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分不清藍色和綠色?不奇怪,古人連藍色是什麼都不知道 | 睡前科學故事
以下文章來自答主運營的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的原創文章。
作者 七君
這世界上有很多人分不清藍色和綠色。這不奇怪,有些語言里連表示「藍色」的詞語都沒有。再往前了講,古代人連藍色是什麼都不知道。因為藍色是人類語言中很晚才出現的辭彙之一,比紅色和綠色都要晚。
藍色怎麼會是很晚才出現的詞語呢?
實際上,最先注意到這一點的是曾經四度出任英國首相的威廉·格萊斯頓(William Gladstone)。格萊斯頓在閱讀古希臘荷馬史詩《奧德賽》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黑色這個詞出現了200次,白色這個詞出現了100次,但是其他顏色幾乎找不見,紅色只被提到了15次不到,用到黃色和綠色的詞的次數也少於10次。荷馬也沒有用顏色來描繪花朵。最詭異的是,荷馬說綿羊是紫羅蘭色的、蜂蜜是綠色的、海洋居然是「和葡萄酒一樣的深色」。
荷馬的世界觀里難道沒有藍色,而且顏色是錯亂的?
格萊斯頓沒有繼續深入下去,他合上作業本拍拍屁股愉快地做首相去了。19世紀60年代的時候,德國語言學家 Lazarus Geiger 接著格萊斯頓的話茬繼續研究,還把各種古老的語言都拿出來對比。他把波斯古代經書《曾德· 阿維斯陀》(Zend·Avesta)、北歐人的詩歌《老埃達》(The Elder Edda)、朝鮮語神話傳說、中國古代傳說、古希伯來語的聖經都拿出來仔細查看了一遍,發現大家真的都沒有提到藍色這個詞。
比如,在公元前16-11世紀的古老的印度長詩《梨俱吠陀》中,雖然晚霞是紅色的,但天空不是藍色的,根本沒有出現形容藍色的詞。我國古代則用「玄」或「玄青」形容天空,而「玄」字本身是黑色的意思,「青」則是一種藍綠色。
除此以外,他發現在各國的語言里,顏色的詞語居然還有統一的出現順序。等級最高的是黑白兩色,它們最先出現;接下來,在所有文化里,第二等級的顏色都聚集在可見光的長波段,也就是紅光附近,最後才有描述短波段,也就是藍光附近的辭彙出現。
即使在現代,也有許多語言里也沒有表示藍色的單獨的詞語。實際上,全世界的語言可以按照會不會區分藍色分成3類,一類能看出藍色和綠色的差別;一類看不出藍色和綠色的差別,統一用一個詞語表示;還有一類更誇張,他們看不出藍色,把藍色一律叫做深色。
比如,非洲納米比亞的 Himba 部落的土著人的語言里就沒有「藍色」,他們也分辨不出藍色和綠色的差別。墨西哥北部土著語言 Tarahumara 也差不多,他們有一個詞 siyname 專門用來表示藍色和綠色之間的顏色。最厲害的是新幾內亞人,他們的 DugermDani 語里,顏色只有黑色/昏暗,和白色/明亮這四種,完全處於 Geiger 描述的語言發展的初期階段。
非洲納米比亞的Himba人
不僅人類文明進程的過程中顏色的詞語是依次出現的,後來的科學家們發現,兒童學會顏色辭彙的順序果然也是這樣的誒,小朋友們都是先學會黑白,然後學會紅,然後是黃、綠、藍。
100年後,在1969年,有一個叫做 Brent Berlin 的人類學家和一個叫做 Paul Kay 的語言學家重新發掘了 Geiger 的理論,然後把它抬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並開啟了現代語言學的大門。
Berlin 和 Kay 提出,不管你說的是什麼語言,你們國家的文化里顏色辭彙的出現順序是都是一樣的,總是:
黑白 -> 紅色 -> 綠色和黃色 -> 藍色 -> 棕色 -> 紫色/粉色/橙色/灰色(基本色彩辭彙,Basic Color Terms)。
用貓片來表示就是這樣的:
後來有一波人站出來表示反對,他們說事情應該是反過來的,是我們的文化影響了我們看世界的顏色。這就是直到現在還紅紅火火的語言相對論(Sapir–Whorf hypothesis、也叫薩丕爾-沃夫假說)。
不過,雖然這兩幫人成天灌水吵架,但吵了快1.5個世紀了還沒有人能夠解釋明白,為什麼顏色辭彙的出現是有先後次序的。特別是,為什麼藍色會比紅色出現得晚呢?生物學家明明發現,靈長動物是先有鑒定短波的藍色的視錐細胞,然後才有鑒定長波的紅色綠色的視錐細胞啊。再說,天空和海洋明明一直都是藍色的啊。
在2002年,一個很強勢的新解釋出現了。這個解釋提出,藍色的詞語那麼難出現,問題還是出在了天上。
是這樣的,現在我們知道,不僅是非洲和美洲的那些原始部落人,熱帶地區的人普遍很難區分藍色和綠色,他們的語言里也經常把兩者混為一談,或者把藍色說成是一種深色。而熱帶地區還有個特點,那就是紫外線 UVB 的輻射很強。好巧的是,生活在 UVB 比較少的地區的人的語言就能更好地區分藍色和綠色。
UVB越強的地方越白;藍色表示有藍色辭彙的語言,紅色表示藍色和綠色混為一談的語言,黑色表示藍色被看成黑色的語言。
圖片來源:Lindsey, D. T., & Brown, A. M. (2002)
這紫外線UVB和藍色是什麼關係呢?
