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八道談沙俄財政
沙皇俄國作為一個老牌帝國與後現代化國家,其經濟發展道路的曲折值得關注。交織在封建專制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其發展道路的獨特與典型,亦值得關注,這篇涉禽小說旨胡說八道談談沙俄財政。
作為傳統的軍事大國和陸上強國(暫且這麼說),沙皇政府將大量的財政收入投入了非生產領域,譬如:軍事。1802-1892年俄國軍事支出一直占預算的35%,1903-1913年俄國軍費佔29%,高達90億盧布,而僅僅日俄戰爭就達到了25億盧布的消耗。
而即使是到維特經濟改革時期,沙皇政府將預算大量傾斜經濟領域(預算增長最快的三個部門:國家交通部、財政部與東正教事務管理局),本格與維什涅格拉德茨基時期國家預算支出年均增速僅3%,而維特時期高達10.5%的增速。
然而即便如此,陸軍部支出高達3.23億盧布(1902年),同年,財政部支出是3.35億。
高軍費的同時,帶給沙皇政府的是財政赤字的增加。沙皇政府不惜債台高築,從國外借款以彌補財政赤字(1769年,沙皇政府首次向荷蘭借款)。同時,1801-1913俄國竟有82年赤字,僅僅在 1807-1809年的這三年內,俄國的預算赤字就達到了 3.28 億盧布,1845-1859年,1960-1972年出現連續赤字,經濟數次瀕臨崩潰。而同時,俄國1826-1839 年平均每年發生農民起義的次數為 19 次,1845-1854 年就達到了 35次,1855-1857 年更是達到了 63 次,1858 年為 86 次,1859 年為 90 次,1860年為 126 次,1861 年猛增至 1176 次。農民起義數量的頻繁增加使得俄國財政狀況更是雪上加霜。
正因如此,沙皇政府的經濟改革很大程度是為了填補財政赤字為出發點。
1877 年 4 月 24 日俄國對土耳其宣戰,第九次俄土戰爭爆發。次年 1 月 31 日,土耳其軍隊損失殆盡,被迫接受俄國吞併土耳其大部分領土的和約,與俄軍停火。第九次俄土戰爭雖然以俄國勝利告終,但是戰爭毫無保留得將俄國社會經濟落後展示出來。沙皇政府希望通過這次戰爭將國內民眾的視線從國內尖銳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上轉移開的企圖不但沒有成功,反而使俄國國內的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國家的社會矛盾進一步加深,而俄國外交在柏林會議上的失敗又再一次加深了俄國國內的政治危機。恩格斯在 1879 年 3 月分析完俄土戰爭結束後俄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時寫到:「戰爭結束後的俄國,國庫空空如也,國家信貸崩潰、到處充斥著貧窮。」
俄土戰爭的後果最直接地反映在了俄國農民身上,這一時期是俄國農民負擔最重的時期。從 19 世紀 70 年代末開始,俄國就開始長期受到農業歉收的影響:1879 年發生了歉收,而第二年歉收的情況更加嚴重,1881-1882 年和1884-1885 年的收成也不是太好。這一時期,俄國農業的歉收是很平常的事情,只有那些特殊的幸運時期農業才會有那麼一點點的收成。從 1880-1890 年的這十年間,俄國農業總共有七年歉收。這種情況的直接後果就是佔俄國人口比重最大的農業人口的生活境遇變得十分的凄涼。最終,由於俄國國家最主要的生產力——俄國農民貧困化程度加劇以及俄國農業經濟處於幾近於崩潰的地步導致了俄國主要人口支付能力的下降,俄國國內市場急劇萎縮,這一切的後果都影響到了俄國工業的發展速度。農業歉收以及俄國農業人口的逐漸貧困化都導致了俄國工業的極度蕭條。由於需求的降低,俄國很多工廠都紛紛縮減產量和僱傭工人的數量。
此外,俄國同時也有財政盈餘(譬如:維什涅格拉德茨基時期)其千方百計地通過減少普通預算支出,同時增加普通預算收入來達到國家普通預算的平衡,甚至是盈餘,其目的就是積累出一定量的閑置資金,而這部分閑置資金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向外國投資者展示俄國財政的穩定性,從而借外資之力發展俄國資本主義工商業與基礎設施建設(如鐵路)另一個就是將這部分閑置資金用於國家特別預算支出(如軍費)的花費上。
結論:
俄國財政政策的三條大方向
- 填補高昂軍費造成的財政赤字
- 維護社會穩定與忠誠,市場經濟的平穩發展
- 在不改變原有制度前提下發展俄國工商業
推薦閱讀: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女性政治參與對教育平等的影響
※瘟疫、溫情與道義──透視威尼斯平民的經濟生活
※(三無翻譯)帝國的肥羊-查理五世治下的西班牙財政
※偏居一隅,福兮禍兮?——孤立程度與經濟發展的定量分析
※歐亞世界簡史(44) 資本主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