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想去那個有你的地方

兩年前。央視主持人白岩松的新作《幸福了嗎》面市。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為什麼書中多次提到「信仰」一詞,白岩松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沒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在談到人為什麼要尋找信仰呢?白岩松引用了楊肅明老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人這一輩子要解決三個順序,這三個順序不能錯的。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內心之間的關係」。

白岩松說:「這是很有道理的,三十而立,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人和工作等等。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你可能為人父、為人子、為人上級、為人下級,為人對手等等。當人到40歲以後你可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人生是一條單行線,終點是不可逆轉的,你已經隱約地看到終點會出現一些問題,這個時候你思考人生究竟是怎麼回事,我究竟做的是不是有意義,財富積累的太多,如果無從消化的話,我積累的意義又在哪裡。出現的困惑太多,人必須要解決自己與內心之間的挑戰……」他的這段話幾乎有點像教堂里的佈道詞。

白岩松承認:「人為什麼要有信仰,因為對死亡恐懼,再往後就不那麼簡單了,你要信一些事情,我覺得才會慢慢平靜,才會靠近幸福,不信的話挺可怕的。」聖經中所羅門也說過:「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將這事放在心上!」(傳7:2)只有那些智慧之人才會夠對遲早來臨的這事有洞察和準備。

對於現在談「信仰」這個詞是不是為時過早了一點,白岩松並不這麼認為,「中國人真挺累的,你說信仰早嗎?我說已經太晚了。」此外,他認為談論信仰,並不是要放棄現實,而是「你必須要知道自己現在往前走是奔向哪兒去」。

他認為,今天社會道德風氣的退步,「根源在於,第一我們沒有信仰,第二卻具備強大的慾望。沒有信仰就沒有底線,底線之所以能夠被不斷地突破,就是因為人無所畏懼。而恰恰與此同時,我們這個社會又出現了慾望的巨大挑戰:錢、權、利等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二者結合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所以他十分主張:「應該是把中國人被摧毀掉的信仰鏈條重新接上,如果一個人活著沒有任何畏懼,他會讓整個社會感到不安。」

是的,中國改革頭二十多年,要解決人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溫飽、小康、翻兩番,全是物質的概念。經過二十多年,我們物質達到了一定程度,提出了和諧社會,和諧社會不就是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嗎?

經濟的增長和發展的基礎不僅需要物質基礎,更需要文化資源和人文精神。也就是需要一種正義健康的經濟倫理意識和經濟價值觀。市場經濟不僅是一種契約經濟,也是一種德行經濟。經濟成長的過程受許多非經濟因素的影響,它絕非單打一的經濟過程。市場經濟不單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而且也是人的存在方式。即使人從自然自在的封閉性存在走向自由自在的開放性存在。復甦和活化了人的主體性,激發了人開拓創新精神。但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它固有的許多弱點也給人籠罩了一層陰影,每每會使人從主體性的張揚滑向主體性的沉淪。在今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沉渣泛起,人性的扭曲後果就是市場的扭曲和社會秩序的紊亂。所以為了保證經濟健康發展,別無選擇地要尋求一種文化戰略,急需一種制衡力量來限制物化了的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這種制衡力就是倫理道德。而道德的淪喪必起因於信仰的迷失,唯有信仰為道德提供價值、意義、目標和動力。

白岩松最後講的一個故事意味深長,他說:「在墨西哥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群人一起趕路,突然有一個墨西哥人停了下來,旁邊人問他為什麼停下來,他說,我走得太快了,把靈魂扔在後面了,所以要等一等……」我想,這個故事中的一群人就是我們,現在很多人的身體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穿梭,但他的靈魂是否也被扔在後面了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女友把自己手機丟了卻要和我分手」這一話題?
這是我身邊一個70後女人真實的婚姻故事系列(一):災難降臨
又見扒皮了
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我怎麼會知道自己有那樣一個習慣是想你
有一輩子的婚外戀嗎?

TAG:信仰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