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黃海小鎮
在北黃海的大長山島,有一個臨灣而建的歐式小鎮——四塊石鎮。準確地講,不應叫「鎮」而應稱之為「城」,因為她是縣政府所在地,是名副其實的「縣城」。可她的規模實在是太小了,主幹路只有一條朝向大海的街,東西長不過幾華里,人口剛過萬餘。就因為小,人們還是視她為鎮。之所以叫「四塊石鎮」,緣於其環抱的港灣中,曾有4塊呈牙齒狀組合在一起的礁石。由於縣城建設的需要,「四塊石」早已被砌在了碼頭中,與護堤牆融為了一體,而其名字卻在鋼筋混凝土中掙脫出來,「存活」下來,並依附於小鎮煥發出勃勃生機。
我在小鎮上累計生活了25年之久,不僅親歷了小鎮的變遷,也直接參与策划了小鎮的建設,對小鎮的感情真就到了難捨難分的程度。無論走到哪裡,只要一回到小鎮,便彷彿跌進母親的懷抱,那一份踏實和快樂是無以言表的。2003年初,當我因工作調動乘船駛離小鎮的那一刻,望著小鎮漸漸模糊的「身影」,突然萌生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在碼頭上一直強忍的淚水,剎那間奔涌而出……直到如今,小鎮的任何一個變化還無不牽扯著我的心緒。
小鎮的歷史暫短。大約50年前,縣政府才由海對面的小長山島搬到這裡,那時她就是一個普通的小漁村。1964年我到縣城念書,所見到的景象,不過是一個泊有漁船的半月形港灣、一片曬有漁網的卵石灘、幾處依山傍海座落的海青房。只有縣政府的辦公樓「鶴立雞群」,成為小鎮最為醒目的標誌性建築。經過幾代人的接力妝扮,如今的小鎮,已由一名質樸的村姑出落成時髦的靚女。
小鎮位於大長山島中部的一個岬角處,坐北朝南,背有鬱郁滴翠的青山,面迎波平如鏡的港灣。隔海相望,小長山島和塞里島似兩條巨龍,分卧於東西兩側的海面,中間的一座礁石,恰如一顆明珠,與兩島巧妙地組成一幅「二龍戲珠」圖。那年我陪客人遊覽小鎮制高點上的道觀「三元宮」,女住持指著小鎮的全景告訴我:「前有照,後有靠,蛟龍游水左右抱,這樣絕佳的風水世上難找。」
真的,小鎮的確坐落於「風水寶地」。她給島人送來財富帶來吉祥,島人自然就對她鍾愛有加,不惜財力變著法「搗飭」她。
早在70年代,一項攔海造地工程,在沉積了億萬年的淤泥灘上拉起一道護岸堤壩,從此,小鎮的容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不僅面積擴大到潮間帶,也由此形成了繞灣而行的中心街道,確定了「依山建樓、臨海修園」的建設風格。最初,街北樓房的造型還都是「豆腐塊」。我在長海工作期間,縣政府投入資金對全部的臨街樓房「穿衣戴帽」,將其改造成造型各異的歐式建築。從海上遠遠望去,若不是規模所限,無異於上海的外灘,整個一個萬國建築博覽園。街南環海公園建設的力度更大。在我調離長海後,繼任的領導者投入巨資對公園進行擴建和改造,其面積比原先擴大了幾倍,景緻也更加俊美亮麗。憑海倚欄、漫步甬道、休閑廣場、音樂噴泉、亭台樓閣、鮮花彩樹……移步於其中,品著園內的美景、觀著遠處的島礁、迎著涼爽的海風,那種賞心悅目的感覺,真就如置身仙境一般。
「綠」與「藍」永遠是小鎮的主色調,與大自然的和諧友好、渾然天成,構成了小鎮的最大亮點。
