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士事件之後對智能網聯的一些探討
04-29
賓士自動巡航事件搞這麼熱鬧,折射出來的很多東西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輿論搞這麼熱烈,你很難想像如果主角換成一個自主品牌,或者是一台自動駕駛車輛出現類似失控的問題,或者出現更嚴重的事故,對於汽車的ADAS配置和自動駕駛的發展有多大的影響。嚴格來說這次事件有幾點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 對於車輛安全,公眾還是缺乏足夠的了解,也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類似NHTSA美國道路安全交通管理,對應的中國交通部道路安全人手和資源比較少,我是覺得未來這塊是建設的重點,請參考《the safety Promise and challenge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s》我已經放入昨天的關鍵字「賓士事件探討」回復
這裡有大量的相關統計數據可以供參考,特別是要說明的,豐田的事故核心是自動加速,分時速分狀態,並不是特別均一化,類似賓士這樣的孤例存在太多的矛盾,但是從長期來看,建立一個面向未來的道路安全機制是非常有意義的
- 公眾完全不接受廠家可以遠程控制行進中車輛,核心是在高速上給你限速或者熄火,這不是給黑客攻入了怎麼辦?中國的消費者,對於隱私和數據,沒有太多的概念,但是對於人身安全的顧慮是非常考慮的,想像力還是很豐富的
- 當電控系統深入我們的車輛控制,特別是主要介入控制的L1系統深入我們的車輛的時候,需要對廠家充分的信任才能達到一個順暢的爬升通道,否則以下的判斷是不成立的「2015 年國內 ADAS 在新車滲透率處於較低水平,在2%到 4%左右,其中盲區檢測滲透率最高,達 6.9%。而發達國家目前 8%新車已經達到ADAS 功能」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未來ADAS功能的使用率堪憂
- L1方面的橫向和縱向控制,都會讓消費者搞不清楚怎麼用
- Tesla這樣的宣傳,更讓消費者混淆,很容易在使用層面
- 中國的消費者對於ADAS和自動駕駛的嘗試和熱情,有時候也是停留在沒有具體的落地項目,如果出現了類似的事故,有兩點值得注意
- 以身試險的人並不多,類似在Waymo找乘客免費坐無人駕駛車,大部分人肯定要猶豫的
- 未來多數消費者還是需要一個公信力來評估自己的車出問題到底什麼自身操作還是車輛缺陷,類似糾紛會始終存在
我個人以為,未來迭代自動駕駛是靠車隊的服務,不能賣給消費者,整個車輛的檢修、維護和遠程連接都處在運營者的可控範圍之下。
自動駕駛運營車隊
自動駕駛聯盟體系
在技術層面呢,我覺得功能安全乃至系統安全方面,是我們做汽車的工程師不斷需要補充和進修的內容,這塊利強在撰寫內容,我也請Terry就單片機層面的安全機制單獨做梳理,金工提供一個案子來介紹底盤的功能安全設計,我覺得我這個人對未來最重要的主線還是有把握的
在GM時期,覺得最重要的是理解底盤、動力總成整個開發過程中Safety Critical的開發中的核心過程,這裡涉及到單個系統、系統耦合、供應商管理還有系統安全本身管理的核心文件。看自己的筆記受益終生。歡迎各位工程師與我交流,這是立身之本,也是我們做大的安全系統的長處。
推薦閱讀:
TAG:自動駕駛 | 賓士MercedesBen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