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問題,讓數據告訴你孩子最渴望什麼?

  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老一輩的總是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帶,老師們也覺得他們教的孩子一屆不如一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從80年代開始,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現在面對的教育對象是90後和00後,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也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成長起來的一輩人。

  其實孩子們也有很多苦惱,只是我們沒有深入了解。時代在變,老師和家長們的教育觀念也應該轉變,你以為孩子們都喜歡玩ipad、手機?No!No!No!他們只是害怕孤獨而已。你以為孩子們最自豪的是學習成績好?No!No!No!他們最自豪的是人緣好。你以為孩子們天生就不愛聽講?No!No!No!是我們的課堂讓他們變成這樣。

  各位父母,我先問你們一個問題,你了解現在的孩子嗎?大多數家長恐怕是回答不出來吧!下面一項針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地20多所中小學校的問卷調查顯示,我們眼中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他本來的樣子,我們想要找到真正的孩子,就必須走進孩子的心裡。

  01渴望有情感的老師

  孩子們的心目中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老師?

  近半數孩子表示:自己最喜歡幽默快樂、親切平和、善解人意、臉上總是帶著微笑、關注每個學生、能夠和學生們像朋友一樣交流的老師。

  只有1.01%的孩子喜歡態度認真、不苟言笑、非常看重成績和排名的老師。孩子們呼喚著有情感的老師。

  在被問到「假如你是老師會怎樣」的時候,

  34.46%的孩子表示,自己會像朋友一樣對待學生,聽他們說心裡話;

  25.7%的孩子希望成為講課生動有趣的老師,讓自己的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

  17.96%的孩子想做不偏心的老師,尊重每一個人,民主地管理班級。

  少年兒童正處在情感認知的成長階段,對他們來說,講情感比講道理更有用。

  老師不能把孩子當成瓶子,想裝什麼就裝什麼,而是要把孩子當成有生命的種子,用情感去培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心育人,才能培育出有情有感有創造力的人。

  02渴望成為集體中有用的人

  在學校里,最讓你自豪的事情是什麼?

  很久以來,學習成績一直被當作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硬指標」。

  「當學生的,首先就得學習好。」這是很多成年人常有的看法。但在孩子們眼中,最讓他們感到自豪和滿足的並不是成績,而是能否在集體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46.19%的孩子表示,最讓他們感到自豪的是可以幫助身邊的人解決問題,有一群好朋友。只有21.07%的孩子認為,考試取得好成績或在競賽中取勝是最值得自豪的事。

  在學校里,你最希望得到怎樣的評價?

  25.52%的孩子希望被評價為「人品好,值得信任」;22.54%的孩子希望獲得「積極熱情,熱心為大家服務,有公益精神」的評價。

  相比之下,只有11.21%的孩子希望成為「學習能力強,讓人仰望的學霸」。

  通過為集體服務,幫助自己的同學,孩子們能夠在夥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感覺到「我是一個有用的人」 。

  這種價值感才是孩子們真正的快樂源泉,也是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最寶貴的收穫。

  03渴望父母肯定尊重與幫助

  家長們老喜歡將自家孩子跟別人家孩子做比較,孩子們真的喜歡這樣嗎?

  很多孩子在採訪時,說:「如果我是家長,肯定不對孩子說『你看別人』。」可見,孩子們並不是抵觸父母的管教,只是不希望自己像「奴隸」一樣,被動地接受別人的管理。

  他們更希望父母能像一個有經驗、有智慧的朋友,和他們並肩戰勝困難,同時尊重他們的獨立性。

  孩子們最擔心的事情依次為:成績差,班級排名下降(20.16%);表現不佳,被老師請家長(18.14%);對學習失去興趣,找不到努力方向(17.74%);和同學關係不好,受排斥(17.57%)。在本次調查中,42.65%的孩子表示遇到困難時,希望父母「冷靜地和我一起解決,不因此限制其他活動」;23.49%的孩子表示「雖然我達不到預期目標,但也請對我的付出和進步給予肯定」。

  可見,雖然孩子們在成年人眼中有著很多幼稚的不足,但他們並不希望被當成「什麼也做不好的小孩」,所以,越是做得不好、處於低谷的時刻,他們越需要來自父母的尊重。

  當被問到「如果你是父母會怎樣做」的時候,44.39%的孩子表示,如果自己是父母會「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凡事會與孩子商量」;

  只有9.15%的孩子選擇做個「順其自然,不給孩子施加壓力」的父母。

  04渴望啟發思考互動式課堂

  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寫作業?

