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缸、8缸、16缸發動機都是怎麼工作的

本文為夾具俠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的愛車是幾缸發動機?快來看看4缸、8缸、10缸甚至16缸發動機的特點和原理圖吧,此外文末還有一份設計資料的分享哦~

1. 直列4缸發動機

可能是應用最廣泛的發動機,運行穩定、成本低、結構簡單、尺寸緊湊等,當然它的缺點是尺寸基本固定,不能適應過大排量,不過這不妨礙它幾乎霸佔了常見大部分民用車型的事實。

2. 水平對置4缸發動機

不同於直列或者V型發動機,水平對置發動機的活塞在水平方向上左右運動,這使得發動機整體高度降低、長度縮短、整車的重心降低。但也有製作成本和維修成本較高的缺點。

3. 直列6缸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比起V6最大優勢在於結構簡單,成本相對較低,運轉也很平穩,適應排量範圍也廣,拓展性也強,不過最大的缺點是太笨重,所以如今使用直列6缸發動機最具代表性的寶馬也不得不棄用它。

4. V型6缸發動機

6個氣缸分為2組呈V字形狀布置,優點是每個氣缸相互協調,噪音少運轉平順。而且V6發動機長度和高度尺寸小,布置起來非常方便,相應的缺點是技術相對複雜,成本也高。

5. V型8缸發動機

V型8缸發動機和6缸的結構是一樣的,只是多了兩個活塞,8個氣缸分2組呈V字型排列。與V10發動機相比它重量更輕,體積更小,但發動機功率相差並不大,而且比V10的成本更低,所以是所有性能車型首選的發動機形式,在民用車的使用率也很高。

6. V型10缸發動機

V10結構上與V6、V8發動機相似,只是發動機更長,同時排量更大,輸出也會更大,同時製造也更複雜。

7. V型12缸發動機

V型發動機巔峰,它的體積幾乎是民用車型所能承受的最大值,而且性能也達到了動力的巔峰,不過V10發動機加裝渦輪之後的動力幾乎超過了V12的動力極限,成本也更低,所以現在V12發動機基本成為了各大豪華品牌旗艦車型的情懷配置。

8. W型16/12缸發動機

大眾集團的「黑科技」,W型發動機設計比較極端,它氣缸數最多,排量最大,但是體積卻與V8型一樣大,比傳統的V12型要小得多。設計理念也只有一個:不考慮成本,製造出最極致的發動機,所以它只搭載於大眾自己的旗艦豪華車和超級跑車上。

發動機置於整車上實際工作時,汽缸體作為其載體,製作工藝也十分重要,而汽缸體又以形狀複雜加工繁瑣著稱,發動機缸體數越多則加工難度就越大。下面就分享一份拓展資料:汽缸體的液壓專用夾具設計。

問題現狀

缸體的加工部位主要為凸台的銑削加工,還有較多規格且呈空間分布的鑽孔加工。目前,通常在搖臂鑽床、銑床上採用人工手動裝夾對其分別進行鑽孔和銑削加工,加工過程中需要多次裝夾,多次換刀,效率低強度大,夾緊力大小難以精確地控制,定位準確性和穩定性都比較差。

設計目標

減少多次換刀帶來的人為誤差,避免多次裝夾引起的定位誤差。

設計思路

使用液壓專用夾具,在加工中心上通過一次裝夾,對發動機汽缸體進行銑削、 鑽孔加工。加工過程中,統一以缸體上表面及其上兩工藝孔實現對缸體的「一面兩孔」定位。在進行銑削、鑽孔工序前,缸體上表面已經精銑,工藝孔也已精加工。

夾具的結構組成

發動機汽缸體液壓專用夾具結構由夾具體2及設置於夾具體上的動力裝置(液壓缸3),傳動裝置(槓桿4、拉杆5、6),報警裝置等組成。

定位裝置

「一面兩孔」組合定位方案,以夾具體上的4個支撐板及2個定位銷,在夾具體上對汽缸體 工件實現一面兩銷定位,從而把工件的6個自由度全面限制。另外,為了使定位銷順利進人定位孔,在工件推入夾具時,由左右兩個限位條及夾具後蓋板上的兩後定位塊來實現工件的初定位。

夾緊裝置

考慮工件的裝夾情況,該夾具的動力源採用雙液壓缸裝置,在相應的液壓系統中設有分流集流閥及液控單向閥,實現工件上升、下降同步及壓緊工件後,液壓缸停止工作後的自鎖。增力裝置為一增力比為2:1的槓桿,槓桿聯接兩拉杆作為中間傳力機構,改變液壓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傳力機構中,兩拉杆組成萬向節,可使托板實現前後左右一定範圍的浮動,結合定位銷下端的錐度自定位,可使工件在放置位置偏差不大的情況下,定位銷能夠順利進入定位孔,實現工件的自我找正、自定位。

報警輔助裝置

由監控定位準確性和加工精度的兩部分組成,彈簧銷與兩感測器兩者結合使用,實現機械、電器雙重監控。

液壓系統設計

當工件推入夾具體初定位完成後,啟動電源,變數泵4工作,液壓油從油箱1經過吸油過濾器15進入迴路中,電磁換向閥8通電,壓力油經過換向閥進入液壓缸11的無桿腔,推動工件上升,直至將工件壓緊,當工件夾緊後即壓力達到所需壓力時電接點壓力表6發訊,YVl磁鐵斷電,工件完成裝夾進行加工;工件加工完畢後,電磁換向閥斷電,壓力油經換向閥進入液壓缸的有桿腔,活塞桿回收,鬆開並放下工件。


推薦閱讀:

用在零點定位系統上的虎鉗
鋁,你要控制你自己
韓旭:為中國製造正名
三款產品夾緊定位方案的經典案例

TAG:汽車製造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