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個月寶寶的餵養實用貼!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如何科學餵養寶貝?國內專家這樣說,國外最近又有新的發現。
「到底補不補鈣?」
「媽媽哺乳能喝咖啡嗎?」
「能用安撫奶嘴嗎?」
「多大添加輔食?」
……
眾說紛雲,不知該聽誰的。
其實國外確實醫學相對比咱們發達些,但由於人種不同,飲食及生活習慣不同,生活環境的差異等諸多因素決定,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的餵養指南來養育我們的寶貝。
2016年底中華醫學會兒童保健學組參考最新餵養進展結合原餵養建議撰寫了「0-3歲嬰幼兒餵養建議」。我們來一起學習下,更適合我們中國寶貝的餵養建議。(內容雖多,但非常詳細,仔細閱讀您想知道的基本都能找到答案)。
本系列實用貼分為四個年齡段:
<6月齡、6~8月齡、9~11月齡以及12~36月齡
今天我們先來詳細了解0-6月齡的餵養建議
要點提示:
- 建議嬰兒出生後至6月齡純母乳餵養;如果母親有營養不良或為素食者 ......
- 足月新生兒出生後數日(分娩出院後)即開始補充維生素D, 400 IU(10 μg)/天,無需常規補充鈣劑;
- 識別嬰兒飢餓及飽腹信號,家長及時應答是早期建立良好進食習慣的關鍵;
- 正確使用生長曲線,定期評價嬰兒營養狀況。
喂 養 建 議
1.純母乳餵養:
產後儘早開奶,純母乳餵養指除了必需的藥物、維生素補充劑外,母乳是嬰兒唯一的食物來源,不進食任何其他的液體和固體食物,包括水。母乳含有88%的水,充分的母乳餵養可以充分保證6月齡以內嬰兒對水的需求。
2.配方奶餵養:
當母親由於各種原因無法給嬰兒喂母乳時,可以採用配方奶喂哺。新生兒配方奶餵養也應按需餵養,逐漸增加,同一嬰兒攝入奶量每天可波動,不同個體也有一定差異。
3.乳母營養:
乳母應堅持平衡膳食,每天能量攝入應比平時增加,增加的量存在較大個體差異,一般每天增加2 092 kJ(相當於500 kcal)的能量(相當於增加一餐)可以保證其產生足夠乳汁喂哺嬰兒。
母乳餵養期間母親應繼續孕期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
膳食均衡的健康母親每周食用1~2次深海魚可以基本保證乳汁中 DHA水平,不需要服用額外補充劑。如果母親有營養不良或為素食者,除補充多種維生素外,還需要額外補充DHA。為避免汞攝入過多,孕婦應避免攝入食肉的大型魚類。素食的母親還應補充維生素B12。
嬰兒可以通過乳汁感受到不同種食物的味道,因此母親進食不同種類的食物有利於嬰兒以後接受不同種類的固體食物。
4.維生素與礦物質補充:
(1)維生素D與鈣:無論採用何種餵養方式,新生兒出院後建議開始補充維生素D,足月兒推薦的劑量為每天400 IU(10 μg),無需補充鈣劑
(2)維生素K:出生後6 h以內,建議肌肉注射1.0 mg維生素K,以防止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一般在醫院已給予)。
進食行為建議
母乳餵養技巧
產後應儘早開始母乳餵養(<1 h),新生兒的第一口食物應該是母乳。
哺乳前,母親可用乾淨手指幫助嬰兒口張大含住乳頭和乳暈,上嘴唇蓋住的乳暈要少於下嘴唇,下唇應朝外突出、下頜接觸乳房為正確的"乳房餵養" (圖1A)。
