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北洋軍閥 第一篇 晚清 (一)世界歷史的進程與中國
中國的歷史從近代至今天,都在完成一個任務——現代化。
什麼是現代化?
現代化是個廣泛的概念,以科學為先導,包括器物、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現代化。具體而言,包括
——經濟現代化:經濟工業化、科學廣泛推廣、農產品豐富、城市化城鎮化、市場化、職業專門化等
——政治現代化:形成現代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憲法政治、行政專業化、軍事現代化等
——觀念現代化:大眾教育化、思想多元化、傳播工具普及化,建立現代教育制度、個人素質提高等。
在十月革命之前,現代化(或稱近代化)是以西方化為模板;在十月革命後,現代化多了一個選項——蘇聯化。
中國現代化(近代化)歷程中,北洋軍閥是獨特的存在。
北洋軍閥始祖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曾建立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軍隊;在清末新政時期為中國經濟、政治、軍事和教育近代化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是他在清朝滅亡後成為中華民國領袖的原因。
但隨後他與其繼任的皖系、直系和奉系軍閥倒行逆施,阻礙現代化進程,故北洋軍閥的軍人威權政體被推翻。
要聊北洋軍閥,先從世界歷史進程講起。
(一)世界歷史的進程與中國
世界歷史從近代至當代爆發過三場技術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以蒸汽機廣泛使用為標誌,隨之煤炭、鋼鐵、紡織工業飛速發展,商品量極大豐富。
英國率先發生工業革命,並實現經濟、政治、軍事和教育現代化,法國是第二號豪強,美國俄國等也緊隨崛起。
英法在亞非拉地區擴張殖民地,以傾銷其過剩商品。
這階段恰好是中國的清朝中期、晚期。
中國是亞洲第一強國,東亞文化的中心;中國與周邊諸國形成一套」東亞封貢體系「。中國冊封諸國,諸國則朝貢中國,在朝貢過程中獲得經濟利益。
中國國內為自然經濟體制,對外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又向歐洲出口茶葉、生絲、綢緞,導致中英貿易順差,從歐洲賺來大量白銀(1792年,中國對歐美各國出超額高達240多萬兩)。
英國派馬戛爾尼於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覲見乾隆皇帝,希望通商,卻因禮儀問題為乾隆皇帝拒絕。
此後英國、法國等向中國走私鴉片,改變了逆差局面(1833年,中國對英治印度白銀出口反高達1000萬兩)。道光皇帝派林則徐南下虎門銷煙,觸犯了英國利益。
為此,英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第二次有法國參與),清朝慘敗,被迫開放通商口岸,自此中國自然經濟解體,被迫捲入世界市場。
自此,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中國捲入現代化的歷史進程。而晚清民國時期的現代化又與第二次工業革命同步。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年代~20世紀40年代)以電力廣泛運用為標誌,內燃機車、電報、電話被發明並推廣,石油工業、現代化工(如炸藥、氨、苯、塑料等)飛速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1917年十月革命為界,分成兩階段:
第一階段為帝國主義階段(19世紀60年份~1917年)
這階段伴隨著美、德、日新興列強的崛起,英、法、俄、奧匈的相對衰落。
——美國在南北戰爭後實現統一,並建立了金融帝國,經濟總量全球第一,奉行「孤立主義」,不結盟,不捲入列強紛爭,擴張領土或殖民地慾望不強,更喜歡開發全球市場,謀取經濟利益。
——德國經德奧戰爭、德法戰爭後實現統一,經濟超越英國,軍事上也追趕英國,欲與英國爭奪海上霸權與全球殖民地。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崛起,雄心勃勃推行「亞洲政策」,欲吞併台灣、朝鮮、滿蒙,進而滅亡中國,稱霸亞洲。
——英國、法國發展緩慢,但仍控制著非洲與亞洲大部殖民地。
——俄國沙皇已呈頹勢,但在中國、中亞、滿蒙、朝鮮擴張領土的野心極強。
帝國主義階段對外不再以商品輸出為主,而是以輸出資本為主,在亞非拉地區投資建廠、開礦、修路等,以獲取更高利潤。
