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大戰,決戰新能源

中國汽車行業的大門打開了,博鰲論壇上,中國宣布將逐步放開之前限制的船舶、飛機、汽車行業的限制,尤其是汽車行業被重點提及。實際上,劉鶴在達沃斯論壇上早就明示,「今年中國的開放程度將超出預期。」只不過,這速度似乎有點快得嚇人……在中國汽車行業即將迎來市場風口之際,面對海外企業的入侵國內汽車生產商能守住陣地嗎?

奧迪稱,未來5年將在中國推出10款全新SUV車型, 其中7款將國產。2022年,奧迪在一汽-大眾工廠生產 的車型將擴大一倍;

本田稱,在華推15款新車,其中8款專為中國打造,同時導入1.0/1.5T及混動系統;

東風日產稱,未來5年,將導入10款以上新產品,公司計划到2020年實現100萬輛銷售目標,至少推出15款新車;

一汽豐田稱,2018年起,一汽豐田以TNGA架構為基礎,推出的多款新產品將陸續上市,包括全新一代卡羅拉、奕澤、亞洲龍等;

廣汽三菱稱,將向中國市場導入10款新產品,包括改款車型,平均每年2款,未來廣汽三菱結合SUV+新能源作為廣汽三菱發展的重點戰略方向;

吉利稱,2018年推出5款新能源新車,它們分別是帝豪EV450、帝豪EV350、帝豪GSe、帝豪PHEV,以及採用新平台的A級純電動汽車GE11;

比亞迪稱,比亞迪的戰略目標,歸結為一點,那就是把目前所有用汽油的項目,都要用電來搞定。2018年初已達成了生產30萬輛新能源車的全新里程碑。

2018年將是汽車行業的一次大躍進,當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一戰成名後,新能源車也加入了新時代的白名單。

除了汽車廠商開始加班加點研發新能源車之外,政策傾斜也十分明顯。今年的兩會工作報告中,新能源車被點名為未來重要發展的行業之一。此外,媒體輿論也出現了一股汽車熱。不少汽車行業的自媒體橫空出世,除了區塊鏈之外,沒有一個領域的新增自媒體數量能與其相比擬。(註:新能源車指除了以傳統汽油、燃油為燃料外的其他能源驅動車,其中包括電動車、太陽能車、氫燃料車等,但現在電動車是新能源車的最主要代名詞)

新能源車,新時代戰略高地

新能源車與傳統能源車最大的不同在於環保。傳統汽油、燃油車的尾氣排放被視為空氣污染的禍首之一(空氣污染最大的敵人是工業廢氣排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環保問題成為宏觀調控重點之一。以前依靠犧牲環境建立起來的經濟模式如今正在反噬經濟。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世界各國都說要減排,可實際上卻沒有人願意身先士卒主動減排。但是,不管別人願不願意減排,中國已經到了不得不減排的地步。(註:造成霧霾PM2.5的是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引發的環境問題是溫室效應)

獨立研究組織伯克利地球(Berkeley

Earth)曾發布報告稱,中國每年約有160萬人受空氣污染影響而死亡。中國有六分之一的國土處於空氣污染環境之下,有70%以上的國土受空氣污染影響。

根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17億輛,與2016年相比,全年增加2304萬輛,增長11.85%。也就是說,每7個人就有一輛汽車,每2戶家庭就有一輛汽車。

2017年,美國汽車保有量2.4億量。不出意外的話,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就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汽車存量規模最大的國家。

北京和上海是國內最擁堵的兩大城市,從前圖中也能發現,以這兩座城市為核心的周圍都屬於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當然,其中也有工業廢氣排放因素,但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合物也是PM2.5的成因之一。

其實,新能源車早已是次時代的代表性產物之一。全世界所有汽車生產商都面臨著技術革新的考驗。誰先搶佔新能源車技術的制高點,誰就將獲得下一個時代的行業主導權。

對此,各國政府也開始爭相出台扶持政策。美國2012年啟動電動汽車國家創新計劃《EVeverywhere》,將以純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主攻方向,把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作為短期發展的主力車型;

德國的《德國聯邦政府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規劃》顯示,至2020年德國上路的電動及混合動力汽車達100萬輛,至2030年至少達到600萬輛,至2050年電動交通網路覆蓋全德城市區域;

日本政府公布的「新一代汽車戰略2010」中明確新一代汽車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新一代汽車」的新車銷量比例達50%,總保有量達到1350萬輛;到2030年,這個比例要達到70%;

韓國提出2015年在世界電動車市場佔有率達到10%;2020年國內電動車普及率佔小型車10%。

從企業層面看,特斯拉在新能源車領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據美國環境署評測,特斯拉的續航里程數(充滿一次電能跑多少路)是426公里,理論續航能力592公里。而國產電動車理論平均續航能力160公里,大多數企業產品續航能力不超200公里(比亞迪號稱續航能力能超400公里,但實際情況……),而且,由於不少企業存在虛報數據情況,實際續航能力還需要在此基礎上打個7——8折。

就當前國內汽車企業的投資金額及軍令狀來看,由董明珠撐腰的銀隆算是最豪氣的車企,350億元的投資規模可見其雄心壯志。但是,350億元的投資對應的卻是僅僅10萬台的年產能,這效率是不是有點……而國內新能源車行業真正處於領先地位的是比亞迪(巴菲特當初投資時,難道已經看到了今天?),類似北汽集團之類的只能屬於二線陣營。

投資金額排第二的吉利汽車是當下國內最負盛名的車企,老大的一句「像吉利這樣的企業,如果我們不加以大力扶持,那我們還去扶持誰呢?」等同於為吉利穿上了黃馬褂。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吉利在國內市場都可以橫著走了。(就企業實力而言,比亞迪略勝於吉利,至於為何吉利能得到金牌令箭……)

不過,對於想要踏風口的投資者而言,筆者送上幾句忠告。遠離樂視、小心跨界、提防口號。

樂視是什麼貨色應該不用多說了,說實話,我是不相信賈躍亭那個忽悠能幹出啥事的。

中興通訊以及車和家這種企業原本就不是汽車生產商,可以說他們的企業基因中壓根不懂造車。人家董明珠知道自己不懂就去買一家企業,可這兩位老兄一個是做通信的,一個是做網站的,突然去造車,能成功嗎?