僅含住母親的乳頭,即上嘴唇蓋住的乳暈大於或等於下嘴唇,下嘴唇向前或向口內縮,下頜遠離乳房,為含吸不良,為"乳頭餵養" (圖1B)。
"乳頭餵養"的情況可造成乳頭咬破、乳汁吸入不足,因含大量乳汁的乳腺導管在乳暈下未被吸入。在尚未建立良好的母乳餵養習慣前,應避免讓嬰兒接觸到奶瓶、安撫奶嘴及其他輔助喂哺裝置。
圖1母乳餵養時嬰兒含吸母親乳房的示意圖
A:含吸正確——乳房餵養;
B:含吸不正確——乳頭餵養
哺乳次數
鼓勵按需哺乳。
1~2月齡的嬰兒白天如睡眠時間>4 h,建議將嬰兒喚醒喂哺,避免奶量攝入不足。夜間哺乳間隔時間可延長,約3 h,或4~5 h。24 h母乳喂哺次數為8~10次。
新生嬰兒因尚不適應宮外生活,可有含乳頭時間較長(喂哺>30 min/次),或喂哺頻率過多情況(1.0~1.5 h喂哺一次),均屬按需哺乳。
一般2月齡後可逐漸規律哺乳,如生長不足需排除吸吮不當或疾病。母親乳頭皸裂通常也與不正確含吸姿勢有關。一旦出現乳頭皸裂,可在每次哺乳後擠出少許乳汁均勻地塗在乳頭上。
奶瓶餵養姿勢
奶瓶餵養嬰兒時,應用上臂很好地支撐嬰兒使其感覺舒適、安全,頭和身體呈一直線,喂哺時應握住奶瓶並與嬰兒有很好的眼神交流。避免在沒有支撐情況下,讓嬰兒自己含著奶瓶喝奶,易發生嗆咳、耳部感染,且在嬰兒萌牙後易出現齲齒。
奶瓶清潔、配方奶沖配及存放
每次使用後需徹底清洗並消毒奶瓶、奶嘴,可用專用消毒設備或者沸水中煮沸5 min消毒。
保證沖配奶的飲用水衛生,應用煮沸後冷卻的水。喂哺前先滴幾滴在手腕內側,確保奶液溫度適宜。剩餘液體奶液可存放入冰箱,下次食用時需溫熱後與新沖配的奶液混合食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1 小時,或已經溫熱過一次的配方奶都應棄用。
識別嬰兒飢餓及飽腹信號
及時應答是早期建立良好進食習慣的關鍵。
撫養人應該注意觀察嬰兒飢餓的早期信號,避免其哭鬧後再喂哺,這會增加喂哺的困難,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嬰兒,哭吵會影響含吸母親乳頭。嬰兒停止吸吮、張嘴、頭轉開等往往代表飽腹感,不要再強迫進食。
(嬰兒飢餓不同階段的表情及動作)
常見問題與處理
溢奶
餵奶間歇或餵奶後宜將嬰兒頭靠在母親肩上豎直抱起,輕拍背部,可幫助排出吞入的空氣而預防溢奶。嬰兒睡眠時宜右側卧位,可預防睡眠時溢奶而致窒息。必要時可減少攝入奶量20~30 ml。
若經指導後嬰兒溢奶癥狀無改善或體重增長不良,應及時就醫做進一步診斷,排除器質性疾病。
安撫奶嘴
1月齡以內的新生兒不建議使用安撫奶嘴,因可能會影響母乳餵養習慣的建立並導致過早斷母乳。
若之後使用安撫奶嘴,需避免奶嘴使用和入睡行為之間建立不良條件反射,夜間醒來後依賴奶嘴重新入睡,會影響嬰兒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導致頻繁夜醒。不建議在安撫奶嘴上塗抹糖漿或蜂蜜等以安撫嬰兒。
邊吃邊睡
初生的嬰兒睡眠時間佔比高,且晝夜節律尚未很好建立,因此大多會有邊吃邊睡的習慣。但是大多數嬰兒3月齡始已經建立較為固定的晝夜規律,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都應避免邊睡邊吃。
可以適當提前餵奶時間,在嬰兒相對較為清醒狀態下餵奶,待吃奶結束嬰兒出現思睡信號(揉眼睛、打哈欠等)但尚未睡著情況下,將其放在床上培養其獨立入睡習慣。另外,邊睡邊吸奶還易發生窒息,也不利於嬰兒口腔保健。
母親用藥或煙酒攝入