經過多年的護山育林,小鎮背倚的那座山嵐盈滿了綠意。黑松壓頂、乾果圍腰、柞樹穿帶、刺槐封底,這針闊葉混交的茂密叢林,成為小鎮的天然氧吧。作為林地公園,這山或許還缺少更多的人工雕琢,而恰恰是這未經開發的原始的狀態,讓終日漂泊在海上的漁人,也能在閑暇之時棄船登山,換一種親近自然的方式,感受一把驍悍的山林風光。
小鎮臨灣而建,「海」自然是小鎮的特色和優勢,小鎮也確是因海而增光添彩。鎮南,當初的半月形港灣,被軍地兩座碼頭抄手後,已然變成了一個海中之湖,這「湖」像仙人的眸子,清徹湛藍;又似一個偌大的空氣濾清器,日夜不停地為小鎮輸送著負氧離子。豐漁季節,碧波蕩漾的港灣馬達轟鳴、桅檣林立、鷗鳥翱翔,連帶著整個小鎮也都熱鬧起來,一幅動感的畫屏躍入眼帘。鎮北,有一望無際的海上養殖區域,那滿海的浮力,托著漁家對美好生活的期冀;而近海潔凈的卵石灘涂,則被闢為海濱浴場。每到夏日,大批造訪小鎮的遊客便涌到這裡,盡情享受著大海所賜予的淋漓暢快,領略小鎮獨有的海上「田園牧歌」,體味被天光水影接納的通透自在。
但說景色,還不足以描繪出小鎮的內涵,倘若你感知了這裡民風的純樸、環境的寧靜、日子的悠閑,才有資格來評價小鎮的品質生活。而那些飽受都市喧囂之苦的人,尤其值得來此嘗了一回「世外桃源」的滋味兒。
每一次回到小鎮,我總愛趁著夜色在各處溜溜逛逛。此時,街市亮化工程的流光溢彩倒映在水中,隨波閃動著奼紫嫣紅,越發給迷人的小鎮增添了幾分嫵媚。馬路上,見不到穿梭的車輛、匆忙的人流,那明亮的路燈也似悄無聲響地立在了幽靜之中;海邊的廣場公園,有人在伴著悠揚的樂曲翩翩起舞,有人三三兩兩嘮著閑嗑信步而行,那種專註竟忽略了腳下不時傳來的潮聲;街巷裡,常遇一夥一夥的人聚在燈光下,有說有笑聊著天、敲擊桌子打著牌,其情形比之城裡的酒吧茶肆又有一種韻味兒;偶然在臨街的餐館傳出 「粗暴」之聲,卻是勞作了一天的漁人在飲酒作樂。我常常會被小鎮休閑自在的氛圍撩動得不願離去。
我曾寫過《漁村的氣味兒》,那氣味兒也同樣在小鎮飄逸著。
離開小鎮定居大連後,長期「無魚不成宴」的飲食習慣,驅使我常到海產品市場選購水產品,儘管專去挑揀「活蹦」的,可總覺得沒有當初小鎮的海鮮味道純正。我知道,其實就是時間決定鮮度。得益於獨特的區位優勢,盛產於北黃海優質水域的魚蝦貝藻,可以在第一時間端上小鎮的餐桌,你在這裡品嘗到的,絕對是地道的生猛海鮮。小鎮是小,小到「一鍋燉魚滿城飄鮮」,更不用說酒店食府、漁港排檔、街市樓巷是「鍋」皆「魚」了。「鮮」是一年四季瀰漫於小鎮的主要味道。毫不誇張地說,一踏入小鎮,鼻子聞的、嘴裡吃的、身上浸的全是鮮味兒。海鮮火鍋、海鮮燒烤、海鮮亂燉、各色各樣的漁家小炒,其鮮美的味道,亦是小鎮最誘人的妙趣所在。
是啊,小鎮的味道因海而生、因鮮而名。設若在這裡體驗上幾日,我保證,你還會生出另一種感嘆。豈止是魚蝦貝藻,小鎮的山、小鎮的水、小鎮的韻、小鎮的情……借用著名作家葉辛形容獐子島的一句話:「也是人生難得一嘗的海鮮。」
離開小鎮已近7載,時間讓我把許多美好的記憶淡然了;而我的小鎮情結,卻依舊在腦海蕩漾、在心底纏綿。
推薦閱讀:
※黃山囧途
※鳳凰旅遊被騙的經歷
※五一去哪裡人少景美又好玩?
※德清莫干山裸心谷遊記
※庫布齊沙漠徒步穿越路線及裝備介紹
TAG:國內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