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yy3: ai取代工作的可能解決方案

關於ai取代工作的問題,我覺得沒那麼嚴重。分三種情況:

假如強ai降臨,趨近無限生產力,每個人的生活條件都不錯。

弱ai發展很慢的話那現實不會有太大改變,加上勞動力開始減少,招工難才是大問題;

弱ai發展很快:

短期內幾乎沒有任何行業會被ai完全取代,包括現在最火的無人駕駛、翻譯之類的,因為幾乎所有崗位都需要與人互動、要處理意外情況(無人駕駛頂多在交通設施完善路況較好的地方普及,其餘地方如偏遠山區還是需要駕駛員),這倆者ai要是都能處理那就是強ai了,所以ai只能完成部分工作。 這種情況下,需求量不變的行業,會有部分人被取代(比如 手機市場,基本每人一部手機,一兩年一換足夠了,很多手機行業從業人員被迫轉行假如到時手機還是主流移動設備的話)。需求量會隨弱ai增長的行業,從業人員未必減少(比如住房,我們不滿足於只住在幾十平的房屋內,能住別墅自然會住別墅,所以住房數量會增加。即便ai機器人提升建築效率,可能仍然需要大量工人操控機器人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這完全有可能實現,因為人口數量變化不大,而住房數量會一直增加,增加到某個程度大部分人都能以較小代價擁有住房,供需關係決定的。以後細談);

有些行業為了適配弱ai,會有相關職位產生(比如以後無人駕駛普及,但有一些特殊情況處理不了比如堵車,那可能需要交給後台工作人員遠程操控);

既然弱ai發展很快,那麼它促進新行業發展的效果就會很不錯,比如生物、材料、腦機、可穿戴、宇航等等。原因是這樣,現在各學科發展速度在減緩甚至停滯,主要原因是學科複雜性:學科分支太多以及學科研究中有太多簡單卻又麻煩的事務(如做實驗/調參數/統計數據等),這類事務由ai代替後人們可以專註於那些更「高端」的部分。另外現在很多工作是跑flow,但是那些需要模糊判斷和自主決策的部門需要人來完成,人的效率比計算機低,這就成了工作效率短板。當這一部分由ai完成之後,整個flow可以自動化運行,效率倍增。 新行業會產生大量崗位,可能你會覺得生物、宇航這些行業太高端,普通人進不去,那到不至於。雖然這類行業需要高端人才引領,但普通人同樣能進入。因為ai會簡化工作難度與複雜度,但仍然存在一些簡單卻又只有人能做的部分。 而且行業產業化會分化出很多分支,很多人只需勝任一個分支就行; 另外,ai快速發展自然帶來生產力及產值提升,政府和大企業會在這些行業上加大投入。雖然這些產業創新仍有不小風險,但加大投入能提供較好的創新保障(其實現在的投資融資已經算是了,但還需改善)。因為即便創業失敗創業者也有不錯的收入,這樣大家對創業就不會那麼畏懼,相應的也能提供新的就業崗位;

需強調的是,設計ai取代工作本身就是一項工作,這就也是ai時代的新工作。雖然少數設計的ai就能取代某一行業的很多人,但上面也提到行業分支會越來越多,而人口數量變化不大,行業數量總會超過人數(那時應該強ai降臨了)。此外,隨著ai學習門檻降低和行業分工,那麼設計ai這項工作崗位會變得很多。可能有一些會由弱ai完全接管,但絕大部分行業至少需要一個人,一方面是弱ai智能化不夠,另一方面是必須保證大部分行業的運行在人類的掌控之下,防止強ai突然降臨甚至失控。這是另一個更嚴峻話題,以後詳談 ;

Ai發展到高級階段(仍是弱ai),只需少數人工作就能讓大多數人過上物質生活條件不錯的生活,所謂物質條件不錯就比如人人都有小別墅、出行方便、山珍海味隨便吃並且不需為此付出太多代價(即便貧富差距不斷加大也是可以實現的,因為一直以來貧富分化是富者越富,窮者相對越窮,但也在變富,只是速度變慢而已。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的人很多,現在還有多少; 另外認為階級躍遷會更難,也許沒錯,但頂層階級爬得會更高,各階級之間是連續性分布的,意味著其餘階層雖然與頂層階級差距增大卻也能往上爬。不要總拿靜止的眼光看待問題)。 達到這一步人們不會覺得保住工作找工作是大問題,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興趣。具有某一興趣的人多了,就能產生新行業。因為任何行業或工作的本質都是滿足人們需求。你進行某項興趣相當於為自己工作,自己玩自己的不會產生什麼經濟價值,但別人參與進來就能。好比遊戲主播只是玩遊戲,玩的好了吸引到觀眾就有人打賞;有些土豪先一個人玩遊戲寂寞就花錢請人陪她玩遊戲; 而且產生經濟價值的方式不止這一類,興趣往往要藉助工具才能完成,比如喜歡攝影的人多了就會促進相機行業的發展。這時工作的性質類似遊戲,自己賺錢別人也賺錢; 前面這類興趣雖然產生了工作卻是消耗性興趣,要麼自己投錢讓別人賺,要麼反過來。與之對應的的會產生增值型興趣,其實一直都有,只是少,有些科學狂魔喜歡科研,有錢就投入到科研上,既滿足自己興趣,又能使設備供應商之類的賺錢,並且科研出成果了自己又賺到錢。雖然投入短期內大於收益,但長遠來看應該是會賺不少錢的,如此痴迷科研的人沒道理不出大的成果。然而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 現在技術人員的相對地位與收入一直在提升,等到ai高級階段,很多技術人員會成為大富豪。他們自己投入到技術的資金也會大大增加,當這類投入成規模時,科研成功率也會提升很多。 還有一方面,智能化技術的提升會讓工作興趣性增強(原因以後詳說), 這也促進了人們對工作的投資;

