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存款:銀行資金來源的新渠道

歡迎關注公眾號【電燈電話】ID:lightele

資管新規的靴子隨時可能落地,與之相伴的肯定還有銀監會(或者現在可以叫銀保監會)配套的細則,對於銀行業的理財監管肯定更加嚴厲。隨著理財回歸本源,某種意義上也就失去了理財的優勢。在這樣的條件下,結構性存款成為銀行獲取資金的新渠道。

從數據來看,其實從2017年開始,行業中的結構性存款就已經開始穩步提升,尤其是個人結構性存款,無論大型銀行還是中小型銀行,個人機構行存款同比增速都大幅上升。2017年1月份大型銀行個人結構性存款同比是下降8.6%,中小銀行是下降8.16%,而到了2018年2月同比分別變為增加59.48%和69.74%,實現了逆襲。面臨資管新規,銀行業的求生欲可以說是很強了。

在單位結構性存款上,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顯示出了差距。中小銀行的單位結構性存款與個人結構性存款增長趨勢一直,呈現出增速大幅上升,2018年2月中小銀行單位結構性存款同比增速為46.3%,大型銀行的單位結構性存款相對穩定,增速並沒有發生明顯提升,2月份大型銀行單位結構性存款同比增速為9.36%。

說的直白一些,結構性存款實質上就是高成本存款。伴隨著利率市場化,銀行業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種「吸收低息負債,放出高利貸款」穩賺利差的日子。站在這個時點往回看,其實也很有意思,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對於存款利率的管制早就放開,銀行卻沒有通過直接提升存款利率吸收資金,而是走上了發展理財的「創新」之路。原因可能有兩點:成本上,理財資金不需要繳納準備金,機會成本小得多;監管上,表外業務監管少,相對靈活。

未來結構性存款是否會成為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一個重要資金來源,我們認為還是要看結構性存款的成本會被抬升到多高的水平。小川行長曾經評論利率市場化的時候說過,利率市場化微觀上還是要看銀行理性經營的能力和水平。如果結構性存款的暴增演變成銀行爭搶資金的方式,還是會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歡迎關注公眾號【電燈電話】ID:lightele


推薦閱讀:

銀行武林舊事
貸款買房技巧:「三看」原則一個不能少
財經雜談:銀行為什麼不把員工當人
如何評價信用卡手續費分期?
首邑上城 北京法拍房2.5萬/平米在售 可墊資 可貸款

TAG:存款 | 資管 | 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