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VS加拿大教育:我們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加拿大和中國兩國教育有哪些不同呢?

關於寶寶的教育,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中國媽媽注重的,加拿大媽媽一般不怎麼關注;而加拿大媽媽關注的,中國媽媽卻不怎麼注重。」這是一位在加拿大生活多年的媽媽講到的。

中國媽媽怕的,

偏偏是加拿大媽媽不怕的

1、中國媽媽含在嘴裡怕化了,加拿大媽媽心態輕鬆無壓力

在中國,嬰幼兒被照顧的那是全方位包裹式的,真的是「拿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怕孩子受一點點磕碰,加拿大媽媽則沒有這種小心翼翼,在外邊看到特別小的新生兒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沒滿月媽媽們都會帶著出來逛街。幾個月大小的孩子都可以在游泳課上見到,甚至還有不少家長推著嬰兒車滑冰,這種情況在中國可不多見。

穿尿布的小baby在泳池裡自由自在的玩水

2、中國媽媽孩子有病就去醫院,加拿大媽媽不怕孩子生病

在中國孩子感個冒都要去醫院,就算不去醫院,託兒所幼兒園的老師也會提出在家養病,不要傳染其他孩子。而加拿大根本就沒有這種情況,感冒傳染什麼的根本不當回事,而且她們還覺得孩子小時候不生病,大了反倒不好。

3、中國媽媽冬天把孩子裹成小熊,加拿大媽媽不怕孩子冷

要知道加拿大的冬天是很冷的,在中國媽媽們已經把孩子裹得像頭小熊的時候,加拿大孩子還在穿著單衣單褲狂奔玩耍,甚至曬太陽。

4、加拿大媽媽不怕孩子淋雨

只要有雨衣雨鞋,我們都不怕。

加拿大有些地區大多數時間都是下雨的,比如溫哥華,在那裡,經常會看到孩子們在雨中玩耍,甚至在雨中足球課都照常進行,在中國雨季的戶外活動應該也都是在車裡度過的。

5、加拿大媽媽不怕孩子吃不好

一塊麵包,一根香腸,午餐搞定。

孩子上學,中國媽媽恨不得天天變著花樣給孩子做飯,而那些加拿大孩子一般就帶著三明治,香腸之類的,天天都差不多一個樣,對於中國媽媽一口一口喂孩子吃飯,加拿大媽媽們更是不理解。

6、加拿大媽媽不怕孩子吃虧

在加拿大,媽媽們一般是不干預孩子自己玩耍的,想玩什麼玩什麼,想和誰玩和誰玩,但是一旦孩子不守規矩,不分享,那麼媽媽們就要出來教育孩子了,這種理念是建立在加拿大媽媽不怕孩子少玩一次,少得到什麼東西為前提的,吃虧是福,懂得分享,謙讓才是教育的重點。

中國媽媽不重視的,

卻是加拿大媽媽很怕的

1、加拿大媽媽怕孩子沒規矩

公共場合孩子的表現是加拿大媽媽們十分重視的,與別人交談要多用 「 Please 」、「 Thanks」 等字眼,去別人家做客要守規矩,走之前向主人道謝,去餐廳吃飯,媽媽們也最在意的不是孩子是不是吃飽,而是守規矩不要打擾到別的客人。

2、加拿大媽媽怕孩子對興趣班沒興趣

先說下中國,拋開一個接一個的興趣班(加拿大的興趣班也是這樣密集)不提,家長注重的是孩子今後的利益,比如參加舞蹈班是為了長大以後有好的形體,參加美術班要培養孩子藝術細胞等等,往往卻忽略了還是本身是不是想去學,是不是感興趣,時間久了起了逆反心理就得不償失了。

反觀加拿大媽媽,媽媽們會十分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如果孩子不想學,媽媽們是不會強求的。

3、加拿大媽媽不重知識重能力

這點,在中國就不用提了,各種的考試製度早已被人們談論千萬遍,在中國孩子參加數學本,作文班的時候,加拿大孩子都在參加滑冰板,手工版等動手能力強的課,她們認為,動手是活動大腦最好的途徑,加拿大的興趣班一般都是圍繞手工和運動這兩個主題的。

4、加拿大媽媽不盼孩子成龍成鳳,只願孩子衣食無憂

加拿大媽媽們很清楚的知道龍鳳只是極少數,所以她們對於孩子的期望都很實際。而且媽媽們認為孩子長大後就算成了精英也要有各種的生存生活技能傍身,所以從小孩子們就要分擔家務,吸地、除草、準備餐桌、洗碗、洗衣等等都有孩子參與的部分。

