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拜祭 文明低碳
網路拜祭新風尚 文明低碳寄相思
又是一年清明,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總會追思先人,教育後人。也會通過修繕先人墳塋、清除雜草、培添新土等方式,祭奠已故的親人,寄託自己的哀思。但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新和發展,人們通常也會選擇網上祭祀,向天國的親人敬上一支網路蠟燭,也能表達自己的哀思和想念。相對於傳統的過清明節方式來說,網上祭祀的這種方式更文明,更符合我們時代的發展需求,在我看來,在清明節文明祭祀,不僅僅是個定期的話題,而是一種態度,是一種道德的選擇。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距今已有兩年五百多年的歷史。按照傳統習俗,人們在這一天要為已故的親人上墳掃墓,並通過放鞭炮、燒紙錢等舊習俗來表達懷念之情。但這一方式會造成雜訊擾民、污染環境、樹木減少、紙灰難清理的現象;甚至會造成森林火災。這顯然與我國當下環保、綠色、文明的時代精神不相契合。與此同時,浪費現象也尤為嚴重,有些人會進行祭祀品的攀比,比誰的祭祀品花樣更多更貴重;有些人會按照現實生活的用品進行仿製,然後進行焚燒,想讓已故的親人在地下也能過得安好;甚至有人直接焚燒人民幣。年年都是如此,這樣便使原本頗有意義的清明節變得低俗而又淺薄。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社會人,我們理應當文明祭祀,讓這個清明節過的更有意義。清明節作為我國一個傳統的文化符號,也是文化的縮影,蘊含著獨特的民族情感和內涵。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傳統節日,將清明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近幾年來,我們也可以看到清明節有了明顯的變化:人們不再成群結隊的去墓地祭祀放鞭炮,不再燒紙錢,而是通過互聯網,現在可以登錄惠州市祈恩網或者下載祈恩網手機APP,通過網路,向先人祭上一束網路鮮花、一支蠟燭表達自己的哀思。這樣一來,我們就不僅僅只是在清明節時期才想起祭祀先人,每當想起已故的親人時,就登錄網站送上一支蠟燭,送上一段旋律,慢慢回憶,靜靜追思,不乏是一種文明祭奠的方法。由此可見,人們更願意用更簡約又不失情感的方法度過清明節。通過網路祭奠,這樣不僅僅向先人寄託了感懷,與此同時也為自己減輕了負擔,展現了當代人的文明。
因此,我們現代的公民,也應當從自身做起,不管是在小村鎮還是大城市,都應該有作為一名文明人的責任與擔當。文明的度過清明節,文明祭祀。讓清明祭祀不再是一種攀比的活動,讓清明祭祀不再是一種污染環境的行為,讓清明祭祀成為一種文明的社會行為。把文明時時刻刻放置在心中,倡導文明祭祀、綠色祭祀,讓文明祭祀漸漸成為一種社會風尚,讓清明變得更「清明」,追思先人,文明祭祀。
推薦閱讀:
※儒家經典中的「禋祀」「燔柴」和聖經中「燔祭」在人類學上有關係么?焚燒牲禮祭祀是不是遠古人類的共同習俗?
※古代祭祀天地先祖用五色土夯實的祭壇,請問五色土是什麼?
※漢代祭祀系統是啥樣的?
※家鄉的祠堂(一)
TAG: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