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戰鬥——晚清中法戰爭(三)基隆炮聲隆

(三)基隆炮聲隆

我們這一節的主角是清末能將劉銘傳。

劉銘傳出身安徽團練武裝,在鎮壓太平天國的戰爭中受李鴻章重用,一路從「銘字營」發展為「銘軍」最多時統率2萬餘人。劉銘傳29歲即被升為直隸提督,是清廷中少有的能戰之將。李鴻章也大力保舉,「查劉銘傳智勇才略可當一面,于軍事歷著成效,久在聖明洞鑒之中。其治軍以操練紀律為要,愛民除害為本,至其意度豁達,性情爽直,能駕馭將士而使各儘力,能決機俄頃而應變不窮。」

和其他晚清大臣不同,劉銘傳頗識洋務,明白到洋槍洋炮的威力。1884年6月26日清廷下令調劉銘傳處理台灣軍務,其於7月16日抵達基隆,15天後法軍即進攻台灣。

法軍為什麼會入侵台灣呢?那就要說到「觀音橋事件」了。前面提到1884年3月法軍佔領北寧,掃蕩了平原地區的清軍。事後清政府改任命潘鼎新為廣西巡撫統領軍務,各省抽調精銳再組新軍。潘鼎新1849年中舉,後為李鴻章部下,在鎮壓太平天國的戰爭中不斷陞官。後李鴻章試圖保舉潘鼎新擔任廣西巡撫,但被張佩綸等人諫止。此次徐延旭軍大敗,張佩綸被革職,正好安排潘鼎新頂上。

由於潘鼎新是李鴻章線上的人,自然獲得李的大力援助。所需軍費72萬兩如數撥給,同時調撥最新式毛瑟槍1000支,林明敦後膛槍1000支,士乃得後膛槍2000支,及克虜伯過山炮幾十門。已被解除兩廣總督職務的張樹聲也提供毛瑟槍千桿,張之洞也拿出桂軍士乃得槍1500支。曾國荃亦調撥新式槍支數百支,這批武器裝備遠勝之前入越桂軍的「前膛槍1萬支」,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水平的槍炮了。

有錢有槍,廣西前線兵勢為之一振。

不過清廷在軍事方面雖然增加了籌碼,但在政治方面依然極為被動。尤其在4月份李鴻章聽說法國計劃繼續攻擊清國沿海地區之後,就坐不住了,向朝廷流露了談和的意思「若此時與議,似兵費可免,邊界可商,若待彼深人,或更用兵船攻奪沿海地方,恐並此亦辦不到。與其兵連禍結,日久不解,待至中國餉源匱絕,兵心民心搖動,或更生他變,似不若隨機因應,早圖收束之有裨全局矣。」之後李鴻章多次催促朝廷表示「法越事宜以分界、通商為歸宿,當審勢量力,持重待時,挽救不宜再遲。」即如果不用賠償軍費的話可以承認法方對越南的吞併,放棄越南。清政府將李鴻章的建議及法方條件交予在京重臣討論,討論的結果是。

1、不可放棄對越藩屬關係。

2、在越南境內通商可以,但不能從越南向大清通商。

3、黑旗軍保留

4、此次是法國先挑戰,所以清國不會賠償軍費

李鴻章遂與法方代表福祿諾做出簡單約定——《中法簡明條款》(李福協定)

1、法國不會入侵中越邊境中方一側。

2、在1的基礎上清軍將撤回中國。

3、法方不要戰爭賠償,邊界物資可以隨意銷售

4、越南與法國的條約不會妨礙清國體面,先前越法條約也照此辦理。

5、三個月後繼續詳細商談。

法方認為,這一條約意味著清國放棄了宗主權,但其實李用語模糊並未明確此點,對於李鴻章來說法軍不要求賠償軍費、保證不入侵清國這兩點比較重要。至於黑旗軍是死是活,李中堂是毫不在意的。而宗主權這種虛名,暫時只能含糊處理。退兵一事因為怕得罪主戰派,李鴻章根本就沒向上彙報。

