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別人眼中的「我」的樣子:如何達到,自我認知的外修內和

我們為什麼想知道別人是怎麼看待我們的?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的自信需要他人的意見,而是因為,理解別人眼中的自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溝通和協作。

比如,我們都曾有這樣的經歷:有的人常遲到,所以,每次跟他們約什麼,我們都不會把時間當真;有時,讓他們做一件事,我們都會給一個假的deadline,不光是因為怕他們搞砸了,也怕自己的小心臟跟著上下忐忑。

別人看我們,常常和我們看自己很不一樣。時常這樣提醒自己,可以幫助我們防範一些誤解。我們都有對自己的認知盲點。因此,透過別人的眼睛,我們看到平時忽略的那個自己,從而把自我概念加以調整。同時,這也能夠幫助我們消除一些誤會。

我們了解自己的程度和我們的社交能力正相關。在大多方面,我們比其他人更了解自己。但有些地方,我們需要徵求別人的反饋。關於這一點,很多人擔心會因此受傷害。那麼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你就是你,不是別人說了什麼,你的存在就受到了挑戰。所以,了解他人怎麼看你,只是把光打在本來就存在的東西上。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約哈里窗"。它把對自己的認知分成四個象限:

1。開放區域

代表自我中所有自己了解並願意與他人共享的內容,如性別、年齡、外貌以及個人職業、志趣愛好等。他人也可以由此判斷你是否外向、健談,或是某件事的專家,或者愛吹牛等等。生活在社會中的個人總要有所開放而不可能完全掩蓋自己,開放區域的存在有一定的強制性。即使是現如今在網上,我們的虛擬自我可能和現實中的自我有很大差別,但我們在網上的言論仍然屬於願意與他人共享的開放範疇。這個區域我們也把它叫做「亮點」區。

2。秘密區域

代表自我中只有自己知道卻不願意與他人分享的區域。從理論上說,人總是有一些不便或不願告訴別人的情況。比如你在人群中感到焦慮,或者不喜歡某個同事。這也叫做「個人區」 。

3。盲目區域

代表自我中自己不了解但是別人了解的區域。人對自身的認識很難做到完全公正。相比起來,他人對自己某方面的判斷可能更客觀一些,比如,你的敵意和戒心,你的智慧和魅力等。 這個區也叫做「盲點」,盲點有時會讓我們尷尬,有時又會讓我們感到驚喜。

4。未知區域

屬於自我當中自己不了解、別人也不了解的內容。未知區域的存在表明自我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人的潛能、未知的靈感和預感等都有待於在日後交往中不斷被感知。這個區域也有一個別名,叫「黑斑」——你和其他人都不知道的事情。這些可能包括驅使你行為的深層無意識動機,例如你的勤奮是想向父母證明你是值得愛的。

實際上「約哈里窗戶」中這四個區域並不等分,而是會根據個人對自我的認識和人際傳播的發展而發生相應的變化。自我依據他人而確定,個人經歷越多,社會交往越多,亮點區,即自知部分就越大。而在各種社會交往中,從家人、朋友到同事,再到關係更為疏遠的他人,關係的遠近也造成這幾個象限的動態變化。

這四個區里,個人區和盲點區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涉及到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別人如何看待我們之間的差異。

我們自己,確實是最了解自己的那個人,無論我們的意識,還是潛意識。可能正因此,我們經常認為別人知道我們的焦慮或最黑暗的感覺。但研究表明,別人對於我們的情感、意圖和思想的的判斷,其實離我們以為的,差了很遠。比如,我們在特別焦慮的時候仍能保持鎮靜,那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焦慮」,他們並不能看到,而我們卻以為他們了解。而在這個基礎上的互動。信息就容易出現疊加錯誤。

同時,我們對自己也有一種積極偏見,比如,我們覺得自己聰明能幹,善良誠信。雖然是積極偏見,也仍然是偏見。所以,在你的優點方面,他人可能有更公平的觀點。不過,只有他人會在背後議論我們,這部分信息,我們可能永遠也得不到。有些正面信息,除非是非常明顯的,比如你很美,別人會主動告訴你,否則,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吸引人。

而我們的那些負面行為,比如壞習慣,我們也常常會忽視它們,而對於他人來說,這又是非常明顯的。比如前面說到的遲到等等。保險公司發現,讓配偶來評判你的焦慮、憤怒、孤獨指數,進而來預測心臟病比你要準確很多。

對於那些讓我們情緒波動的事,也仍然是我們的朋友對我們觀察更仔細,所謂旁觀者清。因為我們自己,會不願意直視它們,所以會採取各種防禦機制讓他們從意識中消失。比如,否認,壓抑,合理化等。比如,我們都不記得自己跟前任究竟在一起多久,而我們的朋友往往會記得我們快樂的開始,和鬱悶掙扎的持續時間。

同樣的道理,我們特別擔心的某些缺點,那些只有我們看到的缺點,也是我們平時不願意直視的缺點,但它們對我們來說太大了。所以,當我們看到,別人根本不覺得我們是自己擔心的那樣的神經質,自私,或者自卑,也一樣會很吃驚。

因此,當我們和別人發生分歧的時候,有可能是別人看到了我們沒看到的自己,也可能是我們更了解的那部分自己。所以,從溝通的角度來看,如何放出信號讓別人看到的,和真實的自己更接近,讓溝通更有效,是一個需要學習的事情。

研究顯示,一個外向的人,更容易被人看明白,溝通也更容易。所以,你可以盡量地多表達自己,也盡量多給別人看自己的不同面。同時,如果我們覺得自己被誤解了,我們要明白,被誤解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息。比如你太累的時候,就無法通過你的語言和肢體語言與周圍的人進行有效的交流。那麼,多給對方一些信息,而不要想當然覺得別人必然會去主動獲取那些信息。

一個是主動給出信息,另一個則是主動邀請信息。直接問別人對你的看法,也是非常有效的。

在社會交往中,我們增進了別人對自己的了解,同時也得到了別人關於自己的反饋信息,促進對自身的了解。社會交往的過程正是開放區域不斷增大的過程,人知因素不斷增多的過程,同時也是自我認識不斷成熟的過程。


作者簡介

Jenny: 斯坦福大學 BA(經濟學&心理學),工程學院Master,商學院MBA,師從世界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催眠師協會會員/企業領導力教練。

如果遇到生活和情感的困惑,

請在HealSpace微信頻道留下你的故事,

或發送郵件到forherhappiness@qq.com,

關注我們,就能獲得一流專家的免費解答。

-------------------------------------------HealSpace----------------------------------------

關注我們,療愈自己,收穫幸福!

http://www.lyheal.com

weixin.qq.com/r/CTistE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鋼琴教師》中媽媽的角色?
《你好,瘋子》里的萬茜怎麼樣?
舉頭明月低頭詩 何必自掛東南枝
父母最不能做的兩件事情是什麼?----否則孩子整體的人生態度被動
有哪些人和事讓你放棄了輕生的念頭?

TAG:自我認知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