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華夏之國

放棄集權制對於我們是不現實的,就算所有的官僚都可以保持清廉,我們也仍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否則我們將很難保持國家的統一。你們都知道,我們從一開始就控制著黃河下游面積廣大的中原地區,那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歷朝歷代建立統一的中國的必爭之地,甚至可以說「中國」一詞必須同時包含「華夏民族」和「中原大地」兩方面的內容才是個完整的概念,任何一個國家只要容納著華夏一族的大部分子民,並且國土中囊括著中原地區,無論其政權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國家就是中國。一個國家的政權就像是人的服飾或稱號、頭銜,可以改換而且很容易改換,但特定的國家本身的定義和特徵卻不能是經常變化的,不然說「某某國」就無法準確地指稱什麼東西了。國家的概念包括人文和地理兩部分,人、地、國(或者以國為天,即天、地、人)共同構成了特定文明的太極。具體來說,中國的人文部分就是以天道和王道為最高信仰的華夏民族,地理部分就是以中原為標誌的國土部分,兩部分加在一起就是「中國」的完整定義了,或者說中國就是「誕生和居住在中原大地上的華夏族裔所在的國家」,簡單說來就叫「中華之國」。中原、華夏,缺一不能稱之為完整的中國,同理只要中原之地還在,只要華夏民族還在,中國就不會徹底滅亡,至多不過是暫時分裂或是失去政治主導權而已。國之根基為領土,國之根本為百姓,此二者不亡,國可重生矣。

咱不去考慮那些秦、漢、晉、隋……給中國賦予了不同代號的政權各自代表著怎樣的國家形象;也不去考慮像元朝那樣無論從地理還是人文上說都包含著遠比「中國」有更多內涵的東西,是否可以說中國是元朝的一部分,或者因其定都在中國的傳統領土上而說元朝就是中國的一屆政權,究竟哪種說法更合適。咱現在只說,無論就中原的土地面積還是華夏的人口數量而論,中國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大國。大國的政權要想穩定保持長久的統一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在我們那個時代,交通和通訊都極其緩慢,早期相隔百里的人們就很少來往了,中期千里之外對大多數人而言基本相當於天邊,後期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貿易的繁榮,人們的見識也增長了許多,但國土面積也擴展得更大了。不難想像,要讓互相之間完全陌生甚至根本沒聽說過對方存在的人就同一件事情進行配合會有多麼地困難,你們崇尚的民主制度在我們當時看來的話,根本是痴人說夢。

打個比方,有相隔百里的甲乙兩地,乙地遭受洪災糧食絕收,甲地的天氣也不太好,收成一般,但如果極端節省的話,還是能夠給乙地有效的支援的。假如沒有強力的集權制度且不考慮官僚貪污和糧食轉運過程中的浪費等額外情況,民主的官員之間開始商議並將結果告知兩地百姓:甲地百姓如不能忍受一定的飢餓或自己承擔起鬧饑荒的風險全力支援乙地,乙地的人將會被活活餓死;周邊其他地方的收歉情況也都類似,豐收的地方由於距離太遠根本來不及運輸糧食到乙地。且不說甲乙兩地百姓可能彼此存在著地區間的偏見和矛盾,就只當他們平時很少往來,知道對方的存在可是非常陌生。你覺得這種情況下進行民主表決,甲地百姓會有多大可能自願全力援助乙地呢?乙地百姓假如得到了不充足的援助,他們又有多大可能會相信這是甲地能夠作出的最大程度的努力了呢?飢餓降臨、生死之間,多數人不會比野獸更理智的。兩地一旦發生衝突,極可能會殃及周邊地區,所有有糧食的地方都會成為掠奪的焦點,自然災害演變成內戰的例子屢見不鮮。

假如有集權的君王主事,就可以不必告訴百姓全部的事實,而由君王或君王任命的官員及機構進行判斷和決策,必要時出動軍隊協助防止民變,雖然災害和飢餓的情況不會有任何好轉,甚至可能因為軍隊的介入增加一部分額外消耗而令局勢更加嚴峻,但比起大規模內戰造成的傷亡和經年難止的持久性損害而言,怎麼算都是值得的。在生產水平低下,時常面臨饑寒交迫的困境時,生存本身就是一件殘酷的事情,要在極端嚴苛的環境中建立文明的秩序,我們需要儘可能強大的整體意志。

顯然,被你們推崇的民主制度本質上就是對行政決策權的分散,在我們看來,對權力的分散也就意味著對權力的削弱。權力一旦分散到每人一份的程度上,其實就等同於個體意志了,個體意志可以有總和,不過這個總和是包含了不同個體性在內的總體意志。個體性天生不能相融,包含了個體性的總體意志註定是不純粹的意志,其中存在著潛在的矛盾,這些潛在的矛盾會限制總體意志的強度,使其不能在完全陌生的人們之間生效,而大範圍的人群中註定會有許許多多的人相互間是完全陌生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盧梭會強調大國和超級大國不適用直接民主制,而只能用代議制或獨裁製了。按照西方的標準,我們從進入王國時代開始就是個大國了,這是因為我們早在部落時期已經完成了哲學反思,抽象出了排除個體性的純粹的整體意志——王者的意志,並將之作為對國家政治的最高信仰,而不是簡單地屈從於某個人或某些人的統治之下,所以我們的國家政權總是傾向於統一,雖屢經戰亂而不改初衷,這就是華夏文明的王道思想。

推薦閱讀:

讀叔本華《人生為何不同》有感——痛苦與希望
活出本色,亦或是追尋潮流?
「知行合一」理論漫談
《蘇菲的世界》所闡述的是什麼道理?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論壇.成立宣言

TAG:哲學 | 中國哲學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