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在抱怨人才流失,我卻擔心失業,一名中高層社工的職業發展瓶頸與危機

出品|邂逅社工

作者|苜蓿草(筆名)

關鍵詞|職業化、矛盾、反思

對於一個剛畢業的社會工作者來說,找一份專業社工工作,很容易。因為有大量的社工機構,大量的項目需要人去做。

對於社工機構來說,缺人、人才流失又是一個繞不開的痛心話題。

而對於一個喜歡社工,打算以社工為一生職業的中高層社工來說,我卻時時有危機感。

為什麼我有這種焦慮感?我想從如下四個方面對自己的焦慮進行一個剖析。

首先

跟個人特質有關。我自己是一個危機感很強的人,喜歡有挑戰的生活。而目前的工作更多的是重複性的。作為一個機構副總幹事,我的職責是這樣的:討論機構發展方向(實際上發揮的作用很小,在國內更多的社工機構,還主要是機構負責人一人說了算);寫項目書,申請項目(項目上不上,與項目寫的創新性可行性有關聯,但最大的關係還在於機構與相關方的關係上);帶領團隊做項目(根據評估細則,項目指標來完成項目)。

其次

社工職業發展的前景。一般來說社工可以向專業和管理兩個方面發展。

第一專業方向,比如說作為一名督導。行業的發展需要看全國的的情況,而對於作為第一批進入實踐領域的社工來說,(2008年舉行的首次社工職業水平考試)大多已進入婚姻,有著自己的家庭。他們的眼光不得不縮小到自己所在城市的社工發展。如果這個城市社工的發展尚可,他可以有幸在這個領域堅持一段時間,如果這個城市社工的發展不理想,作為社工專業出生的人,更多的轉行了。那麼談談在裡面堅持的社工人,除了沿海一些大城市外,對於社工來說社工圈很小,整個城市對於督導的需求量不大,那麼督導的更替就是很難的。

第二管理方向。社工晉陞為項目主管、副總幹事聽起來不錯。然後每一個社工人晉陞管理崗的差別又太大了。業務專業能力強是必須的,但這個比較群體就很有意思了,如果你在一個規模大點的機構,那麼你的上升肯定需要一些嚴格的考核標準,如果你所在的機構剛起步,這個崗位缺個人,那麼你就很容易被選中,這時候就不知道該說是你的幸運還是機構的不幸了。

第三

社工機構的發展。在目前國內大多數機構是依靠政府購買服務存活的。而隨著新機構的不斷湧現,開辦機構的人員也複雜多了,有高校教師,也有社會人士。我們相信從事社工領域的人都擁有一定的情懷,至少在我們對外的宣講中我們是有情懷的,我們要扶貧濟困、維護正義。項目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個項目能不能成功,不僅是看你的項目書寫作,更主要的是你在相關方眼中的形象,比如你機構的規模,機構做項目經驗、機構的聲譽、機構負責人與相關方的關係等。所以有一個善於經營的負責人,對於機構發展的前途尤為重要。在社工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做老闆的都發財了,苦的是一線社工」,因為相關方給項目的經費是固定的,而項目是不固定的,可能今年有也可能沒有,機構要想長久發展下去,難免出現「減少項目人員投入」,「減少專業人才投入」的事情,這樣做出的項目質量就不免令人擔憂呢。

第四

社工薪資待遇上。社工工資不高是普遍的認知,對於一個資深社工來說,做到機構的高層管理,工資水平能到達公務員標準就很不錯了,並且社工的福利水平是很低的,大多是沒有公積金或者很少,社保是最低檔。這和社工的成長、付出是不對等的。我們有心繼續去學習專業技能,參加培訓,再教育等,少一點的費用社工可以自己承擔,而一些貴的課程,讓我們望而卻步,同時機構也沒有能力並且也不願意承擔這筆費用。每一次加薪(可能就是100元),都要經過漫長的討論。機構負責人的一句:明年我們可能拿不到這個項目,就會讓你擔憂害怕很多天,因為您的薪酬來源於項目。隨著社工進入家庭,承擔起養家的責任,社工的薪資更是杯水車薪。社工是一個「以生命影響生命」的職業,我們帶給人們希望,但對於社工人來說,有時候這又是一個讓人絕望的地方,因為「無能你怎麼努力,你的收入都不會有大的提高」

以上的四點,是我作為一個多年社工的真實想法。沒有談理想狀態,也沒有惡意貶低。我仍然不用擔心失業,因為即使機構倒了,我還是可以在其他機構找到工作。但也消除不了我的憂慮,換個機構,做差不多的事情,獲得差不多的收入,是我人生的所追求的狀態嗎?「且行且珍惜」是對行業發展的無奈,是個人對專業的堅守,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思考,在逆境中希冀光明


推薦閱讀:

社會工作受管理主義支配,還是仍充滿希望?
換了新工作——進入NGO之後的一些碎碎念~~
摘譯:社工專業主義再檢討
社工離職紀實

TAG:社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