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緩慢的改變嗎?

有些來訪者以很急迫的心情前來尋求心理諮詢,他或她可能即將面臨某個挑戰,或者正在承受某些痛苦,他們渴望通過心理諮詢,快速地改變現狀,甚至出現脫胎換骨的變化。但經常的情況時,幾次諮詢下來,遠沒有達到預期,於是,他們就對諮詢很不滿意,並萌生退意。

面對這些過高的期望時,諮詢師也會覺得無奈和著急,並為無法給他們即時有效的改善而自責。此時,諮詢師體驗到了一種無能感,來訪者的無力感被諮詢師所感受到了,這便是心理諮詢過程中的「一致性反移情」,這種來自於諮詢師的感受為我們認識和理解來訪者提供了材料。

如果來訪者最終不來諮詢了(脫落了),對於來訪者來說是損失(有些來訪者狀態變得更糟糕了),對於諮詢師也會很受挫。盡量以合適的方式把那些可能脫落的來訪者留下來,如何預防脫落的發生,是每個諮詢師需要不斷提升與改變的。

為什麼有些來訪者會有著對諮詢過高的期望呢?為什麼有些來訪者渴望快速的改變?除了對心理諮詢不太了解之外,有些來訪者的這種迫切性反映了他們內在狀態的問題,具體來說可能的原因是:

1、逃避痛苦的態度。他們缺乏一種忍受痛苦的能力,他們最渴望的是扔掉痛苦。一個有足夠安全感的人,才可以有勇氣忍受不安全並進一步強化安全感;一個有足夠自我價值感的人,才可以承受外界的挫折和否定,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鍛煉自尊的穩定性。因此,只有內在良好狀態充足的人,才有力量與勇氣面對自己糟糕的部分。心理諮詢很重要的是培養一種忍受痛苦的能力,當一個人有了這種能力之後,痛苦就不再被放大,能夠帶著痛苦過上該過的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進步。由於內在狀態的糟糕,他們可能缺乏足夠的內在資源去面對痛苦。

2、對現實自我的否定。他們往往對現實的自己很不喜歡,如果跟他們在一起,也許你會不斷地聽到他們的自我否定,如果你試圖讓他們看到自己好的方面,「是的…….但是……」之類的句式就出現了。於是,幾次之後,試圖說服他們的動力越來越弱了。或者,他們會發展出對於幻想中自我的肯定,在別人面前吹牛或說謊,幻想中的好自我讓他們暫時不用面對糟糕的自己,恢復了心理平衡。

3、依賴感和弱小感。依賴與弱小也許是宗教廣泛存在的心理動力之一,宗教至少提供了一種強大或者與強大人物結合的幻想。由於內在的弱小與無力,他們一直渴望強大人物的出現,在諮詢中,這種需要會被活化,他們渴望諮詢師成為一個強大人物來充分抵禦內在的弱小,當諮詢師不能滿足期望時感到失落和憤怒。

4、無法放下的全能感。由於依賴和弱小,人會發展出全能感,這相當於對弱小自我幻想中的補償。如果恰好在某些方面確實有些獨特的優勢,那麼這種全能感更難放下。這種全能感既可以表現在對未來自己的幻想上,也可以轉移到對外在全能人物的追尋上(表現為一種對理想化人物的需要)。比如:「等到我讀大學了,出國了,畢業了,結婚了……然後就會有很多的錢,會找到一個高富帥,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而一旦真的出國、畢業、結婚了,幻想空間被壓縮之後,他們不得不面對自己的依賴與弱小,此時,便會體驗到強烈的抑鬱感。

這四個原因總結起來可以表述為:由於內在的弱小與依賴,他們迫切渴望理想化人物的拯救,難以現實的看待自己或別人,要麼是糟糕的(對自己及他人的否定),要麼是全能的(對自己與他人的誇大)。他們內在的狀態是分裂的,他們需要發展的是自我的整合:以好自我去整合壞自我,形成現實地看待自己及他人的能力。

一個男生糾結於無法高效的學習,當看到別人在好好地學習,不免非常的焦慮。他本來成績優秀,對學習信心滿滿,並為遠遠領先於別人而自豪。看到別人正在追上來時,他開始變得惴惴不安了,他為可能失去這種優勢的地位而焦慮。對他來說,變得跟別人一樣是令人恐懼的,在他潛意識裡,其他人是普通的、弱小的、無能的(這恰恰是他內在壞自我的投射),他為這種優勢而自豪,緩解了內心的張力。而一旦在他心目中普通的人追上來時,他被自己也是普通的恐懼所佔據了。他焦慮的不是成績本身,而是幻想中優秀自己的淪陷。他內在還沒有完成好自我與壞自我的充分整合,採取分裂與投射的方式去保存好自我。

