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篇】第八篇·高祖所屬·守關中將·都昌侯·將軍朱軫

都昌,古地名,原地址在今山東省巨野縣昌邑村。

《讀史方輿紀要》第三十五卷有載:

都昌故城在縣東北。漢置都昌縣,在今昌邑縣界。

再如《漢書·地理志》所載:

北海郡,景帝中二年置。屬青州。都昌,有鹽官。

總之,都昌,為漢初所建,歸屬齊國境內,然,其到底是否為都昌侯朱軫所屬,這裡也沒有明確標註為侯國,故而,目前還無法準確分辨。

都昌侯朱軫,其封侯記錄如下:

以舍人前元年從起沛,以騎隊率先降翟王,虜章邯,功侯。《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雖然說,這段記載非常簡略,但是其中所顯示的信息,卻極為怪異,為何?

首先第一句話,簡單的說明了朱軫的來源,舍人身份,可能是劉邦的朋友,也可能是曾經認識的人,總之,其在剛加入劉邦麾下時便是舍人的身份,說明其人與劉邦的關係非凡。

而朱軫是在前元年於沛縣開始追隨劉邦的,雖然說這個前元年無法定論,但從後面記錄的「從起沛」,便可以看出,朱軫就是在劉邦於沛縣起義時加入到劉邦麾下的。

並且,舍人的身份也說明了朱軫在劉邦麾下的不凡,畢竟,當年曹參、夏侯嬰等人也不過就是類似舍人的這種身份。

然,接下來的記載卻真的是很怪異了。

簡單翻譯就是:朱軫作為一隊的騎兵隊長,身先士卒,先迫降翟王董翳,而後又俘虜章邯,由此封侯。

老實講,看到這段記載時,筆者就一個感受,太史公是不是寫錯了?怎麼會有這麼多不合理的記載?

第一,朱軫為什麼是個隊長?

朱軫作為從沛縣就開始的老人,而且還是身份不一般的老人,卻在劉邦成為漢王后回軍攻三秦時,僅僅只是一個隊長?

這個隊率,古人有過解釋:

顏師古注引如淳曰:「隊率,軍中小官。」

的確,說是隊長可能有點誇張,但反正是個領兵超不過百人的小官。

如此,朱軫到這時還是個這麼小的小官,可能嗎?大漢朝那麼多從沛縣出來的老人,哪個到此時不是已經成了都尉一級的中高級軍官了?而朱軫卻還是一個隊率,這反差也太大了點吧?

第二,章邯是被活捉的嗎?

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史記·高祖本紀》

如上記載,明明是漢軍用水淹了廢丘城,然後才攻下了廢丘,章邯遂自殺。他明明是自殺的,怎麼就被朱軫給虜了?

虜,獲也。《說文》

這裡說的很清楚,就是俘獲的意思,那麼,現在的問題來了,到底章邯是怎麼死的?

第三,之後的朱軫到哪裡去了?

假如上面的記載無誤,那就是說,朱軫一個隊長就俘虜了兩王,那麼其人如此勇悍,難道不更應該委以重任嗎?

然而,根據這上面的記載,以及筆者從《史記》和《漢書》中查找,居然再就找不到一條有關朱軫建功的記載了,那麼為什麼?

對於以上三點問題,筆者只能說,目前還無法準確定論,只能是依據史書的記載,找一個相對合理的解釋來完整的敘述朱軫的一生:

首先,朱軫是於沛縣起義之時就加入了劉邦的麾下,這沒錯。

其次,朱軫在漢軍東征入三秦之時還是一個隊率,這也沒錯,但是,請大家看清楚朱軫此時的隊率前面那個字,騎,所以,事實上此時的朱軫是騎兵隊率。

然後,按照接下來的記載,朱軫先降翟王董翳,這一點,可以參照這一處記載:

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史記·高祖本紀》

如上記載,漢二年,劉邦與大將軍韓信領軍入三秦,先敗章邯,而後進攻塞王和翟王,接著就是包括河南王在內,三個諸侯王一起投降了劉邦。

然,雖然史書上記載的是三王一起投降的,但,總該有個先來後到的,否則,朱軫就不會只降服了一個翟王董翳了。

故而,從史書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漢軍在擊敗雍王章邯後,先攻塞王司馬欣,很顯然司馬欣並未做多少抵抗便投降了,接著就是翟王董翳。

如此,既然是朱軫率領騎兵迫降了董翳,那麼,筆者就假設一個場景:

當時,三秦諸王,雍王章邯已敗,並且被漢軍牢牢的圍困在了廢丘;而塞王司馬欣則也是投降了漢軍,如此,剩下的一個翟王董翳,即使不投降,也定然是猶豫的。

那麼,朱軫會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呢?

按照先前朱軫是劉邦身邊的舍人,也就是親近之人。

由此筆者推斷,在三秦之王一敗一降的情況下,劉邦遂令朱軫領一支騎兵衛隊去見翟王董翳,向其說明情況,並試圖讓其投降。

很顯然,朱軫成功了,所以,這裡的記載才會是「以騎隊率先降翟王」。

而後虜章邯,就筆者認為,此時的朱軫已然不是隊率,或者說,朱軫從始至終都不是隊率,為何?

因為就筆者認為,剛才董翳投降事件中,定然不是朱軫在戰場上抓獲的,因為如果對漢軍和翟王董翳發生了衝突,那史書這裡肯定會有相關記載的。而直接在章邯兵敗後,董翳就降了,便說明當時肯定是沒有發生戰事,至少是沒有大的戰事,那麼,如果是小規模的不值一提的戰事,身為諸侯王的董翳又怎麼可能被朱軫迫降呢?