標藍色的屬於根本現在技術不過關,根本造不出新能源車的貨色。這種企業很有可能成為新時代中第一批被淘汰的車企。畢竟,以前政府補貼新能源車的時候就發生過90多億元的空殼公司政策套利事件。

相比進口汽車,國產車一直以來都靠關稅鑄就的價格壁壘在國內市場存活。但即使如此,國內市場份額最多的也不是國產車。如今,關稅要降了,國產車的價格優勢不在了。面對進口車的衝擊,國產車守得住嗎?

別讓金融毀了汽車

2億多存量市場的更新換代蛋糕大家都看得到,秉持著唯利是圖的天性,資本自然也不會閑著。汽車金融早早的在這片市場中紮根等著收網撈魚。

現今的年輕一代,他們的文化理念完全不同於老一代。對於物質的追求和執念遠超上一代。白領一族有一半屬於月光族,大學生沒有收入來源卻為了面子可以脫光衣服。在全社會拜金主義氛圍的渲染下,其結果就是居民部門槓桿已經飽和快要超紅線了。

當房地產進入寒冬之後,汽車成為了新的炒作點。房子、車子、票子是拜金主義的三大基礎要素。國內汽車金融在2008年新版《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頒布後出現高速發展勢頭。

汽車金融對供給側需求側實現了全覆蓋。汽車生產商可以依靠應收賬款、存貨作為抵押申請預付款,進而通過槓桿進行擴張。需求側可以通過消費貸款、融資租賃方式「花明天的錢,買今天的東西。」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45歲前的購車人群比例正在提升。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信息不對稱正在消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也越來越方便。但技術進步除了改善生活外,也放大了慾望。

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有車的人在朋友圈沒事發一張圖秀車,看的人多了自然會有攀比慾望。尤其是女性消費者都喜歡炫耀,而女人又是國內消費力的主要支柱,即使女人沒錢,但女人背後的男人總有點錢吧。因此,汽車消費每年兩位數的增長也就不奇怪了。

仔細觀察社會現狀不難發現,當前買車一族中,不少人都是貸款買車、分期付款。房奴是諷刺國內房地產泡沫的一個名詞,可有多少人知道,國內有一批人正被貼上車奴的標籤。當然,相比需要三代人積蓄才買得起的房子而言,車子要便宜的多。不過,對於普通工薪階層而言,又要買房又要買車,那除非人人年薪都在30萬以上才行。北京和上海兩座城市合計人口超過4500萬,在這兩座全中國交通最發達卻又最擁堵的城市中,真有那麼多人有能力在不為「奴」的前提下既買房又買車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那又怎麼會成為最擁堵的城市呢?

槓桿買車埋下的禍根是過度消費。美國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人對於房地產的過度消費。汽車價格對比房子差遠了,不過,過度消費引發危機的原理卻是通用的。

過度消費與金融危機的關係是:消費旺盛導致供給方盲目樂觀,誤判形勢,在財富的誘惑下會不顧現實加大生產力度。如果這種消費是建立在純粹收入的基礎上,那是沒有問題的。可實際情況是,這部分消費大多建立在金融槓桿之上。換而言之,市場實際消費力並沒有那麼多。槓桿加的越多,風險也越大。一旦人們的慾望膨脹速度超出了收入增長,結果就是違約。金融中介機構最先倒霉,如果這其中有機構把風險與銀行、保險、基金、信託等機構捆綁的話,違約衝擊會蔓延到主流金融機構體系。其次,實體企業會發現存貨周轉越來越困難,存貨積壓的結果就是各方開啟價格戰爭搶逐漸退潮的需求,最終演變成行業洗牌。

就汽車行業當前的發展趨勢看,國內汽車行業很快就會重複歷史悲劇。汽車行業將在新能源車的概念下掀起一陣巨浪,也將在新能源車的泡沫中潰敗。

對於資本而言,擁抱泡沫是賺錢之道;對於從業者而言,在泡沫中實現財富自由是他們的夢想(參考區塊鏈);對於行業而言,經過泡沫的洗禮後,必將久病不起;對於國家而言,又一個實體產業將要毀於泡沫。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要搞什麼東西,這東西就一定會出現泡沫。當被資本洗劫之後,這東西就會退出人們的視線逐漸被遺忘。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別人都在埋頭向前跑,我們卻在炒泡沫。這樣下去,第四次工業革命必然不會屬於中國。


推薦閱讀:

用戶體驗極差!汽車後排地板凸起為何得不到根治
你要去遠方?三款旅行車推薦
為何保時捷Panamera後排只能坐兩人,看安迪坐姿就知道了
價格優勢能否助寶駿510找到新的SUV藍海?

TAG:新能源汽車 | 汽車 | 汽車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