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

純粹個人的不全面總結,如有誤請指正。

請尊重個人版權,轉載請告知。

本文涉及到的所有音樂在以下歌單鏈接。

蝦米音樂?

www.xiami.com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1450-1600)

「文藝復興」的英文是Renaissance,這個詞其實源於法文,意思是「重生」,原因是這個時期政治和社會劇變,新教改革等事件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文思想也有所增加,在中世紀「新藝術」的基礎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與對人的內心情感的抒發與表達。這時的音樂家在人文主義思潮的推動下,對復調音樂進行了發展和變革,聲樂與器樂逐漸分離而獨立發展。這挑戰了教會的至高無上的地位,這也促成了音樂和藝術極大的發展。 這一時期的藝術家和作曲家經常借用古希臘和羅馬的靈感,同時也發展出了新的風格和技巧,所以是「重生」。這一時期五線譜已得到完善,印刷術也運用到曲譜上,這都使音樂的傳播更加便利和廣泛。

(一) 英國複音樂派

代表作曲家鄧斯泰伯 (J. Dunstable,c.1390-1453),他是第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也是第一位能創立一個樂派的作曲家,他不但影響了當代的音樂風格,同時也影響了後世的人們 。

鄧斯泰布爾流傳至今的作品大約有70首,涉及當時的各種音樂體裁,主要是經文歌、爲常規彌撒各部分的譜曲和少量的世俗歌曲等,其中經文歌的藝術水準極高。他的作品多爲三個聲部,上聲部較爲突出。

在定旋律的使用方面,有些是在固定聲部中使用定旋律,有一些定旋律加以華麗的裝飾後出現在高聲部,還有一些是自由創作的,不用借來的主題素材。他的這些作品超越了14世紀法國經文歌的嚴格而略顯生硬的技巧,旋律創意和自由裝飾有驚人的創新,和聲效果豐滿而充實,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人的抒情性。

→曲例01《Sancta Maria》經文歌《聖瑪麗亞》。

這是一首三聲部的經文歌,歌詞都是用拉丁文,並除去了世俗的歌詞,使音樂達到了宗教的至高境界。鄧斯塔布爾的音樂有著豐滿充實的音響和感人肺腑的旋律,擁有飽滿而甜美的質感,這一標志性的英國音樂風格特點一直延續到文藝複興時代和巴洛克時代。

(二) 勃艮第樂派 (Burgundian School)

1.勃艮第樂派的特點:盛行於比利時的列日 (Liege) 和法國的甘勃來 (Cambrai),尤其是甘勃來在當時算是音樂中心。

2.著名的音樂家:

①杜費 (G. Dufay,c.1400-1474,義大利人)他是一位天主教教父,在甘勃來去世,他是15世紀前葉最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樂受英國鄧斯泰伯 (Dunstable John) 影響很大,也是第第一位使彌撒曲中各樂曲獲得整體性作品的重要人物。

→曲例02。迴旋歌《Adier ces bons vins de Lannoys(再見,拉努瓦的美酒)》。

作於1426年,是一首五行迴旋詩。明顯的特徵是一個聲部的小節劃分常常從三拍子轉到兩拍子,即現代譯本中的3/4到6/8。固定聲部必然是器樂聲部,因為沒有足夠的音符供歌詞的音節用。

→曲例03。經文歌:《Nuper rosarum flores(玫瑰開放)》。

有趣的是有人發現這首的節奏比例與同時期著名設計師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按照古代專論中所述的「音樂比例」而設計的大教堂的圓頂的比例精確相符。(這個若有興趣可以檢索一下,我沒有仔細去探究,但是覺得很有趣)

②班舒瓦 (G. Binchois,c.1400-1460)

他和杜費都是在當代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逝世於里爾。主要以法語尚松或香頌(chanson de geste)的創作知名於世。與杜費不同,他沒有寫過一首完整的彌撒曲,只是按古老的音樂形式寫了個別樂章。他的教堂音樂創作成果是四部聖母頌和一些短小的三聲部贊美詩和交替聖歌。但是在世俗音樂創作上,他比杜費高出一籌。他主要的成就是尚松,歌曲的內容都是愛情詩。布艮第樂派的尚松一般都是帶伴奏的。

班舒瓦的尚松創作在同時代的作曲家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旋律,充滿了憂傷的情感。他的許多歌詞都是他人創作的,這一點也打破了以往音樂創作都是由作曲家自己寫歌詞的慣例,使音樂家與詩人各自成了兩個獨立發展的領域。他最著名的尚松歌曲《Deplus en plus》和《Jeloe amours》旋律優美迷人,和聲悅耳明快,被收入在當時的多種歌曲集中。但是在蝦米並沒有找到,若果有人想聽可以發Email告訴我(jingyaowang0213@gmail.com)。

→曲例04。《Deo gracias》

(三) 福來樂派 (Franco-Flemish School)

也有人翻譯成佛萊芒樂派。是指15世紀法蘭克,荷比籍的全體複音音樂作家,由於他們特殊的音樂風格,影響和領導當時全歐洲,所以也可以單獨只15後半葉的作曲家。福來樂派是新藝術與布根第樂派音樂發展的終點,也是16是繼父音音樂技巧發展的終點。

1.福來樂派的特色:

〔1〕以四聲部樂曲為主,但兩聲部的崇唱就沒有那麼風行。

〔2〕嚴格使用模仿對位的技巧,因此樂曲中各聲部皆同等的重要。

〔3〕和絃是的風格與對位法交替使用在同一首樂曲中,為當代典型的樂曲處理方式。

〔4〕由於三和絃完整的出現,因此音響效果非常的飽滿。

〔5〕正格終止與變革終止取代了假低音及蘭第尼終止。

2.著名的音樂家:

