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韜略丨身陷囹圄12年,他會活成第二個褚時健嗎?
「人生是一場奮鬥,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企業家存在的價值就是奮鬥。」
文 / 華商韜略 茱莉
歷史演進,商海沉浮。總有不經意的事情發生。
2018年3月3日,從公眾視線消失多年的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出現在一眾企業家雲集的亞布力論壇上,在其回歸之後首度刷屏,他深情朗讀《給40年的信》,頻頻表達感恩。
感恩的一個直接理由是:2017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人民法院依法再審三起重大涉產權案件。其中,物美張文中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提審。
2006年身陷囹圄至今,「蒙冤12年」的張文中稱自己對最近「被新聞聯播」「不太適應」,「冤案」被重新提審,則對整個企業界具有標誌性的積極意義。
「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跌到低谷時候的反彈力。」王石曾經用美國巴頓將軍的一句話來大讚褚時健。
篳路藍縷,玉汝於成,如果再審結果有變化,張文中會活成第二個褚時健嗎?
【博士「誤闖」零售業】
如果不是12年前那場突然來襲的牢獄之災,張文中也許就是現在風頭漸勁的「新零售」領軍人物。
作為學者下海經商的92派代表人物之一,張文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的企業家,也是一個有極其特殊經歷的企業家。
1983年從南開大學數學系畢業後,張文中被分到了大慶油田企業管理處,參與了當時的企業改革和管理創新。兩年後,他重返南開大學攻讀管理碩士學位,並提前一年畢業。
1987年,張文中來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從事宏觀經濟的研究,和吳敬璉一起共事,參與涉及價格改革、石油戰略和宏觀經濟調控等若干重大課題的研究,有幸發出自己的聲音。
期間,他表現優異,並獲得了這樣的評價:這個人組織能力強。在搞政策研究的課題組時,他能把一批人團結起來,把大家調配得很好,投入地做事而毫無怨言。
中國經濟改革風起雲湧之時,張文中主持的中國石油價格政策研究,得到中央有關部委重視,還獲得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支持,於是就有了後來他被派到美國斯坦福大學做系統工程學博士後研究的光鮮經歷。
1993年,張文中學成回國,開始自己創業。
從中國經濟研究領域一位年輕的學術帶頭人,到下海經商的創業者,張文中後來說,這是受到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鼓舞。
他的第一次創業並非零售,但也和零售有關。
起初,張文中創辦的是一家信息技術公司,業務從為其他企業做系統集成項目開始,發展到自主開發了一套專為超市設計的管理信息系統。
這套系統不錯,但在當時國內超市較少且普遍是小店的背景下,並沒有太大「用武之地」。幸好,轉折點出現了。
轉折來自張文中在廣州參加了一次連鎖業發展研討會,這促使他把發展方向從科技領域轉向了流通領域。簡單說就是,他決定自己做一家超市。
「平時我是一個連商店都懶得逛的人,本來對零售業也沒有任何想法,從來沒有想到要做零售業。」張文中甚至用「誤入歧途」,來形容做零售的初衷。
事實上,他對流通業是有過深入研究的。
中國自古以來「重工輕商」,「重農輕商」,到計劃經濟階段,流通業仍然沒有得到重視,「衡量國家經濟實力用的是工農業產值,而並沒有把流通業作為一個重要產業。」
但張文中看到的,卻是巨大的商業機會:當時全世界都在走集中化、大型化道路,流通業迅速崛起,世界500強企業中流通企業就佔到了50多個席位。
更重要的是,流通業已經成為生產商和消費者之間最重要的環節——也就是供應鏈,而供應鏈決定了消費者日常消費水平,也決定了工業產值。
據此,張文中斷定,流通業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
基於對未來的判斷,1994年,張文中開設的北京第一家示範超市———物美綜合超市北京翠微店開業。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一年後,超市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億多元。
做連鎖超市,單店成功以後,靠擴張、複製可以快速形成規模效應,在傳統商業不發達的情勢下,擴張和複製也更容易。在此利好下,到2002年年底,迅速擴張的物美集團年銷售額實現了驚人的45億元人民幣,在全國連鎖業中排名上升至第12位。
2003年11月21日,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還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國內民營零售企業。
張文中曾說:「戰略是對的,機會是對的,自然結果就出來了。」而他的核心戰略是,用現代流通技術改造傳統商業。
抓住了時機,採取了討巧的策略,再加上改革開放初期的黃金機遇和成就偉業的強烈進取心,可謂不成功都難!