列強在世界範圍內爭奪更加激烈,並聯合結盟、縱橫捭闔。
——1882年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結成「三國同盟」,以對抗英、法、俄。
——1884年,法俄同盟成立,以回擊三國。英國本採取「光榮的孤立政策」,此後加入法俄聯盟,形成協約國。美國、中華民國(段祺瑞時期)於一戰後期也加入協約國。
協約國與同盟國之間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取得勝利。
帝國主義階段對應於中國的晚清、北洋軍閥的袁世凱時期、皖系統治時期。
東亞中國成了列強爭奪之肥肉。列強向中國帶來近代化技術、觀念、產品同時,先瓜分了中國藩屬國。英佔緬甸、泰國,法佔寮國、越南,日佔琉球朝鮮,俄佔中亞。
此後,列強開始瓜分中國領土,形成各自的勢力範圍。中國在甲午戰爭、庚子之變中連連慘敗,喪權辱國,東亞封貢體系隨之崩潰。
由於列強在中國有極大影響,故各政治領袖們都會有列強後台,如親俄派、親日派、親英美派。
這階段的現代化等同於西方化,鴉片戰爭慘敗後,中國學習西方成為潮流。
清朝官僚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發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1861—1894),以實現器物現代化。洋務運動建立了不少現代化企業與教育機構,但甲午戰爭中國不敵日本,宣告了洋務運動失敗。
於是仁人志士開始呼籲學習西方政治,實現政治近代化。康有為、梁啟超、袁世凱、楊度等支持君主立憲制,宣揚改良;孫中山、黃興等支持共和制,宣揚革命。
改良成為熱潮:康有為、梁啟超主導的戊戌變法過於激進,百日夭折;袁世凱主導的清末新政卻是成果輝煌。清末新政期間,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教育近代化踏出一大步。
但由於載灃等倒行逆施,清末新政夭折;革命成為潮流。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中國進入了北洋軍閥統治的軍人威權時代。
從西方移植過來的共和制和內閣制出現水土不服,軍閥則利用軍隊壓制國會內閣,故民初的西方化政體以失敗告終。
袁世凱這曾經的新政先鋒卻無法延續其成就,倒行逆施,妄圖稱帝,最終為推翻。袁世凱死後,造成了中國四分五裂軍閥混亂的局面。皖系段祺瑞、直系曹錕吳佩孚、奉系張作霖交替主導北京政府,但他們都不具備現代化領袖的能力。
第二階段為共產主義革命階段(1917年~20世紀40年份)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此後蘇聯強勢崛起,取代沙俄成為列強,並向世界各地輸出革命。共產主義運動掀起高潮,現代化除西方外,多了一個選擇——蘇聯化。
而另一面,列強之間的爭鬥更加劇烈,並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德國、義大利與日本形成法西斯」軸心國「
——英國、法國、美國、蘇聯與中華民國等形成」同盟國「
同盟國打敗了軸心國,中國也再次站對了隊伍。
這階段對應於中國的直系軍閥、奉系軍閥、蔣介石國民政府時期。
十月革命勝利後,學習蘇聯成為一種潮流,並締造了兩個蘇聯化政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在孫中山領導下,國共第一次合作。蔣介石發起北伐,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軍人威權政體被黨國威權政體取代。
此後便是國共第一次內戰、抗日戰爭、國共第二次內戰,最終中國共產黨推翻國民黨統治。不過本節只講晚清,故簡單一筆帶過。
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今)
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代表,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
這階段世界範圍內為冷戰和後冷戰;對應於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階段。
由於本節只講晚清,故簡單一筆帶過。
推薦閱讀:
※【崖山尋跡】| 中國去哪了?
※明朝抗擊倭寇出名的除了戚繼光還有誰?
※歷史上只有狄仁傑這個人?
※樂麒說歷史 | 明朝與倭寇的戰爭(2) ——俞龍戚虎
※春秋戰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