母親在服用大多數藥物時,並不影響其繼續母乳餵養嬰兒。母親服用安非他明、麥角胺、化療藥物、他汀類藥物、鎮靜葯、抗癲癇葯等,建議暫不母乳餵養,具體可詳見各種藥物說明書。
母親應禁煙,吸煙可增加嬰兒呼吸道過敏以及嬰兒猝死綜合徵發生的危險,同時也影響乳汁分泌,致嬰兒體重增加不良。酒精可降低嬰兒對吸吮引發的"射乳反射"的敏感性,使泌乳下降,也對嬰兒的運動發育產生不良影響,故建議母親不飲酒或含酒精的飲料。
母親攝入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茶及咖啡因類飲料)每天應限制在2杯以內。
母親外出或開始上班後的餵養
鼓勵外出或上班後的母親堅持母乳餵養,每天哺乳不少於3次,在外出或上班時擠出母乳,以保持母乳的分泌量。
母乳餵養過程中如乳汁過多,可用吸奶器吸出存放至"儲乳袋"中。擠出後的母乳,應妥善保存在冰箱或冰包中,不同溫度下母乳存放時間可參考下表,食用前用溫水加熱至40 ℃左右即可喂哺,避免用微波爐加熱奶
母親不宜哺乳的情況
(1)母親進行化療或放射治療;
(2)嚴重心臟、腎臟、肝臟疾病,高血壓及糖尿病伴有重要器官功能損害者,嚴重精神病、反覆發作癲癇;
(3)患各型傳染性肝炎的急性期、活動期肺結核、流行性傳染病時,不宜哺乳。以配方奶代替喂哺,可定時用吸乳器吸出母乳以防回奶,待母親病癒,傳染期已過,可繼續哺乳;(4)患乳房皰疹者不宜哺乳;
(5)吸毒母親未戒毒前不宜哺乳;
(6)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親不宜哺乳。
營養評價
1.餵養狀況評價:
通過詢問餵養情況了解嬰兒每天乳類攝入量、進食頻率及時間以及營養素的補充。母乳充足的嬰兒每日大約尿濕6~8張尿布(尿不濕)。
早期嬰兒的大便可每次換尿布時都有,也可2~3 天一次大便。通常,母乳餵養嬰兒大便比較稀薄,黃色糊狀,但是偶爾也會有奶瓣及顏色偏綠,均屬正常現象,需與腹瀉區別。出生後6周齡至3月齡,母乳餵養的嬰兒大便次數開始減少,但排便次數差異很大,有的嬰兒仍然是1天多次,有的可能會間隔幾日1次。
2.出生後早期體重評價:
新生兒出生後1周生理性體重下降大約6%~9%,通常在第7~10日回復到出生時體重。但是如果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10%,需密切隨訪,必要時轉診。
3.應用生長曲線進行營養評價:
家長應學會使用生長曲線,並將每月測量的結果標註在生長曲線圖上,通過與同年齡同性別嬰兒生長數據比較監測嬰兒的營養狀況。
如果生長曲線上相關測量值小於第3百分位數或者大於第97百分位數,或與前次評估相比指標上升或下滑跨2條主要百分位曲線,需引起重視,應就診。
具體的體格生長評價方法,可參見"中國兒童生長評價建議" 。
* 本文出處《中華兒科雜誌》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0-3歲嬰幼兒餵養建議(2016)
推薦閱讀:
※不同月齡的嬰兒到底需要吃多少奶?
※(桐媽原創) 納尼?剛出生的小屁孩兒也有個性?「馬拉松」寶寶和「大快朵頤」寶寶大不同
※(桐媽原創) 怎麼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如何證明我的奶水是否足夠呢?尿便,體重,乾貨收走,不謝!
※寶寶喝了涼奶粉會不會拉肚子呢?
TAG:嬰兒餵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