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照片|這應該是許多人記憶中的北京,但我熟悉的只有最後2張!

翁乃強,中國著名攝影家、畫家,「四月影會」重要成員,中央美術學院攝影專業奠基人。

攝影家翁乃強1951年從印度尼西亞回到北京,在北京居住了60多年。當上攝影記者之後,如果沒有出差採訪任務,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挎著兩台照相機,騎上一輛自行車,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拍攝:長安街巨大宣傳畫下騎車的人、老字號瑞蚨祥、內聯升,蔬菜集市、西直門的蜂窩煤廠、鼓樓的冬儲大白菜發放站、肉聯廠……北京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城市,如果說這個國家是一列快速行駛的列車,這座城市無疑就是列車的車頭,所有的顛簸、側傾、左轉彎、右轉彎、加速、急剎,都會在這座城市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也都會在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中留下印記。本組圖片由騰訊圖片和中國國家地理-圖書聯合出品。

故宮、景山、北海和鼓樓位於北京城的中心位置,景山中峰的萬春亭雖然只有不到50米高,卻可以南瞰故宮,北望鼓樓,西觀北海。圖為1964年,景山萬春亭南側正在清理積雪的工作人員。這場景和林語堂在《北平的冬天》中的文字很有同感:「一夜北風寒,大雪紛紛落,那景緻有得瞧的。但是有幾個人能有謝道韞女士那樣從容吟雪的福分。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膚的朔風吹得縮頭縮腦,各自忙著做各自的事。」

20世紀60年代,北京市民做飯、取暖都離不開煤,尤其到了冬天,煤更是不可或缺。那時候蜂窩煤還屬於稀罕產品,一般家庭都燒煤球爐子。煤廠為了方便群眾,冬天會派工人把煤球送到居民家裡。

在冬天儲藏大白菜可以說是20世紀老北京人冬天必做的一件大事。北方的冬天寒冷,當時還沒有蔬菜種植大棚,因此冬季蔬菜比較匱乏,土豆、白菜、蘿蔔就是市民們過冬的主要菜品。大白菜易於儲存,價格便宜,是冬日裡居民飯桌上的重要蔬菜。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樓道、地窖儲藏幾百斤大白菜。由於購買人群和購買量都極大,在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白菜由公社、大隊、街道統一安排購銷,一到採購時間就家家戶戶齊齊出動。

1965年,「背簍商店」的職工趕著毛驢、背著貨物送貨上門。「背簍商店」是北京市原房山縣(今房山區)周口店供銷合作社的一個分銷點。因地處山區,交通不便,黃山店公社的居民買東西很不方便,而這個分銷社是黃山店公社範圍內唯一的一家分銷點。針對這種情況,分銷社的負責人王硯香想出了用背簍送貨上門的辦法,帶領職工常年背著背簍上山賣貨,同時也收購一些農產品,被群眾們親切地稱為「背簍商店」。

1966年,北京東長安街的大字報和人們購買油印小報的場景。

1967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學生在歷史博物館門口張貼的巨幅宣傳畫。

1967年,長安街上市民早晨上班的車流。

1971年,故宮重新對外開放,圍觀的市民。

20世紀70年代,北京故宮城牆下的剃頭師傅和他的老主顧。

20世紀70年代,北京街頭賣蟈蟈的小販,自行車上掛滿了蟈蟈籠子。買蟈蟈玩是當時孩子們的童年樂趣之一。

20世紀70年代,東單菜市場,市民在春節前夕購買活禽。在那時的北京,只有在重大節日前夕,才有活禽供應。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里氏7.8級地震,一夜之間城市成為廢墟,傷亡慘重。這次地震波及範圍甚廣,北京亦震感強烈。北京王府井飲食服務部在中山公園為市民提供食物,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伙食的價格不超過3角錢。

1977年,北京長安街西單路口,牧羊的農民正趕著羊送去屠宰廠。

「內聯升」始創於1853年(清咸豐三年),由天津武清縣趙廷創建。內聯升最初是專門為皇親國戚和文武官員製作朝靴的鞋店。「內」指大內,「聯升」具有官運亨通的寓意,因此很得當時官員的青睞。內聯升的千層底布鞋繼承了民間傳統手工藝,材料和工藝要求高,工序複雜,講究手法、力度,只有經驗豐富的師傅才能製作出舒適的布鞋。1977年,內聯升恢復了老字號,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服務。

內聯升僱用了京郊的農民來製作布鞋的鞋底,圖為婦女們正在搓麻繩、納鞋底。

20世紀70年代末期,晚上在廣場談戀愛的年輕人。小雨中,戀人們撐著傘偎依在一起。

20世紀70年代末期,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附近,長椅上談戀愛的年輕人。

改革開放後,市民們的業餘生活豐富起來。圖為20世紀80年代初,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跳集體舞的年輕人。

20世紀80年代,北京在春秋季節常會有沙塵暴。圖為一位女士系著紗巾防塵。

改革開放後,市民們開始有了個人形象追求,越來越在意個人的衣著、髮型。圖為20世紀80年代,西單的一家理髮店向行人展示新髮型的照片,招徠生意。

20世紀80年代初的「換房會」。當時所有職工都是由單位統一分配住房,市民們為了解決上下班路遠、夫妻分居、孩子上學等問題,在民間開始了「換房」活動。圖為市民將自家房屋的情況寫在紙板上,以便來換房的人了解。

早市是京城百姓生活的一大特色。20世紀80年代初期,早市開始逐漸活躍起來。早市起初是為解決市民購買蔬菜水果方便,以及安置個體就業而設,後來逐漸擴大到售賣各種日用百貨。早市一般設在皇城根附近或人口密集的街區,自天蒙蒙亮就開始,一直到中午前閉市。圖為清晨,小販們蹬三輪車載著新鮮的蔬菜到早市出售,早市背靠紫禁城,面對筒子河,老北京的生活情趣盡顯無餘。

北京城在翁乃強的鏡頭中就是聚光燈照射下的一個大舞台,同一個地點、跨越了30年的影像,觀看之後給人強烈的震撼——從手舉「紅寶書」的遊行人群到青年們的翩翩起舞;從雨夜在廣場談戀愛的青年男女到換房大會。無論歷史如何激蕩,都有一個身影,舉著照相機在旁觀記錄著眼前的一切。圖為20世紀80年代初,在廣場上遊玩的父子。


推薦閱讀:

老北京人如何「貓冬」的?
中關村為什麼叫「中關村」呢?有什麼有意思的典故嗎?
您知道老北京為什麼高產出「侃爺」嗎
北京後海南鑼鼓巷遊玩,住最有特色的四合院酒店

TAG:老北京 | 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