在這裡非常盛行童子軍,甚至成為加拿大孩子的必修課,幾乎當地的白人家庭都參加過,而且一代一代的傳下來。童子軍最主要的宗旨就是鍛煉孩子的生存能力。

每年的假期都要組織孩子們到野外去露營,實戰中提高孩子們協同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當然,一個孩子的成長,除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也尤其重要。

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國外,特別是加拿大,希望他們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 健康成長。這種做法究竟有幾分道理呢?孩子的未來不是小事,跟在人後人云亦云決非明智之舉,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一下兩國都有哪些差別吧~

差別一:課堂

在中國,教師比較喜歡幫孩子給出一個總結,學生只需聽從接受就好,如果有的童鞋不盲從,膽敢舉手發言挑戰老師的「標準答案」,通常不會有好結果。當然啦,中國學生在課堂上是比較遵守紀律的。

在加拿大,授課更多是採用討論式、辯論式,老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言,甚至以書中情節表演角色,發揮創意。學生各抒己見不在話下,課後找老師暢談自己見解、以及積极參与課堂討論的學生,可以獲得高分獎勵。

差別二:作業

在中國,學生的作業是重複作題,背誦統一答案。老師普遍採用題海戰術,重視量的積累。重在練「基本功」,並不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思考能力納入教學重點。

在加拿大,作業量雖然不多,但做起來麻煩,費時間。如文學課,老師要求學生寫首詩,寫完詩,還要根據詩的內容畫出圖畫,塗上顏色。還有許多作業是以論文形式提交。旨在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差別三:考試

在中國,學生的升學道路是靠一路考過去的,中考、高考、研考,甚至小升初的競爭都很大,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都十分重視考試成績,每次考試後班級和年級都要大排名。追求結果至上。

在加拿大,學生在小學階段都是就近入學的,總成績由五部分組成:出勤、作業、課堂發言、期中、期末各佔百分比。申請大學會根據地區的不同有所差別,一般的省份只需學生提供12年級或者11年級的成績即可。重視平時表現與積累。

差別四:素質

在中國也一直提倡素質教育,然而收效有限。學生把大量時間花在背唐詩、算加減法、解數理化難題、背文言文、英語單詞等等。書山題海培養出只會讀書的書獃子。

加拿大學生在遊戲中認識了加拿大的紙幣和硬幣並會使用,懂得消防救護和報警的相關知識,知道怎樣平衡膳食,他們甚至懂得做烹飪、縫紉、建築、木工、飛機維修或者讀小說等等。在遊戲中培養出動手能力強的多面手。

差別五:軟硬體

中國教育向來重視硬實力,大學只看你的高考成績。填報志願,往往是押寶式,第一志願進不去,則被降到第二檔,二志願錄取者很少,尤其對進一流大學的學生來說,更是殘酷,許多優秀的學生,因為志願沒報好而名落孫山,遺憾終身。

加拿大的大學在招生時更多的是看學生的軟實力。大學是申報制,一流大學各科85分以上,二流學校80分以上,可以同時申報若干個學校,也可能這些學校都發錄取通知書,學生再根據情況決定去哪所學校上學。

加拿大的招生官並不喜歡只懂考試的學生,所以他們會綜合考慮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比如組織能力、 創新能力、交流能力等。不要以為你的成績夠高,就一定可以申請到加拿大的名校。

差別六:心理教育

中國的中小學很少有開設心理教育的課程,如果班主任照顧不到,或者遇到不負責的班主任,學生就有可能發生一些不太健康的心理變化。大學雖然一般會有專門的心理老師和心理課程,但是學生一般不會主動找心理老師去談。

而加拿大的教育是非常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加拿大學校心理教育的起步較早,現在已經比較完善了,各階段的教師都會對學生做心理上的引導,加拿大的心理教育起到了預防作用和發展作用。

地區以及人文不同,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教育方式,中國注重基礎和比較,加拿大注重人性和自由。

推薦閱讀:

烏克蘭留學--成就更好的自己(IT.計算機.軟體工程類)
日本留學的條件和要求了解一下?
美國電影製片專業會學些什麼?學完有機會在好萊塢工作嗎?
理工科專業最強的10大英國大學 你有膽來嗎?
【乾貨】雅思寫作小作文7+高分範文

TAG:留學加拿大 | 教育 | 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