但法方據此要求清軍迅速撤出其在越南殘餘的部隊,李鴻章想拖一拖含糊應對。

這一拖拖出大事來了。

法國政府根據福祿諾的彙報覺得可以去接收諒山了,於是法軍遠征軍總司令派遣杜森尼率領500法軍+300越軍,共800人前往接收。這時清軍唐景崧部正在觀音橋一帶收攏桂軍潰兵。

1884年6月23日法軍先頭部隊渡河時遇到桂軍使者,使者表示已知相關條約。但要給清軍一段時間才能撤軍。杜森尼表示清軍現在就要撤離,自己也沒有收到停止前進的命令,需要見清方司令官商討此事。這時清軍出面接待的軍官萬重暄責備杜森尼,表示「款議既成,何得復生枝節?」在此雙方發生衝突。越軍潰散,法軍與清軍正面交火。

對於此戰清軍的記載是:「俟法隊攻撲前進,槍炮對施,各勇即分隊繞出,奮勇直前。又以大隊衝殺其後,敵勢不支,拚命奔潰,炮斃一畫(少尉)、二畫(中尉)、三畫(上尉)、四畫(少校)頭目各一名,並匪黨千餘,奪獲軍械、騾馬無數。我軍亦於申刻收隊,查點傷亡,共三百餘人。」

至於清軍記述是否準確,那就是天知道了。

雖然事情不是很大,但是法國總理茹費理藉此獅子大開口,索要軍費2.5億法郎。這個價格相當於白銀3500萬兩(1000萬英鎊),如果清政府不出錢法國海軍就要佔領華北某地作為擔保,逼迫其出錢贖回。此舉和之前英法佔領廣州、天津等地勒索贖城費是一個道理。

真是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這麼大一筆賠款是清國無論如何也籌措不出的。清政府決定「不能認此無名兵費」

曾國荃一度還價稱只願出這個價格的1/70,即50萬兩作為觀音橋事件法方死者的撫恤金。被清廷知道後批駁為「實屬不知大體!」清國表示錢是一分也沒有的。8月1日法方代表私下表示你們清國2天內給300萬兩(2100萬法郎)也行,這事兒就算了解,再遲就沒用了。清方表示就是沒錢……

至此談判破裂。

不給錢就打唄!法方考慮了一下,如果打華北可能會惹翻前不久還在簽和平協議的直隸總督李鴻章,不如打下台灣的優良港口基隆,佔據其商業港口和周邊礦上,預計一年也可以賺300萬法郎(42萬兩白銀),多佔據幾年這錢自然補上了。當然如果清國為了贖回基隆甘願賠款,那是再好不過。

1884年8月4日法國海軍真的行動起來了。

三艘法國軍艦,總兵力700人炮擊台灣基隆,並派陸戰隊上陸作戰,炸毀克虜伯大炮,搗毀基隆炮台,後因人數太少沒有佔據基隆而是退回海上。此役法軍戰死2人,戰傷10人。

當然劉銘傳借這個機會吹了一把,「斃傷敵軍百人」什麼的也屬日常操作,但劉銘傳這一吹可讓清廷大為振奮,覺得法軍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嘛。誰知道這次法國海軍僅僅是試探而已,不久之後他們還會帶上大批部隊捲土重來。

北風:不為人知的戰鬥——晚清中法戰爭(一)禍起天南?

zhuanlan.zhihu.com圖標北風:不為人知的戰鬥——晚清中法戰爭(二)北寧之戰?

zhuanlan.zhihu.com圖標北風:第二次鴉片戰爭與火燒圓明園始末?

zhuanlan.zhihu.com圖標北風:有敵自遠方來(一)——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回憶集?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不為人知的戰鬥——晚清中法戰爭(一)禍起天南

TAG:清朝 | 台灣 | 中法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