UVB 會損傷眼睛裡的晶狀體。
當我們衰老的時候,眼睛的晶狀體里的黃色素會越來越多,而 UVB 會加速晶狀體的衰老,讓人的眼睛裡產生大量的黃色素,就好像天天帶著黃色鏡片一樣。
黃色素多了以後,短波的藍光和綠光就不容易穿透晶狀體,照射到後面的視網膜上面。因此藍色的東西在中老年人,還有熱帶的人看來整體上就比較暗,而且會多一些黃色的色調。黃加藍就是綠色嘛,所以總有老年人會覺得藍色的東西是綠 shai 的。
也就是說,我們很可能沒有辦法和非洲酋長愉快地討論藍貓三千問、哆啦A夢,藍精靈...在他們眼裡這些二維生物都是綠頭的史瑞克。
所以按照這個說法呢,古時候的人們因為不能戴墨鏡,而且成天要在太陽下面幹活和運動,眼睛比較早衰,所以很難分得清綠色和藍色的差別。後來社會進步了,生產力上去了,一些人吃飽了不用下地幹活,可以整天躺在屋子裡抓屁股,然後隱藏的藍色技能就被解鎖了。
emmmm,這樣說起來,白娘娘比小青青厲害,很有道理啊,因為「白」就是比「藍」先出現啊,所以白娘娘比小青青多學習了500年。
而許仙被小青青嚇破了膽,並不是因為小青青變身了,而極有是因為許仙是個摳腳的死宅(從白娘娘喜歡他「老實人」這點可以推斷),常年不接受 UVB 輻射而在某天獲得了看到藍色真相的能力,因此在大喊了一聲「WC小青你頭怎麼不綠了」以後血槽被清零。
因為當時的人類還不能理解看到藍色是什麼意思,因此以訛傳訛,把小青說成了是會變身的妖怪,然後這就變成了一個傳說。這或許就是白娘娘故事的另一個真相。哇咔咔。
不過癮?關注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有趣的科普一網打盡!
圖片來源:giphy, only tribal
參考資料:
Bowmaker, J. K. (1998). Evolution of colour vision in vertebrates. Eye, 12(3b), 541.
Finck, H. T.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 sense. Macmillans Magazine, vol. XLI., pp. 125-135
Kay, P., & Kempton, W. (1984). What is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86(1), 65-79.
Lindsey, D. T., & Brown, A. M. (2002). Color naming and the phototoxic effects of sunlight on the eye.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6), 506-512.
Pitchford, N., & Biggam, C. P. (Eds.). (2006). Progress in Colour Studies: Volume II. Psychological aspects.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Winawer, J., Witthoft, N., Frank, M. C., Wu, L., Wade, A. R., & Boroditsky, L. (2007). Russian blues reveal effects of language on color discrimin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4(19), 7780-7785.
推薦閱讀:
※(14)我終於可以準確說出一個顏色了
※既然有三原色,那麼太陽光分解成的七色光為什麼不是純凈的?
※喲喲選建水紫陶,我說攻略你說要!第一篇:顏色
※生命的底色
※Android 的色值與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