上市之後,物美先後以託管、聯合、兼并等方式整合了北京超市發、京北大世界、天津大榮等全國20多家商業企業的400多個網點,吸收原國有職工近萬人,企業規模迅速再壯大,張文中也因此成為中國零售行業的標誌性人物。
【「冤案」從天而降】
在2004年的福布斯大陸富豪榜上,張文中以1.25億美元身家名列第125位。這是物美上市以後對張文中最有力的「嘉獎」。
此後,物美更加高歌猛進地馳騁於中國傳統粗放的零售業,一度佔據了北京1/3的零售市場份額。2006年上半年,物美還先後斥資3.74億元收購了美廉美超市,以1.767億元控股寧夏新華百貨,甚至一度計劃將卜蜂蓮花(泰國正大集團旗下企業)的部分門店收入囊中。
不料,風頭最勁之時,卻出了足以致命的大事情。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12月25日,河北省衡水市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張文中犯詐騙罪、單位行賄罪、挪用公款罪,並向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次年,10月9日,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處張文中有期徒刑18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
張文中對此不服,提出上訴後,2009年3月,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依然維持一審判決,對其單位行賄罪、挪用資金罪的定罪量刑和詐騙罪的定罪部分保持不變;繼續認定張文中犯詐騙罪;僅有改動的是刑期——執行有期徒刑10年。
擴張的野心,戛然而止!
在2006年,張文中因涉上述行賄案件而被帶走調查,董事長一職也不得不辭去。物美瞬間失去「靈魂人物」。
張文中的身陷囹圄,坊間流傳的是受到2006年原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的腐敗案影響。
傳言中,張文中在創業初期就已經和劉志華有交往,後來更有著不同尋常的關係。物美收來的不少國有商業資產,據說也都是從那位副市長手裡拿到的,而物美通過租賃、合作、託管等方式與國有商業企業的合作,也埋著「暗雷」。
這些合作的具體操作方式是,合作方將網點摺合成資金入股,物美以現金入股,經營權歸物美所有,大家共同分紅。這一招,令物美撬動了大量傳統商業資產,為其全速擴張帶來了巨大動力。在當時,張文中也曾津津樂道地將其詮釋為:
「物美的發展正是抓住了國有商業企業改革給民營企業帶來的商機,採取了恰當的戰略」。
對於張文中所背負的「罪名」——「詐騙、單位行賄、挪用資金案」,當時一直存在爭議,其辯護律師曾稱,「對張文中一審判決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方面存在嚴重錯誤。」
儘管如此,張文中和他領銜的物美,還是由此陷入了「逆境」……
【重創的物美錯失良機】
沒了老大,日子還得過。
張文中入獄後,物美聯合創始人吳堅忠收到來自董事會的書面文件,由他接任物美集團董事長的職務。
創辦物美以來,作為「一把手」的張文中,像強勢的國王一樣把持著物美的運轉。他喜歡在每周逢雙日子的清晨6點半帶領高管巡店;而極具書生氣質的吳堅忠,則更像「宰相」的角色——睿智而低調,平和而穩健。
強勢的「國王」離開後,溫潤的「宰相」面臨的是巨大的挑戰。
「所有的人都沒有思想準備,很多計劃不得不擱淺了。」比如:物美此前與花旗集團訂立的新股配售協議突然被終止——已經設計好的8600萬美元的融資計劃因此破碎。
更為棘手的是,物美採購部每天的電話都被供應商打爆。
關鍵時刻,溫和的吳堅忠做出一個狠絕的決定:「只要有供貨商失去信心要求提前結款,物美一律立即結算,但對此類供應商也有一個條件,即結款後永遠不要再與物美做生意。」
