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大西洋」:誰才是真正的"山寨"大國!
上周五上映的「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相信很多人都趁著周六日去刷了一遍。
小黑也不例外,在上映第一時間就去了電影院貢獻了一張票票。
然而,事實再一次證明了真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縱觀整部片紙,絕對的百分百爆米花電影。
有網友更開玩笑的說,把最後的決戰地放在了日本莫非是要致敬奧特曼!?
至於是不是致敬奧特曼俺不知道,反正給俺的感覺就像是"奧特曼大戰小怪獸"。
而最讓人失望的就是,原本都打算去看機甲更新換代閃亮登場。
可等到機甲真正出場的時候卻發現原來也就TM那樣。
最流弊的是到了後來幾個機甲還沒出動,就被人家集體給搞報廢了。
雖然在最後編劇硬生生的給這些機甲配上了可以飛行的裝備,可還是讓人覺得很衰!
有網友說這次的「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之所以會撲街,很大部分是因為景甜的參加。
拜託,這樣甩鍋真的好嗎?
雖說景甜在片中的表現一如既往的平淡,可人家真的沒有做出什麼坑片的舉動啊!
在這裡小黑要替景甜伸冤,這個鍋我們不背。
如果非要說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次影片的口碑撲街,還要從整部片的自身來尋找答案。
「環太平洋」一直走的就是純爆米花電影的路線。
勵志要在宏大的特效場景和高科技的設定下征服觀眾。
然而,這次的「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中特效這方面真的是太過差強人意。
當年「環太平洋」的特效主要由ILM(工業光魔)負責。
工業光魔是由Lucas在1975年成立,初始目的是製作星球大戰系列的特效。
現在基本上已經是世界上最為頂尖的特效公司之一。
可到了這次的「環太平洋:雷霆再起」負責特效的卻是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工作室。
以至於,在特效上面給人的感覺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
可這一切弊端依然不能阻擋「環太平洋」這個大IP所自帶的流量。
截止目前,影片在國內已經輕鬆破4億票房。
儘管口碑已經全面撲街,可人家的票房還是擺在那裡,這點不服不行。
好了,講了這麼半天「環太平洋」,也是時候該聊聊今天的主題了。
小黑今天給你們準備的就是「環太平洋」的姊妹篇——
環大西洋2
如果你沒認真的關注過「環太平洋」。
那你肯定會覺得「環大西洋」是「環太平洋」的姊妹篇,畢竟這個片名和上映時間都是如此的相近。
可你在了解過事情的真實情況之後,你就會不由的感嘆:
原來世界上真的有如此不要臉的山寨貨!
"山寨"在現如今的影視劇市場中,已經屬於非常普遍的現象了,基本上只要是口碑好一點或者是票房高的影片都難逃過這一劫。
就好像當初的「汽車總動員」一樣。
如果你認為這種山寨作品只是出現在中國,那你們就大錯特錯了。
在他們美利堅也有著大量的"山寨作品"。
上周「古墓麗影:源起之戰」上映之前,就有一部山寨版橫空出世,片名、海報都幾乎能以假亂真。
原版叫「Tomb Raider」,山寨版叫「Tomb Invader」也就是「古墓入侵者」。
看樣子他們美國人也已經學會了"蹭熱度"這種神奇的技能了。
而今天俺要安利的這個「環大西洋」,簡直可以說是"山寨界的翹楚"。
憑藉著自身極其不要臉的特質,硬生生的把自己弄成一部IP作品。
這一切還都要從2013年說起,早在2013年就已經借著「環太平洋」的熱度。
上映了從概念到演員都有明顯抄襲很痕迹的「環大西洋」。
「環大西洋」VS「環太平洋」
當時在「環大西洋」中的機甲是這幅模樣。
(紅綠燈組合)
當時的怪物是這鬼樣子。
俺個人最喜歡的還是片中怪獸用核潛艇打穿航母的那個畫面。
這一幕註定會在影史中"遺臭萬年"。
整部片紙看過之後,相信你已經接近半殘的程度了。
能夠完完整整不快進看完這部片紙的人,絕對是個勇士。
當然了,「環大西洋」也並不是百分百的照搬。
最多也就是抄襲了百分之九十九,人家還給自己留了百分之一創新的餘地。
就像兩部片紙中要面對的打怪獸,原產地就不同。
「環太平洋」里的怪獸是外星人要入侵地球所準備的特殊物種,「環大西洋」里要面對的是原本就存在於地球的怪獸。
一心想要蹭熱度的「環大西洋」,最終以豆瓣評分2.9分收場。
在IMDb上更是給出了當年的最低分1.7。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這句話絕對是經典的醒世格言。
不過,在「環大西洋」身上就完全看不出來效果了。
就在今年眾人翹首以盼「環太平洋:雷霆再起」早日上映的時候,「環大西洋2」已經在觀眾不注意的時候於3月15號悄悄的上映了。
海報中"機甲、怪獸、城市"這三大要素都齊全。
本著一顆好奇的心小黑也找了找資源,跟著刷了一遍,看過之後的感覺四個字就足以形容了:外焦里嫩!
