對自身造成什麼好或壞的結果。吉凶結果的承擔對象,考慮的不是自身,而是他人。從不考慮自己會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因為天堂和地獄都是「道場」。金玉是道、爛泥也是道,結果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利於周圍的人。是金玉你就上金鑾殿、是爛泥你就去施肥稻田。天下沒有廢物,找對位置,那都是寶;天下沒有寶貝,找不對位置,那就是廢物。屎殼郎需要的不是鑽石,而是糞球。

文始道倡導的「周行妥善」,要求的就是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宜,實施相應的行為方式,就是要認清自我價值、找准位置、找對合理的處事方式,對大家都有個交代,自己自然也就心安理得了。在道法修鍊過程中,自然就能夠心靜入虛了。這是利人利己的。

要注意,這裡的「周行妥善」,並不是一味的「愚善」。「貴以身於為天下」、「愛以身於為天下」,這裡的貴和愛目標是整個天下絕大多數人或自己視野範圍內的絕大多數人,而不是某一個或某幾個或某一部分人。假如遇到一個窮凶極惡的歹徒,正在殘害他人,勸阻他、出手制服他、乃至擊斃,看具體情況而定,這才是「妥善」。即便因此而帶來牢獄之災,乃至償命,也會毫不猶豫。不管天堂地獄,只求心安理得。只要心安理得,哪裡都是天堂。

每個人都想好,但這個「好」,要建立在絕大多數人都合適的基礎上,為了一小撮人利益的「善」,那不是「妥善」。也就是說,考慮自己行為吉凶後果,要著眼於大多人利益。

幾乎其他一切教派或思想體系,說得都是行為的自我後果。你這麼做就會對自己如何如何的好、你那麼做就會對自己如何如何的不好。這樣就會上天堂,那樣就會下地獄。吉凶結果的承受對象,都是著眼於自身,害怕承擔因果,這無疑是狹隘的!

(自知水平有限,語言文字有些亂,大家能夠明白我的意思就行,見諒!)


推薦閱讀:

記一次大六壬占考試(1)
日常奇門局占斷簡例
自己在家就可以選吉日,簡單的擇日方法。
論萬元算命的經歷分享
八字預測到底準不準?依據是什麼?

TAG:道德經書籍 | | 玄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