  這兩個問題經常困擾著父母,而這也是很多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努力的工作目標。

  你最喜歡什麼樣的課堂?

  79.22%的孩子表示:他們喜歡能夠啟發自己思考的互動式課堂,可以分成小組討論、實踐,有分享和提問的機會。

  7.66%的孩子最喜歡「老師侃侃而談,從頭講到尾」;10.08%的孩子最愛課堂上的「各種多媒體手段」。

  調查結果反映了孩子們的真實心聲,他們渴望成為課堂的主人。

  孩子對世界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可很多孩子卻不能真心愛上學習這件事,因為孩子們缺少的並不是求知的熱情,而是發揮主動性的機會。

  長久以來,大多數課堂時間都由老師主導,孩子們成了課堂上的「旁觀者」,這是造成孩子們學習被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05渴望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在今天,教育不僅限於課堂,課堂之外的時間裡,孩子們可能更加忙碌,補習班、聽講座、逛博物館、網路課堂……各種形式的課外教育,擴展了孩子們的知識面,同時也給孩子們帶來更多壓力。

  但調查發現,很多孩子並不抵觸課外時間去學習額外的知識和技能。

  24.8%的孩子表示,希望「與父母和朋友到處旅行,開拓眼界」;

  20.46%的孩子希望「多看自己喜歡的書和資料,拓展知識面」;

  18.32%的孩子想要「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

  在各種多媒體手段豐富的時代里,孩子們仍然更希望通過「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方式去進行自己的課外學習。

  而孩子們對社會實踐的熱情反映出,他們對「學以致用」的渴望。這與「現在孩子喜歡沉溺於虛擬世界」的看法形成了鮮明對比。

  成年人應該反思,是否為孩子們提供了足夠的思考與實踐的機會。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各種「被安排的學習」已經足夠豐富,或許,他們更需要一些留白,去自由地思考和探索這個世界,去積累一些滿足自己個性化需求的知識。這些經歷和知識,會讓孩子們走下「流水線」,成為真正的自己。

  西方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的家長都選擇移民海外?

  現在越來越多的工薪家庭,或者中產家庭,選擇移民海外,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孩子。很多家長都了解到歐美國家讀書才能接受到更全面的素質教育。

  因為說到教育,似乎大家還是認為歐美髮達國家的教育才是更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

  從受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兩國國民的受教育目的也不同。許多西方人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發現自我,使自己最終成為應該成為的那個人。他們相信,每個人來到世間都被賦予了特殊使命,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生活和教育的意義就是找到這些價值,然後實現它。

  因此,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他們非常重視自我的感受,自己和自己比較,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有了更多的進步。老師也鼓勵學生這樣做。

  一個朋友的女兒在學校里做的幾乎每一件事,都會受到表揚,以至於孩子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經常困惑地問爸爸:「我真的有那麼棒嗎?」——在國內,她從來沒有受到過老師的表揚,因為學習成績不好。

  但西方人的確是這樣認為的,只要你做的比上一次好,就是「Good Job!」(好樣的!)他們並不虛偽。在美式教育得學校,特別是在幼兒園和小學,學校從來不會讓學生和家長有任何機會去做相互間的比較,每一個孩子都是在個人意義上最棒的一個。這是美式教育學生甚至外國人普遍具有強烈的自信心的重要原因。

  相比而言,中國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出人頭地,比別人強,向更高的地位攀登。家長對子女的要求是這樣,學生對自我的期許也是這樣。而且越是出身貧寒的家庭,這樣的願望就更為強烈。因此,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很少看重自己的感受,而是很重視別人看自己的感受,自己和自己比沒什麼了不起,一定要比別人強才行!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需要讓我們的教育變得更加多樣化,更富有彈性和適應性,能夠儘可能地滿足各類不同人群對於教育的需求——而不是只有成功者——這樣也許我們就可以不用再漂洋過海,把孩子送到異國他鄉接受教育了。

  最後小編想說:為子女創造一個更加廣闊的圓夢空間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而移民海外、接受國際一流教育是最佳途徑。

推薦閱讀:

綠卡、永居、護照的區別
美國的物價——衣食住行,便宜的讓國人嚮往!!!
馬爾他國債移民項目
海外居住超過五年,將被強制註銷戶口?
2018年馬爾他移民專題暢談

TAG:留學美國 | 美國綠卡 | 綠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