以上談論了從行業和崗位數量的角度看,工作減少數量不大甚至不會減少,而人們的生活條件總體上會提升。但這依賴於新行業及時產生以及新崗位的增加速度,這點是很可能做到的。除了上述技術水平發展、政府與企業投入,新行業建設還依賴於新行業評估效率提升、人們對自身需求認知升級和競爭觀念的改變(先這麼叫著吧)。 新行業評估效率: 現今市場經濟環境下, 企業做選擇往往只能依賴於有限且雜亂的市場信息以及效率低下的人力評估方式。 數據量的增加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隨ai發展,大數據技術對數據的利用效率會提升(可能有高級數據分析ai,可以面對整個社會資源做調控的那種),企業的選擇會更合理; 需求認知升級:人們的需求大致參考馬斯洛需求理論,另外一些終極目的(幸福、智慧、強大、永生、自由,以後詳談)。 位於下方的是生存物質資料(衣食住行等)和基本心理需求(不必天天在高壓環境下工作等),這種需求是生理上決定的,不滿足人們就會痛苦。 物質資料隨ai發展很容易滿足(吃飽穿軟,出行方便,再住個小別墅),在滿足這一點後大部分人不會再拼死拼活地勞動了,基本心理需求也自然滿足。 可能你覺得貧富差距還在加大,億萬富翁遍地走會很不爽,但這種嫉妒心不會像現在這樣普片和嚴重,因為別人的富裕並不影響你的生活質量。 也可能你會擔心自己孩子得不到最好的教育資源,因為教育資源也在分化,這也是比較心理作祟,大部分孩子的獲得的教育資源會比父輩好,以後孩子們的生活條件也會比父輩好。如此,還擔心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天才就天才吧。這時我們會更清楚自己的需求(我認為大方向是朝向終極目的的,以後詳談),這些新需求會促進新行業發展; 競爭觀念改變:上一點提到作為個體競爭觀念的改變,那麼企業競爭觀念如何變?現在很多傳統行業發展不好,就是因為行業發展到達上限卻又不及時改變,那麼只能窩裡鬥爭取有限的資源。及時改變不是只盯著眼前環境的變化,隨環境變而變。這是類推的方式,而是要朝向遠處的目標,做逆向推導,這也叫溯本法。比如貝索斯all in不變的事物上,如馬斯克以移民火星為目的逆向分解出各階段目標(雖然我覺得步子有點大,但長遠看來是賺的)。 企業家們在進入新行業初期就該估計行業上限,在市場空間還未填滿時就做好開拓下一空間的準備。

相應的,弱ai快速發展會導致傳統工作不斷減少,新工作不斷產生。很多工作壽命會越來越短,用以往的工作模式很難跟上時代腳步(辦離職/入職手續就要很久)。任務榜會傾向於主流,藉助高效崗位信息系統及時給人們分配任務。這時我們可能更像臨時工,那又如何?只要有收入途徑並且保證這種途徑穩定,對工作的稱呼並不重要。

上述只是說了ai取代的人並不會很多以及會增加新崗位,可能還不足以證明工作崗位不會減少。 那就退一步假設:崗位消失速度會大於新崗位增加速度。如果失業率不大應該不會造成很大問題,這段過渡期內人們確實比較難受,卻不會發生很多人露宿街頭這麼糟糕的情況,也不會一直持續。因為生產關係更不上只是暫時的 ;如果失業率很大那說明社會生產力提升速率很快,總產值會增加很多,政府給失業人員的福利應該會增加不少的只要它不想坐看社會動蕩的話。 另外,商品價格或者相對我們收入的價格會降低,所以即便收入減少,生活條件也不會太惡化甚至會變好;

最差的情況也就是:等到弱ai發展到高級階段,可能大部分人對於資本家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高級ai任務完成的比人好),就不僱傭人員了,資本家們的生產活動只為自己服務。那沒關係啊,我們自己生產。既然是大部分人,那麼是可以撐起完備工業體系的,只是科技程度沒有資本家們手裡的高級ai厲害。那也不是大問題,我們自己至少可以解決衣食住行問題,並且保證生活條件不錯。如果我們連這都做不到的話,除非是資本家連基本生產資料都不允許大眾擁有。不至於吧,到時宇航科技應該很發達,資源可以從其餘星球獲取,資本家不至於會全部佔有。而且做事做絕的話,我們是要鬧革命的。這種情況只是對遙遠未來簡單假象,我覺得多半不會發生。

另一種極端是,生活條件太好了,人們不用怎麼工作就有較高報酬或福利,失去人生目的,閑得慌也不好,可能各種找刺激鬧事。關於這點其實已經有相關處理方案了—奶頭樂。用遊戲、綜藝、影視等休閑娛樂方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能有人覺得可悲,我倒覺得挺好。比起累死累活地工作,我更寧願宅著打遊戲….

總結一下:ai快速發展對失業影響不會很嚴重(有可能產生短暫較痛苦的過渡期),而且以後工作性質會改變,並且我們的生活條件會改善。相比ai快速發展,我覺得ai發展過慢才是大問題。主要因為勞動力短缺,很多人談過就不寫了…

推薦閱讀:

無人車是怎樣上路的?這裡有一份自動駕駛車輛監管制度全球性調查
人工智慧的智能水平到底能到什麼層次?
中國人工智慧技術支出2020年將佔全球12%
智能投顧大賽十強公司:一張圖預測未來三天股價

TAG: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