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百宜錄 -- 我的心理學/腦科學書單

記憶中,一首著名的打油詩是這麼說的:

春天不是讀書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包過新年。

———來源母雞 (如有雷同,純屬抄襲,哈哈)

民國大師張恨水所作《讀書百宜錄》,大概可以用來啪啪啪打臉上述打油詩吧。

其中列舉了十種人生情境下對應的不同好書。書境合一,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美好吧。

反正我是被種草了。這萬物生長的四月天,誰說不是讀書好時節!

讀書有時,亦需有地。善讀書者,則覺一切聲色貨好之處,無不可於書中得之也。試作讀書百宜。

秋窗日午,小院無人,抱膝獨坐,聊嫌枯寂,宜讀《莊子秋水篇》。

菊花滿前,案有旨酒,開懷爽飲,了無塵念,宜讀陶淵明詩。

黃昏日落,負手庭除。得此餘暇,綺懷萬動,宜讀《花間》諸集。

大雪漫天,爐火小坐,人縮如蝟,豪氣欲銷,宜讀《水滸傳林沖走雪》一篇。

偶然失意,頗感懊惱,徘徊斗室,若有所悟,即宜拂幾焚香,靜坐稍息徐讀《愣嚴經》。

銀燈燦爛,畫閣春暖,細君含睇,穿針夜話,宜高聲朗讀,為伊讀《西廂記》。

月明如畫,清霜行天,秋夜迢迢,良多客感,宜讀盛唐諸子一唱三嘆之詩。

薔薇架下,蜂蝶亂飛,正值青春,誰能不醉,宜細讀《紅樓夢》。

冗於瑣務,數日不暇,擺脫歸來,俗塵滿襟,宜讀《史記項羽本紀》及《史記遊俠列傳》。

淡日臨窗,茶煙繞案,瓶花未謝,尚有餘香,宜讀六朝小品。

題曰百宜,不能真箇列舉百宜。必欲舉之,未免搜索枯坐,然而枯則無味矣。敬作拋磚之引,以求美玉之來。

讀博這些年,你有沒有被家人、朋友、甚至知乎私信追著問自己學的專業有沒有前(錢)景啊,有沒有你這個領域的入門級教材呀,有沒有適合高中生看的科普讀物呀之類的?

反正我是有啦(南外的家長有多拼我從小就知道的 ,攤手)。

分享一下我的秘密想法:

1)連paper都讀不完,哪有時間讀過時教材?

在飛速發展的腦科學領域,真心想做科研的話,就去讀paper吧。對於你感興趣的paper,做一些forward/backward search,了解理論是如何發展的,明白實驗設計背後的原理,會對你的科研之路可能有很多啟發。

2)從讀者角度,現在科普讀(毒)物真假難辨。

老實說,關於什麼是硬科普、軟科普、什麼不是科普、什麼是過時的科普、什麼是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科普,我覺得大部分讀者並不是很有分辨力。

3)關於(2),其實不能全怪讀者。

以為自己讀了一百年前的弗洛伊德就懂了心理學、以精神分析為其理論支撐的作者、公眾號不在少數。對此,我只能說有請不要肆無忌憚拉低【心理學】學科門檻。

4)熱愛讀自己專業領域科普的人設?

我讀的專業相關的科普不算多,理由同(1)。真有瘋狂喜愛讀自己專業領域科普的人設存在,你不覺得這樣的獲取專業知識的渠道有點奇怪嗎?

Anyway, 今天做這個分享呢,主要是因為內心有愧。幾年來收到類似問題的知乎私信非常多,但都被我很沒有禮貌地忽略了。趁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一次過分享給大家算作一個統一回復吧,也不知當講不當講。

1. 教材類:

1.1 認知神經科學

作者: Michael S. Gazzaniga / Richard B. Ivry / George R. Mangun

我想,這本教材應該不用過多介紹了吧。Michael Gazzaniga師從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Roger Sperry,他們因為研究「裂腦人」的現象而廣為人知。

Michael Gazzaniga對我們領域另一貢獻是創辦了"大腦暑校「——Summer Institute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ICN),迄今已有三十年歷史。詳細介紹可以戳這裡:

This Is Not Tina:【上集】你們要的神經科學暑期好課(博士生適用)?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雖然暑校教的技術和分析方法略有些過時,不過去南加州美美地度兩周小假還是讓人無法拒絕的。