他的邏輯很簡單:一個對物美失去信心的供應商,很難再維持合作。
最終,他賭贏了這一把。指令傳出,居然沒有一家供應商要求物美提前結款。
最難的一關,總算開了一個好頭。
這歸結於吳堅忠的有力策略,也有賴於物美原本就有著堅挺的發展基因。
張文中早就認識到,「零售業也是高科技企業」。
改革開放初期,傳統的觀念認為,零售似乎就是「投機倒把」,倒買倒賣,沒什麼科技含量,但在依靠超市信息管理系統創業起步的張文中眼裡,零售業一旦有些規模,就必須藉助先進的現代計算機管理系統來展開運行。也因為此,物美率先在國內零售業運用POS系統、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還通過了ISO9001國際管理體系認證。
「管理就是個系統工程,是張很大的網。」張文中說,沒有高科技手段很難做到。而他早年的「發明成果」——專為超市設計的管理信息系統,恰好為物美奠定了科技含量的基礎。
在物美集團,除了張文中這個靈魂人物以外,其「博士高管團隊」也相當厲害。資料顯示:接任張文中董事長一職的吳堅忠是來自美國密歇根大學公共政策的博士後;時任高級副總裁的李鳳江是德國科隆大學經濟學博士,在加盟物美之前,他是歐倍德中國區總裁;還有另一位高級副總裁蒙進暹,則是北京科技大學工學博士出身。能夠吸納這些學歷深厚的人,是因為張文中為他們描繪了一個「足夠大的平台」,可以「共同干一番事業」。
而張文中早在1994年就曾經作過兩個預測:一是到2000年中國將出現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零售企業;二是到2011年中國會出現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的零售企業。
現在來看,他的預測富有遠見。2011年,同是零售出身的蘇寧實現了938億元的營收,接近千億大關。這是時代潮流所賜予的,也是中國零售企業奮進的結果。
然而,讓身處獄中的張文中無比遺憾的是,物美因他而遭受重創,也進入了下行道。
「儘管由於技術、人才、管理和經驗的基礎紮實,我弟弟張斌帶領物美團隊苦苦支撐,企業才沒有垮掉,但失去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張文中日前在亞布力論壇上著實坦承這一事實。
現在的零售業,顯然已經是天翻地覆了,不僅有蘇寧、國美等老零售巨頭積極謀變,而且更有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滲透到線下,攪動了整個零售市場煥然一新—— 「新零售」「智慧零售」「無界零售」,新名詞層出不窮,新業態亦花樣百出……
物美,在這場零售變革大潮中明顯落伍了。
【重啟「狼性」之路】
但也許,創始人的回歸有望重啟物美「狼性」之路。
在亞布力論壇露面時,張文中誠懇地透露了自己出獄後的工作計劃:「我立即投身到用技術促進中國零售的革命中去,環境變了,行業變了,技術革命正風起雲湧,必須用新的改革創新方式審視一切。我們以技術變革為導向,以商業本質為基礎進行一系列創新。」
在吳忠堅擔任董事長的幾年間,物美著實低調很多。而再次受到關注,是物美2016年的私有化退市以及近兩年的門店升級,包括與多點的合作。
物美似乎又開始重新活躍於零售江湖了。
當時,物美在短短兩個月順利完成了私有化從港股退市。理由是,盈利狀況受到日益上漲的人工及租金成本和源自線上線下運營商競爭的不利影響,其實私有化的目的是為了更方便地進行併購,也就是說——「通過擴大規模而產生協同效應及權衡集團盈利性和發展規模」。
事實上,物美的收購步伐一直沒有停下。
2013年,物美曾經試圖收購卜蜂蓮花而沒有成功;2014年,物美商業以14億元的高價,拿下百安居七成股權,在國內零售領域引起不小的震蕩。退市後,物美在開店擴張方面重燃「狼性」本色:2016年新開大賣場42家,較2015年在開店數量上翻了一倍。
在外資零售巨頭大幅關店之際逆勢擴張,物美有什麼底氣?
