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應做的事隨緣而做 不當真不執著而又做好 即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兩句話最最重要。「應」是應該、應緣、應事、應人,也就是自己應該面對的眼前一切的人事物、一切的順逆境相。這個「應」字非常重要。「應」是自心在一切境相中不動絲毫的自我知見,不動主觀的自我意思,不動自我的一切思想觀點與自我的決定。就如同鏡光如如不動,而又能隨緣照見事物、顯現幻影一般。通過鏡光如如不動,明了什麼是應無所住;通過鏡光不動而又能隨緣顯影子,變化各種影相,即是而生其心。雖生其心,並無其心,無心而妙用心,即是智慧心。智慧心無心無不心,而是用心不執著心念中。就如同鏡子光明無相,能隨緣顯現一切的影相,雖然隨緣顯現一切的幻相,但鏡光如如不動,不會被所顯的一切幻相污染。真心靈知如同鏡光,清凈無一物,但能隨緣應機顯影妙用。雖顯萬相影相,但鏡光不受絲毫污染。靈知只是絕對的真知、了了的常知,沒有任何的私心慾望,更沒有任何貪求迷戀,也沒有絲毫的我執與我慢,只是絕對的了了常知。知即是清凈法身,靈知即是佛,知即是法,知即是道。事實靈知只是絕對的知,並無這些假名相。靈知既無佛、無法、無道,只是了了常知,知也不會認為有個知,知更不會有個我,更不會有任何的分別、執著、計較。這一切眾生都具備圓滿的無知真知、了了常知,即是一真法界,又叫清凈法身。十法界與十方諸佛及萬類眾生都是從平等無二無差別的一真法界生出來的幻法、幻境、幻相。在千變萬化的幻相、假名、幻法之中,能認知不著相,明了一切幻相的根本是空性無一物,不對眼前的一切境相、假名,產生一念的分別執著之心,不動一念的愛憎取捨之心,不動一念自我知見之心。無心無見即是一真法界全體顯現。這時才會明了十法界不離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無相能幻顯幻生十法界。十法界一切境相皆是幻相、泡影,不能執著,十法界的一切名字皆是虛設的假名,不著虛幻的假名相,當下認知,即是實相。

真正的佛法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學術言論或方式方法,讓人們來學習討論或背誦傳播,沒有固定的模式標準來讓人們執著計較。只是讓人明自心不可得,見本性真空無一物,通達空有不二、性相一如。不再被一切的假名幻相迷住自心,讓自己做自己心的主人,不讓自己的心跟著外境跑。如果著相迷心即有障礙,一切的教理與方法無非就是讓行者解除自己心中的一切結扣與障礙,使自己的心達到空凈廣大、無求無著、無私無我。讓自己的心明明了了常知、常覺、空靈無住,雖妙用身心而又不執著身心的幻相。明了「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一個認知不著相的空心無念、無我無求無著之人,還有什麼煩惱生死可言呢?

身體的行為叫身業,口出的言語叫口業,身不動、口不說的心理、念頭、思想叫意業。在三種業之中又分為:自私自利為了我的身口意為惡業;凡是身口意為利益別人為慈悲眾生的叫善業;凡是身口意的思想行為,既不自利又不利人,既不害人又不害己的叫無記業。凡是身口意做盡了有為的善心、善念與善事,而又不執著自我在行善,這樣做事不著相,叫凈業。每一個人的思想行為造作,不離開這幾種業。有業必報,惡受惡報,善有善報。三世因果,如影隨形,如鏡照物顯影一樣的真實不虛。正如五祖傳法偈中說:「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只要是自己心中還有掛礙,還有放不下的東西、放不下的情執,必定要受到該受的果報。只有見性不著相,對一切境相不動絲毫的愛憎心,看到一切等於沒有看到,聽到一切的音聲等於什麼也沒聽到。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不聞而聞、不見而見。也就是對一切的境相一概不執著、不計較,不動絲毫的愛憎取捨之心,即是清凈、平等、自在、解脫心。清凈、自在、解脫心,既不是有心,更不是無心。沒有自私自利一切為了自我的我我我心,而不能沒有全心全意為法界眾生的同體大悲心。如果沒有平等的同體大悲心,怎麼才能成佛呢?因佛就是平等智與同體大悲心而隨機應緣妙用的平常又平常的平常靈知之心啊!這就是心是佛、佛即是心的真實義理啊!!沒有私心一切不為自我,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工作的慈悲心就是佛心啊!!

推薦閱讀:

修行最高境界回到孩童純真快樂 海德格爾天人合一 佛性真心良知與空性 聖人無名菩薩假名 心經般若量子
正法:【向解脫道】 房舍不可樂想
疼愛歌
在家居士以舍為得為樂 出家人以得而無所得
空性理體是無法迷人的 事相境界讓著相人生迷惑

TAG:智慧教育 | 解脫道 | 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