1.2 Vision Science: Photons to Phenomenology

作者: Stephen E. Palmer(暫無中文版)

在視覺科學領域中,這本書應該可以算是書中翹楚了吧。作者是加州伯克利大學的Palmer教授,在視覺基礎研究、視覺和美學的交叉研究方面頗有貢獻。

這本書涉及的內容非常全面,有點百科全書的性質。我以前設計Psychophysics(心理物理學)實驗的有段時間經常去這本書里找思路、找文獻。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收錄的理論並無偏頗之意。比如,在視覺領域沒落的J.J. Gibson學派,一般的教材中少有提及他的Affordance理論在這本書里也有詳細的介紹。

1.3 斯坦福大學哲學百科全書(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網址:plato.stanford.edu/cont

既然剛剛說到了百科全書的形式,那在認知科學領域(尤其是認知與哲學)中值得一提的非【斯坦福大學哲學百科全書】莫屬啦。雖然走的也是公開的形式,但這本百科全書與維基百科不同的是,每個條目都由一位指定的專家或該領域的專家組進行維護並保持更新。

比如,對於 Modularity of Mind (Fodor, 1983) 的解釋非常全面和深入。我是先看了這篇解讀再去讀原著的,感覺非常有幫助。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modularity-mind/?

plato.stanford.edu

2. 科普類

按照通俗程度進階,我想推薦五本科普類讀物。

2.1 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

作者:莉莎·潔諾娃(Lisa Genova)

這是一本關於早發性阿茲海默的的通俗暢銷小說,並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這本書/電影的台灣譯名「我想念我自己」明顯比內地直譯的「依然愛麗絲」表達的內涵上更勝一籌。為什麼這麼講呢,看完它你就知道了。

圖片出處:Still Alice 電影劇照

2.2 終身成長

作者:卡羅爾·德韋克 (Carol Dweck)

這本書我在知乎讀書會上已經做了解讀,就不在此自我剽竊了。這可以說是在我博士期間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也對我當時可預見的未來有著深遠的影響。另外,比爾·蓋茨也在其博客上力薦,說這是一本自己常常需要溫故而知新的書。

2.3 The Sense of Style

作者: 史迪芬·平克 (Steven Pinker)

這是一本講英文寫作的書。學術寫作課上通常會用The Element of Style作為教材,這本The Sense of Style是其21世紀版。祖師爺的這本書里,我也特別喜歡「知識詛咒」這一章。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移步看 @Feitong Yang 作的解讀。

Feitong Yang:知識的詛咒——學術的分享為何艱難?

zhuanlan.zhihu.com圖標

2.4 普魯斯特是個神經學家:藝術與科學的交融

作者:喬納·萊勒( Jonah Lehrer)

這大概是迄今為止我所讀到的,將藝術與神經科學的聯繫說的最有趣的一本書了。作者的思路非常棒,以幽默而不乏睿智的文筆下給讀者帶來了一場藝術與科學的交互盛宴。

作者喬納·萊勒本人是羅德學者,師從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埃里克·坎德爾(Eric R. Kandel)。以科普作品來說,我個人覺得喬納·萊勒的文筆和思路比他的導師要更勝一籌哦。

2.5 How Intelligence Happens

作者:John Duncan(暫無中文版)

可能有一點陽春白雪。這本書讓我歸類的話應該算是硬科普類,門檻並不低,推薦給心理學/神經科學/人工智慧領域的本科生。不過因為這本書短小精悍(篇幅真的不多也不長),語言通俗,讀起來非常流暢,所以我還是將其劃在科普讀物里推薦。作者John Duncan是劍橋大學教授,是對人類智能的研究的領航心理學家之一,這本書記錄了他本人的在智力領域的科研心路歷程。

最後放個封面全家福(原創圖片,謝絕轉載)

回想一下遇到以上這些書的小確幸,忽然覺得有有書可讀、有書想讀、有書可分享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呀。

Tina

好一個人間讀書天


推薦閱讀:

地球上的水是從哪兒來的?
史蒂文先生拉回半個頭盔,裝有整流罩成功回收的鑰匙
原來你是這樣的妖艷賤貨,竟然抹防水口紅吸引異性
它看著可愛卻是水中霸王,血統能追溯到恐龍時代
可樂里充丙烷(丁烷)氣體做成「火箭」是什麼原理?

TAG:科普 | 心理學 | 腦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