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值得的東西買單
2018-2-9
我一共出了三本書,大概賣了一百多萬冊。已經在金融行業里絕對算一個很牛逼的數字了。因為這個行業的整體從業人員是很少的,願意看我們寫書的人就更少之又少了。但是我在書籍上賺的錢大概也就是我一年接待朋友吃飯喝酒順便打打麻將的錢而已。
這個就是中國出版業的現狀,書籍定價是非市場化的,我最早跑到出版社去說,我自己的書定價我自己定,虧了全部算我的。不是我想多點錢,實在是不想自己寫的書跟一堆垃圾放一起定價,有些丟人。市面上一堆垃圾書,東抄襲西抄襲,定價五十塊,老子沒日沒夜寫點感悟,也定價五六十,感覺實在是太丟人,僅此而已。沒人買,我大不了丟在家裡,自己躺書上玩,也無所謂啊。結果被出版社說,不可能的,會被總署認定為擾亂市場秩序,於是最後也就作罷了。
金融類的書籍跟普通大眾喜歡讀的小說啥的最大區別就是受眾窄,但是專業性相對較高。從而銷量勢必會少很多,同樣一本書,唐家三少可以賺幾個億,我們最多就幾十萬塊錢,那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那就是人家可以沒日沒夜的寫書,我們就不會了。因為明擺著不賺錢,還沒日沒夜去寫書幹什麼呢?吃飽了撐的。
國外很多工具書的定價大概都在幾百到幾千之間,還有很多約束條款,例如不允許複印、影印,只有如此,才能讓這些相對高端書籍有生存空間,這個完全是市場可以去決定的事情,壓根沒必要去行政約束。像我們的書籍,說實話,不願意看的人哪怕定價再低,白送給人,其實大多數人也是不會去看的,而真正想看的人,壓根也不介意拿個幾百塊錢、千把塊錢來看,帶來的結果就是與其莫名其妙去賣一百萬本還不如賣出一萬本賺的錢要多的多,也是很好的篩選客戶群的辦法,為值得的東西買單,其實才是我們願意交的讀者,免費或者廉價獲得的讀者並不會珍惜我們寫的東西。
最後一般來說寫金融等專業書籍的人就歸納為幾種:第一種就是典型的像我們這樣不差錢,喜歡寫點東西,順帶著出出書,提升提升知名度,用來包裝下自己。有人看就看,沒人看也無所謂。所以我們這類人出的書里良莠不齊,因為不指望這個,很多還是找人捉刀的。第二種就是專業書籍非專業化,把好端端的金融專業知識寫成跟武俠小說一樣的,缺乏基本常識,迎合觀眾口味,好處是拓展了用戶群,把本來專業領域的東西變成了非專業人群,然後銷量大幅度上升,最牛逼的就是貨幣戰爭,賺了不少錢,壞處就是不嚴謹,意淫和想像居多,普及了多少人,估計就會坑多少人。第三種就是專業人士寫的專業書籍,一般都是研究使用或者小範圍參考用途的工具書。這種人最慘,賺不了多少錢,還得自己貼錢,也沒多少出版社願意出。 其實大家想像下,三十年代的魯迅能通過寫稿子大概就能在北京上海養起自己一家人還有餘力救濟別人說明那時候寫點東西給的稿酬還是不少的,只有讓產生價值的人,願意持續不斷的獲得跟價值匹配的價格回報的時候,社會上才會有人願意去創造價值,而社會無法給予他們這種回報的時候,他們必然不願意去產生價值,從而價值就消失了。這個也是為什麼現代圖書雖然大幅度增加,但是真正值得讀的書大幅度變少的核心原因,我也懶得去出書也是這個原因,不賺錢的時候,湊湊熱鬧,成本不高可以,但是費盡心思去折騰意義不大了。推薦閱讀:
※有一位好領導是怎樣的體驗?進而,如何成為受人愛戴的上司?
※做到心安理得,已經很難得
※思念到極致是什麼體驗?
TAG: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