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在電車上容易犯困

在車上容易犯困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無論是公交車還是私家車還是火車。一個人出行的時候,總是要剋制自己不要在車上睡著。然而在日本電車上,總能看到一排排睡著的人。在電車上睡覺好像成了日本的一種特有文化。

雖然和日本安全的社會環境、通勤時間太長、職員普遍睡眠不足不無關係,但是更重要的是電車製造了一個適合睡覺的環境。

在電車上容易犯困的主要原因有三個:前庭覺、暖房和晃動、1/f 波動。

前庭覺

前庭覺是感覺系統之一,負責掌管平衡感。當前庭覺感知到身體的搖晃時,與腦活動相關的上行性網狀結構激動系統會開始活動。

當身體強烈快節奏的晃動時,上行性網狀結構激動系統的活動亢進,大腦皮質的興奮水平升高,意識變得清晰。

當身體單調慢節奏的晃動時,上行性網狀結構激動系統的活動減弱,大腦皮質的興奮水平下降,處於睡眠或昏睡狀態。

也就是說,在電車上,身體單調慢節奏的晃動,某個名字很長的感覺系統的活動減弱,容易犯困。

暖房和晃動

比起夏天,冬天在電車更容易犯困,而且日本的電車暖氣開得特別足!彷彿電不要錢一樣!一進電車,小腿後方那股暖氣襲來,瞬間就跪了。

電車的暖氣

在暖和的電車內,手腳表面的毛細血管打開,體內的熱量釋放出來。

體感溫度升高的同時,身體內部溫度降低,血液循環系統會處於「亞興奮」狀態,血管壁收縮,血液循環變得緩慢,腦部供血不充足,就容易犯困。這時再加上電車上單調的搖晃,就更困了。

通常人們受到的外部刺激會影響睡眠,但是,在電車上這種單調而持續不斷的搖晃的刺激下,注意力集中在搖晃上,其他刺激的影響反而減弱了。

這種被同一個刺激長時間持續影響,漸漸習慣反而感知不到它的存在的現象,被日本人稱為「馴化」。

車上的晃動:

  • 搖晃之外的刺激的影響減弱
  • 逐漸習慣搖晃這種刺激,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睡覺之前,閱讀一本很難的書,眼睛一直追著字移動也是一種「馴化」。

1/f 波動

f ,頻率,是物質在1s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

其中,讓人體感覺最舒服的是1Hz。

當搖晃處於1Hz時,它和神經細胞產生的生體信號(心跳、腦波、呼吸等)處於同一頻率,是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狀態。

而電車的搖晃頻率就是這1Hz。

但是,當搖晃幅度過大的話,不會讓人感覺舒適反而讓人感覺噁心,就是我們常說的「暈車」。這個幅度因人而異,每個人所能接受的範圍不同。

除此之外,1Hz還隱藏在這些裡面:

  • 放鬆的音樂

  • 小鳥的鳴叫聲

  • 小溪的細流聲


推薦閱讀:

當我談汽車聲學時,我在談什麼(四)

TAG:冷知識 | 車上睡覺 | 電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