①奧凱根 (J. Ockeghem,c.1430-1495)

佛萊樂派第一代作曲家,荷蘭人,被視為福來樂派的創始人,並使模仿的風格在音樂作品裡獲得更廣闊的天地。其創作風格對若斯坎、奧布雷赫特等都有較大影響。據說曾師從班舒瓦,深受勃艮第樂派影響。在彌撒創作中表現出精湛的技巧。他精通各種卡農手法 。他的創作特點是運用重疊的長樂句而很少予以收束,各聲部獨立而不用模仿,從而形成一種連綿不斷的流動風格。

→曲例05。《Missa Prolationum: Benedictus》

②若斯坎(Josquin des Prez)

佛萊芒樂派第二代作曲家。若斯坎寫有大量經文歌和彌撒曲,以及以法國尚松爲主的世俗歌曲。他強調模仿對位技術,同時充實和聲音響,且有很強的情感表現力。他的初期作品在技巧上與奧克岡相似,據說,若斯坎曾師從奧克岡。他爲後世留下18首彌撒曲,100首經文歌和70首尚松,其中歌詞選擇範圍廣泛,更具有創造和表現自由的經文歌成爲他主要探索的題材。

→曲例06。《Illibata Dei Virgo Nutrix》

這是一首仿作彌撒曲,這是一種在16世紀晚期更為常用的程序。它取材於其他人的尚松,但不只是把尚松的一個聲部,而是所有聲部都付之自由幻想和任意擴展。如果一首彌撒曲從早已存在的尚松、彌撒曲或經文歌中借用的不只是一個聲部,而是好幾個——包括特徵性的動機、賦格的陳述和答句,甚至包括總的結構及其音樂實質,那麼它就是一首模仿彌撒曲。過去人們往往稱它為「仿作彌撒曲」(papody mass),這個不雅的名稱源自作曲家雅各?帕伊克斯於1587年杜撰的Missa parodia這一很少有人問律的用語。它只表示作曲的手法,而不含貶意。 」

學或繪畫的文藝復興運動,晚了約兩百年。 另外,音樂記譜法到了這個時代已發展至接近成熟階段。而作曲家們在創作精緻複雜的宗教音樂之餘,也開始寫作其他類型的音樂,例如牧歌(Madrigal)、舞曲(Suite) 等。速度慢且少有對比。

牧歌代表人物有:

蒙特威爾第Claudio Giovanni Antonio Monteverdi(1567-1643)

義大利作曲家,在16世紀末,受到貢薩加家族支助下,他與宮廷歌手合作,出版了牧歌等普羅歌曲。而《奧菲歐》可算是蒙特威爾第最出名的歌劇,這是歷史上第一首歌劇傑作。蒙特威爾第被認為是古典音樂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也是在巴哈之前,最富盛名的音樂家,作品仍在演奏會上佔有一席之地。他在20世紀末,才被視為樂壇巨匠,關於對於道德、神聖、獻身的等題材,均有深刻的詮釋與表現。他的牧歌創作是這一文藝復興時期音樂體裁的巔峰,而他的歌劇創作則是這種體裁的奠基之作。他是巴洛克音樂的早期代表。

→曲例07。《Monteverdi: LOrfeo ...》 -— Philip Pickett

蒙特威爾第的第一出歌劇,第二幕吟誦調《你已死去》該曲由奧費斯在得知尤麗狄茜死訊後演唱。奧費斯決定從地獄將她帶回,他的演唱僅由一架小型的管風琴與一個低音魯特琴彈奏的通奏低音伴奏。

這個專輯是xiami.com/album/1828606

文藝復興時期器樂:

早期就開始有的是大鍵琴、豎琴、吉他類的弦樂器、管樂中的直笛等樂器。 還有「號」是很早就有的,以前的人吹牛角,後來慢慢演變成「號」。還有「笛」是由蘆葦演變而來的,之後慢地才有弦樂器出現。而早期的弦樂器稱做「魯特琴」Lute,魯特琴是吉他的前身。

主要介紹一下魯特琴,也稱琉特琴,是一種曲頸撥弦樂器。一般這個詞主要指中世紀到巴洛克時期在歐洲使用的一類古樂器的總稱,在這個時期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廣義的樂器分類中,把類似的樂器統稱爲「魯特屬」,此時就不限於年代國別,因此吉他、中國琵琶、日本琵琶等都可以包括在內。

→曲例08/09。兩首魯特琴作品,這個樂器還會放在巴洛克時期再聊到。

約翰·道蘭德 (John Dowland,1563-1626),英國文藝復興晚期作曲家,歌手,魯特琴演奏家。

道蘭德以演奏魯特琴和歌唱技藝出名。他的器樂曲集《淚》(Lachrimae, or Seaven Teares)也是十分著名的作品。

→曲例10。《John Dowland: Lachri.》 (蝦米下架了,如果有需要這首音頻可聯係我)

這一時期的介紹後面還會再陸續補充修改。

堯 APR.01/02/03


推薦閱讀:

為什麼周曉琳認為,只有演好歌劇才能成為真正的優秀美聲歌唱家?
《音樂美學》讀書筆記——2. Absolute Music by Thomas Grey
Day 1 – 一首帶我入坑的作品 Chopin – Etude Op. 10 No. 4
李如春博士明天將赴上海音樂學院參加學術研討
林賽 · 斯特林丨雪地里跟隨琴聲起舞的小精靈

TAG:古典音樂 | 文藝復興 | 音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