答案正緣於張文中對待零售布局的前瞻性預判和實際行動,早在2000年,物美就已利用互聯網平台進行商品訂貨和管理,也是北京第一家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採購、管理的連鎖企業。
而近兩年,物美與多點的合作就是進一步科技化的產物。雙方聯合推出的「自由購」,從2017年4月開始在物美北京中關村店測試,一出手就瞄準了最新的科技應用場景。
所謂「自由購」,是指把傳統購物變成用多點App掃描商品條形碼即挑選商品,然後生成電子購物車、進行線上支付、出場時工作人員只需校驗代表支付成功的條形碼這個新的購物方式,整個過程輕鬆快捷,可大大節省顧客的排隊等待時間。
同年9月,物美北京聯想橋店「變身」,升級成為「新零售業態門店」。筆者在超市看到,除了各類新鮮蔬菜、生活用品、米面糧油等常規商品以外,在生鮮品類上,物美還開始發力,像帝王蟹、波士頓龍蝦、三文魚、美國牛排等高端美食可現場進行加工。顧客在購物結賬時,也都可以使用手機自助支付。
▲攝影:朱麗
可以說,「多點+物美」的全渠道模式正在生成,加速布局。
不過就當下來看,相比於阿里試水線下的盒馬鮮生,永輝超市推出的「超級物種」,以及京東線下生鮮超市7FRESH的搶眼之勢,物美的「新零售業態門店」還有不小的差距。但也表明了這家傳統商超巨頭要讓自己變得年輕化、科技化。
科技賦能傳統商超,關鍵在於效率提升。
公開數據顯示:在與多點Dmall會員打通不到一年的時間,物美超市會員增長超過了過去22年的總和,而且會員平均年齡年輕了3歲。在短短不到兩個月內,物美控股的新華百貨就實現了旗下實體會員卡向多點電子會員200萬的轉化量,轉化率高達50%以上。
創始人的戰略決策,往往能夠決定企業走向何方。以上諸多舉措,都與張文中的經營理念密切相關。尤其是收購,明顯帶有張文中時代的操盤「痕迹」。
【「人生是一場奮鬥」】
出獄後,很多人建議他移居國外,過平靜安逸的生活,但張文中說不,物美需要他。
「人生是一場奮鬥,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企業家存在的價值就是奮鬥。」張文中感慨道,「作為企業家,企業是永遠的希望,即使高牆鐵窗的阻隔,企業家的靈魂必須與企業同在。我時刻清醒自己不能倒下,自己的精神和信念是支撐企業存在的根基。」
▲物美或將重回張文中時代
精神和信念如何不垮?
根據張文中的描述,在他被關押期間,最悲慘、最無助、最絕望的時候是靠讀書度過的,用心、用腦讀書,是人走出苦海、脫離困境活下去的最重要途徑。
「讀書更是我堅守信念、抗擊孤獨、磨鍊意志、增強智慧、追求卓越的生活方式。關押期間,我一共讀了幾百本書,許多是英文原著,英文水平比原來又有了很大的提高。」據他介紹,有一次田溯寧去看他,一下送了他30本書,他至今收藏。
令人不可思議的還有,他在監獄和看守所里搞科研,居然取得了4項專利,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
3月9日下午,最高法院院長周強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披露了「張文中案」最新情況:2018年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已開庭審理此案,將擇期宣判。
張文中說,「褚老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前輩,企業家心中的企業家,他古稀之年再次創業,是我的榜樣。」由此可以斷定,無論宣判結果如何,物美都會重回他的時代。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