故事很簡單,在第一部里別驅逐的怪獸在重新升級之後再次卷土而來。
上一次外形像是恐龍的怪獸,這次變成了"蜘蛛精"。
而相對的,人類的機器人也經過不斷的升級,變成了這幅模樣。
怎麼看都像是抄襲的"汽車人"造型。
同樣,這次的「環大西洋2」也充分抄襲了「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中的大部分創意。
例如,「環太平洋:雷霆再起」在最後高潮開始的時候讓機甲成功的飛了起來。
他們在「環大西洋2」中一出場就安排了一場飛行的戲碼。
看別人有滿地爬的小型不明生物,他們在片中也安排這樣的場面。
不僅如此,人家為了能充分的掩飾自己在硬體配套設施方面的不足。
發揮了自己強大的聰明才智,用幾根藍色的燈管來增加科技感以及神秘感。
而最最讓小黑感到震撼的還是貫穿全片的"三毛錢特效"。
沒錯,就是三毛,他們還不夠五毛的標準。
快看,多麼流弊的特效,俺一點都看不出來是假的呢!
看到最後,你會發現製片方為了省錢居然在這種質量的特效上都做手腳。
很少有機甲和怪物同框的畫面,很多都是一個人在駕駛艙里的場景。
講真,你們要是在看完整部片後沒有罵人的衝動,那說明你們的素質太好了。
小黑敢跟你們打賭,這部「環大西洋2」能超過2.9分,俺就連著去刷一夜。
什麼?你問俺片紙拍成這樣還能掙錢嗎?
答案是肯定的:能!
這就要說到他幕後的投資公司:美國TheAsylum公司。
The Asylum公司成立於1997年,創辦人是大衛·邁克爾·拉特、大衛·里馬維和雪莉·斯特蘭。
他們靠拍山寨電影立足於好萊塢。
從2005年開始這家公司開始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
正式開始了他們的"山寨之路",每年會上映10到15部影片,但堅持每一部不能超過一百萬美金的製作成本。
一百萬美金摺合成人民幣還不到一千萬,現在咱們拍個網劇都要好幾萬千吧!
沒想到在遙遠的美帝國還有如此摳的人。
這些山寨片的製作成本往往只有幾十萬美元。
而片名和海報碰瓷大片的方式,又讓它們不需要任何宣傳就能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點擊率。
剛剛小黑在前面提到的山寨版「古墓麗影」也是出自他們之手。
瀏覽他們以往的作品,不難看出他們作品的定位都是那些高大上的大作。
像他們山寨了「敦刻爾克」,搞了一部「敦刻爾克行動」。
山寨了「速度與激情」弄了一部「速度與狂暴」。
這邊剛出來一部「海底兩萬里」,他們緊接著就弄了一部「海底三萬里」。
最流弊的是人家不光產量奇高,而且還能保證每一部山寨片都能盈利。
2012年環球影業的「超級戰艦」虧損2億美元,可The Asylum的「美國戰艦」到最後卻凈賺了25萬美元。
網上的人還經常說咱們是"山寨、翻拍"的大國。
再看過The Asylum的履歷之後,你會發現跟他們比起來咱們就是小巫見大巫。
The Asylum用實際向我們展現了影視界一個成功的反面教材。
更可悲的是現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開始效仿他們的做法。
照這樣發展下去,小黑真不敢想像以後的影視圈會變成什麼樣子?
本文首發於腹黑電影公眾號:fhmovi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