這個男生迫切想要通過諮詢來達到改變,以緩解內在強烈的焦慮感。如果諮詢師能夠說出一些讓他「頓悟」的話,或者諮詢師具備某些讓他欣賞的特質,那麼,諮詢師會被他理想化,這種幻想中的關係讓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此時,諮詢會進入一段蜜月期,來訪者信心滿滿,諮詢師自我感覺良好。不過,往往在不經意間,來訪者的理想化需要受挫了,此時,諮詢室里充滿著張力,諮詢師會被來訪者直接或間接的批評。如果諮詢師有足夠的領悟力,或者來訪者內在狀態穩定,那麼,這些短暫的波折反而形成一種「恰到好處的挫折」,使得來訪者經過「轉變性內化」而逐漸擁有調整自尊或處理關係的品質。

如果諮詢師無法說出一些令他信服的話,或者諮詢師缺乏一些吸引人的品質,那麼,對諮詢師的理想化色彩迅速的退去,諮詢將會陷入停滯,來訪者感到絕望,這會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狀態。所以,大概會有10-20%的來訪者,在幾次諮詢之後情況發生了惡化而結束諮詢。由此看來,心理諮詢有時候也是一種冒險。

在諮詢中,那些能夠忍受理想化需要失落的來訪者,更能從諮詢中獲益。當諮詢陷入困境時,他們會表達出對於諮詢師的不滿意,並提出改善諮詢的建議。一個不被自戀需要所困擾的諮詢能夠現實地看待諮詢中存在的問題,並做出適時的調整。咨訪關係的調整,對諮詢師理想化需要失落的容忍,能讓探索不斷深入,領悟也會慢慢增加,諮詢師與來訪者一道對壞自我進行工作,堅持一段時間後,慢慢感受到諮詢帶來的益處,比如情緒狀態的改善,人際能力的提升,或者自信的增加等。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在一段諮詢之後,來訪者對她的諮詢師形成了理想化的態度,在她心目中,諮詢師是純粹的、高尚的、脫俗的,她為擁有這樣理想的諮詢師而自豪。有一天,她不經意看到諮詢師在給同事們分發一些水果,並說了一些客套的話。諮詢師這種「世俗」的行為讓來訪者很失望,在諮詢室里,她隱晦地說到「原來你很善於搞關係啊,看來我得向你學習了」。來訪者這種隱晦的貶低讓諮詢師覺得莫名其妙,並有微微的惱怒,不過諮詢師並沒有為自己辯解,或者攻擊來訪者,而是去討論了來訪者在看到諮詢師社交行為時的感受。這種討論增加了來訪者對諮詢師現實的覺知,在之後的諮詢中,諮詢師發現,來訪者在現實生活中的社交行為有了增加,不再像以往那樣貶低世俗交往的價值。

所以,對於迫切想要改善的來訪者的建議是:忍受這種失落的情緒,大膽跟諮詢師表露這些情緒,「協助」諮詢師成為一個「理想化」的人物,然後慢慢的建立起一種對你有助益的咨訪關係,並一起對你的壞自我進行工作,整合與強化好自我。那些難以忍受理想化需要失落的來訪者,往往會因為對諮詢師的失望而脫落,或者進入不斷尋找理想化諮詢師的道路之中。直到生活的實踐讓他們內在有了些改變,理想化需要的迫切性有所下降,才能在諮詢中慢慢的獲益。(當然,並不是說來訪者不可以挑選或更換諮詢師,只是需要一定的慎重)

對於諮詢師來說,要不斷增加自己的能力,能夠給予來訪者及時而準確的解釋,適時識別阻礙來訪者繼續諮詢的力量。同時,也要坦然面對來訪者對諮詢師的不滿意,鼓勵來訪者盡量表達出來,一起來尋找可能的原因。這種包容與堅持的態度也許會緩解來訪者內心的失落感,增加對於心理諮詢工作同盟的信心。

「欲速則不達」,要堅定對於改善的信心,因為:「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來訪者對於心理諮詢改善的信心,就像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共產黨人對於中國革命勝利的信心一樣,需要忍耐與堅持,直至迎來黎明的曙光,那些迫切想要改善的來訪者更是如此!

——————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推薦閱讀:

海子為什麼要自殺,真的是精神分裂嗎?
不同人格水平下的防禦機制24(軀體化下)
媽媽,我什麼要自殺
拉康哲學讀書筆記(1)
心理諮詢是如何起作用的

TAG:心理學 | 精神分析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