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慵懶不讀書

入了春天后,就沒好好讀過書了,人越發慵懶了下來,也越發焦慮了起來。

說起來,現在的生活工作似乎不讀書也可以,到底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於寫作上的野心也看清了一些,這反倒是解脫,但又到底有點不死心,便反覆地被折磨。我畢業以後,不愛讀書的那一面就勝過愛讀書的那一面了,這三四年來,都是強迫自己去看書,誘導自己去看書,這樣才沒有把閱讀的習慣斷掉。然而最近不大強迫自己了,都是閑著時翻來看看,朋友寄書來,不得不翻來看看,全算不上深入地閱讀。偶爾遇到一本好看的書,才零碎地體會到一點讀書之樂。別的時候,都是味同嚼蠟般無趣,讀著書,心裡盤算著時間,想著再讀一會就有一小時了,就可以不讀了。用這樣的心態讀書,怎麼能讀好呢?

不讀書的後果在我身上我是能體會到的,不讀書真的會讓人逐漸乾涸,逐漸變得無趣。因為不讀書後的空餘時間,就會不知不覺地被別的事情填滿,比如閑聊,看電視劇,看新聞,看視頻,甚至是發獃,睡覺,做白日夢。都晃晃悠悠地過去了。心浮躁得不像話。最直接的後果是,不讀書的話,連文章都不想寫了,坐在電腦前,簡直頭腦一片空白,一個字也落不下去。閱讀和寫作到底是相互依存的。可是我知道這個道理又有什麼用?我還是無法沉下心來去看書。

再過幾年,我都將到而立之年了,這個年紀的人,恐怕更難看書了吧。心都放在那些瑣碎的事情上去了,想開好車,想住大房子,想受到別人的恭維,都是不讀書後生出的妄心,而這妄心一旦生出,讀書的心就更是沒有了。記得以前,出去哪裡,都要帶本書,以備空閑的時候可以看上兩眼。再有遇到一片花,一陣風,一片雲,都有靈感,非要發而為詩才可以。而現在,這些都被我鬆懈了,我也從心底或多或少地原諒了自己的鬆懈。

所以我現在常在夜晚覺得空虛,覺得又把時間虛度,覺得挫敗大概都是不讀書的後果吧,我沒有料理好自己的生活,我把讀書放棄了,真是悲哀啊。我清晰地感受到有東西在我頭腦和心裡溜走,一點一點的,我逐漸變得空洞起來,最後大概和木頭什麼的沒有區別了吧。我討厭這樣的自己,也怨恨這樣的自己,想鞭撻這樣的自己,可是有什麼辦法,心已經浮去了,就像是隨水飄流的落花,還能讓它流回來,還能讓它重新回到樹上嗎?

我其實一直知道自己是懶惰的人的,所以一直在控制自己的懶惰,但最終沒有抵擋得住平常生活的消磨,也像一個平凡的枯燥的中年男人生活滑陷去了。我知道要擺脫這個泥沼,但到底有些有心無力了。

最近一段時間看的書寥寥可數,那些只看一兩眼的書不說了,看得較為投入的,也覺得好看的,大概只有幾本。一本書奈保爾的小說集,名字忘掉了。一本是《我們一無所有》,而這本書的作者名字我又記不得了。再有一本是古華的《芙蓉鎮》。就這三本書給我留下了一些印象,至於別的書,全都忘卻了。書名和作者名都記不住。再有夏目漱石的《我是貓》看了一大半,但後來又浮躁得看不下去。總之可以說是一無所得。

我常把我不看書的原因歸罪為我重新上班的事實上來,雖然我知道,我重新上班雖然佔用了不少時間,但到底不是我不看書的罪魁禍首,可是我非要這麼認為,不過也是為了讓自己更方便原諒自己罷了。我現在所交遊的朋友是一個都沒有,所以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去深入地交談,讀書就更沒有必要了。對生活或工作上認識的那些泛泛的人,聊聊車,聊聊房子大概也夠了。所以就讓我放任自己下去吧。

之所以要寫這篇莫名其妙的文章,我恐怕也說不上來原因,總之就是覺得心裡壓抑得難受,像是被人灌了好多鉛水,這些鉛水又在心頭凝成了鉛塊,壓著了呼吸,壓著了心跳,壓著了暢快。就不得不寫了。心鈍得不像話,被蒙得嚴嚴實實的。要有一把尖銳的手術刀在上面狠狠地劃幾道,也許才會露出一些縫隙,然後讓清新的春風吹進去。像是新感覺派似的,在黑洞洞悶悶的屋子裡吹進一縷春風,而我的心是如此地渴望著。

我自言自語的話,大概也不能作為剖析自己的證據,但我想要剖析自己的心情卻是真的,但是我想要鞭撻自己的心情也是真的。我只望我能稍微勤快一點,自律一點,重新去讀讀書,去看看文章,雖然還是一無所得,但是只要能哄騙到我這顆焦慮而又不甘的心就好了。讓讀書和寫作來哄騙自己說,你還有救,只要你努力的話。雖然我明白到底是沒救了,但是只要能哄騙到自己就好了,這樣的話,我起碼能獲得痛快一些。

或者再不如,就讓我最後的一點野心也消滅殆盡也好,那樣我也能過得安安心心的。也能每天回來,吃吃飯看看電影就睡去,第二天繼續重複這樣的日子。可我到底不是這樣的人啊。

2018/4/8於貴陽

推薦閱讀:

杜甫的《三別》寫了什麼內容?
今天趁著放假,到學校旁邊的沂水河遊玩了一圈。興起憋了一篇遊記,記錄在知乎上吧!
關於死亡和苦難的好文

TAG:文學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