如此,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朱軫只能是作為特使迫降了翟王,才能讓其在史書中記下這麼一筆功勞,否則,筆者實在是找不到其他理由。

由此,這裡的隊率,其實並不是朱軫的職務名稱,而是單指此時朱軫帶領一隊的騎兵去見翟王的這個事實。

那麼,這裡的情況就是這樣的:朱軫這裡作為特使迫降翟王時,只是單單帶領了一隊的騎兵,便犯險入翟國,所以才會被太史公記錄為了「以騎隊率降翟王」。

由此,假如以上這個推論成立,那麼其後虜章邯的事也就好解釋了。

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史記·高祖本紀》

以上,是章邯最後的結果,看上去是自殺的,貌似和朱軫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正如筆者曾一直強調的,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不是孤立,都是有其前因後果的。

如此,就要給大家看清楚章邯自殺前的狀況:

漢王之敗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敗後乃獨得孝惠,六月,立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櫟陽,諸侯子在關中者皆集櫟陽為衛。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史記·高祖本紀》

如上,這才是完整的記錄:

漢二年,劉邦於彭城戰敗,主力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家人幾乎全部失散,唯獨長子劉盈在其身邊。而關於這點,多說幾句,也得虧是夏侯嬰當年拚死保住了劉盈,不然,早就被劉邦給扔了。

所以,安全之後的劉邦,為了後方的穩定,也同時為了漢政權的穩健,未免再發生這樣子嗣丟失的事情。劉邦遂下令封賜長子劉盈為太子,讓其駐守櫟陽,坐鎮關中,而其自己則領主力駐紮滎陽,以抵擋項羽兵鋒。

由此,在之後,才發生了漢軍用水淹廢丘,導致章邯自殺的事件。

那麼,按照此前的情況,在漢一年時,漢軍擊敗章邯後將其包圍在了廢丘,但是可能因為廢丘城堅固易守,故而漢軍難以攻陷。所以,劉邦才留下一支軍隊繼續包圍章邯,而自己則率領漢軍主力出擊西楚。

到彭城之戰後,漢軍主力盡損,而關中所留之軍也必然不多,由此才讓章邯能一直與漢軍相對峙。

最後到太子劉盈坐鎮關中後,劉邦下令關中以櫟陽為中心進行防衛,所以說,此時關中的武裝力量還是以太子劉盈作為核心的。但,太子劉盈此時畢竟年幼,才不過幾歲,所以,大事上應該還是有丞相蕭何把持。

那麼,現在的情況再聯合朱軫的記載,筆者便有了下面這麼個假設:

漢二年,劉邦於彭城大敗後,退守到滎陽,同時下令封賜長子劉盈為太子,並讓劉盈以太子的身份坐鎮關中。而劉邦在讓劉盈去關中時,定然是會派得力幹將去輔佐的,為何?因為此時的關中還有章邯那麼個定時炸彈,而章邯是何人,劉邦不可能不清楚,所以派遣得力幹將去幫助太子劉盈,是必然的事情。

如此,看當時情況,諸如周勃、曹參、灌嬰、樊噲等一眾虎將都已經被劉邦派去隨大將軍韓信征戰諸侯了。所以此時劉邦能用的人就著實不多了,而再看看劉邦身邊能用的人中,無疑,也就只有那位從沛縣起就跟著他,後又在平定三秦時立下大功的朱軫,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論關係,朱軫一直跟著劉邦,自然是劉邦的嫡系部署,故而讓其輔佐劉盈,至少是放心的;同時,朱軫率領一小隊人馬就敢去見翟王董翳,並將其迫降,也能看出董翳的才幹,有勇有謀,妥妥的一大將之才。

由此,劉邦遂令朱軫帶領一支偏師以作為太子的護衛,隨其入駐櫟陽以鎮守關中。同時,此時的朱軫從各方面來說,雖然史書中沒有記錄,但此時必然也是將軍了,由此才符合他的身份和職務。

故而,也就是接下來的故事,漢軍與章邯在廢丘對峙了快一年,卻始終沒有個結果。但是隨著朱軫的到來,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到用水攻的,反正就是滅了章邯。

所以,史家才在朱軫的記錄中的加了「虜章邯」三個字。

而這三個字分開的解釋就是,朱軫攻章邯,以水淹之,其眾投降,章邯遂自殺。

由此,這就將所有記錄都連上了。

再其後,朱軫解決掉章邯的問題後,應該就是一直作為劉盈的護衛,留守關中。所以也就沒再參與什麼戰爭,所以也就沒有了其他功績,而史書中給其能記錄在冊的功績,也就只有迫降董翳,滅章邯這兩條記錄了。

六年三月庚子,朱軫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公元前201年,漢高帝六年三月庚子日,朱軫以功受封都昌侯。

元年,剛侯率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公元前187年,漢少帝元年,朱軫病逝,漢庭念其功績,為其謚號,嚴侯。

以上,便是都昌侯朱軫的一生。


下圖,為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漢書》中關於朱軫的記錄(影印版):

推薦閱讀:

項羽不理,劉邦不愛,一段漢國版「隆中對」,改變了歷史
西漢軍制
王昭君因宮廷畫師的緣故而被選中送去和親是確有其事嗎?

TAG:楚漢戰爭 | 西漢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