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兄弟悲劇,誰之過?

封面P站ID52723164

原文首發於新浪微博,有刪改

題記

朱諾號輕巡洋艦(CL-52),以悲劇的「沙利文五兄弟」而聞名。美國受此慘案影響,最終提出了僅存者政策(Sole Survivor Policy)。

遊戲《戰艦少女R》中的朱諾,對沙利文似乎很是看重

遊戲《碧藍航線》中的朱諾,做夢經常看到五個人

然而,國內很少有人去探究發生此次「慘案」的原因。要知道,從朱諾號在11月13日11點被潛艇伊-26擊沉,到21日才總共救起了10人。這其中的救援情況,值得我們去深究。

沙利文五兄弟:約瑟夫、弗朗西斯、阿爾伯特、麥迪遜、喬治

背景知識

職位全稱、縮寫及在職者:

美國艦隊總司令(艦總司):歐內斯特·J·金海軍上將(1944年12月17日晉陞為海軍五星上將)

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艦總):切斯特·W·尼米茲海軍上將(1944年12月19日晉陞為海軍五星上將)

南太平洋戰區及部隊司令(南太司):小威廉·F·哈爾西海軍中將(1942年11月26日晉陞為海軍上將,1943年3月15日南太平洋部隊改組為第三艦隊,1945年12月11日晉陞為海軍五星上將)

南太平洋航空部隊司令(南太空司)兼第63特混部隊司令(63特司):奧伯瑞·W·菲奇海軍少將(1944年8月1日以海軍中將軍銜任海軍作戰部主管航空的副部長)

南太平洋兩棲部隊部隊司令(南太兩司)兼第62和67特混艦隊司令(62特司和67特司):里奇蒙德·凱利·特納海軍少將(1943年8月15日擔任太平洋艦隊兩棲部隊司令,1944年3月7日晉陞為海軍中將,1945年5月24日晉陞為海軍上將)

第61特混艦隊司令(遠征軍)兼第16特混艦隊司令(61特司和16特司):托馬斯·C·金凱德海軍少將(1943年1月3日任北太平洋戰區司令,1943年6月9日晉陞為海軍中將,1943年11月26日任第七艦隊司令,1945年4月3日晉陞為海軍上將)

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西南太總):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上將(1944年12月18日晉陞為陸軍五星上將)

特殊稱呼與實際含義:

Bleacher漂白劑=湯加塔布Tongatapu

Button紐扣=聖埃斯皮里圖Espiritu Santo

Cactus仙人掌=瓜達爾卡納爾島Guadalcanal

Huddle抱團=恩代尼Ndeni

Ringbolt環首螺栓=圖拉吉Tulagi

Roses玫瑰=埃法特Efate

1942年7月的南太區和西南太區戰略態勢圖

南太平洋戰區與西南太平洋戰區分界線:南太平洋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在索羅門群島的分界線為東經159度,恰好位於瓜島以西。

南太區與西南太區的劃分:東經159度

朱諾號大致沉沒位置

朱諾號沉沒前的情況

海倫娜號在1942年11月14日的報告:

(1)朱諾號情況:

根據朱諾號在11月13日早發來的戰鬥損傷報告:

從朱諾號,時間:121840,到海倫娜號

魚雷命中導致前輪機艙和鍋爐室進水,艦艏下沉4英尺,估計航速18節,進水得到控制,所有前部鍋爐艙的人陣亡,無TBS,無ECM,除了不久陀螺儀恢復工作。

(2)接下來收到關於編隊位置的如下信息,回復「收到」:

從朱諾號,到海倫娜號,時間:122145

希望保持在你艦的右方以提供相互防空支援並可以快速向右轉,現在只有一軸和一個不確定的陀螺儀可用。

遊戲《戰艦少女》中的海倫娜(改造),對自己的雷達和夜戰都很關注

斯特雷特號在11月22日的報告:

2、攻擊時情況

d)在此編隊內除弗萊徹號外所有船隻都在1942年11月13日早上的戰鬥中受損。斯特雷特號只能維持21節。朱諾號在前輪機艙遭到雷擊,船頭下沉數英尺。由於這種情況朱諾號在舊金山號右後方。舊金山號嚴重受損,斯特雷特號不清楚其情況。奧班農號在早間依然在編隊中,但隨後被送去傳送緊急無線電信息。奧班農號由於聲音設備無法使用而無法在反潛護衛中沒有作用而被選到執行此任務。奧班農號最大速度23節。

時間表

  • 6點15分,斯特雷特號加入到海倫娜號、舊金山號、朱諾號、奧班農號和弗萊徹號,奧班農號報告所有聲音設備失效。斯特雷特號在4330位置保持反潛崗位,弗萊徹號則是在4030位置,圓形間隔1000碼。
  • 8點09分,奧班農號接到如下信息並離開編隊:

從海倫娜號,到奧班農號,信息:在場所有船隻,122007

電文大致內容是到南緯9度50分、東經161度30分處傳達信息,在大約10點於南緯10度20分、東經161度03分重新加入

  • 9點50分,斯特雷特號有聲音接觸。她通過通用燈光信號和TBS進行報告。斯特雷特隨即發動緊急深水炸彈攻擊,其他船隻則是完全轉向至開闊地帶。攻擊效果不明。該次接觸報告為潛艇,因為得到了明顯的水中聽音器效應。這艘潛艇可能不是1小時10分鐘後發動攻擊的潛艇。
  • 10點35分,在右後方的雲中看到數架不明飛機。根據標準做法,反潛陣馬上接近變為至2000碼防空陣。設定一級戰備狀態和Afirm狀態。飛機很快消失,無法辨認。斯特雷特號命令反潛掩護,繼續普通位置。
  • 10點58分,斯特雷特號在反潛掩護崗位並繼續mike sail and baker第二狀態。

奧班農號在1942年11月13日的戰爭日誌:

早間戰鬥詳見作戰報告。4點08分加入舊金山、海倫娜和弗萊徹。不久斯特雷特和朱諾加入。位於「必需號」海峽東南。7點把軍醫和看護兵轉移到舊金山號。8點離開特混大隊向東航行為第67.4特混大隊傳送信息。10點17分開始返回。15點26分重新加入艦隊。注意朱諾號不在陣列中。航向真方位角135度,航速18節,目的地紐扣,Z字航行。20點改變主航向為110度。

遊戲《戰艦少女》中的奧班農,然而在歷史上的那時候,她尚未有談「幸運」的資本

朱諾號遇襲沉沒情況

日軍視角(伊-26):

1942年11月13日:第一次瓜島海戰

……

(夜戰中)萊曼·K·斯旺森上校的輕型防空巡洋艦朱諾號被一枚魚雷命中左舷側,在前鍋爐室的附近。爆炸使甲板塌陷,火控機電計算機失效,失去電力。巡洋艦掙扎前進,速度勉強保持在18節。早晨,朱諾號艦艏下沉約12英尺,重新加入美軍船隊,並以之字航向於舊金山和兩艘驅逐艦向東南航行。

橫田稔中佐升起了伊-26的潛望鏡。突然,看到了舊金山號。11點01分,他發射三枚魚雷。魚雷沒有命中舊金山號,但有一枚繼續航行,近失海倫娜號。另一枚則是命中了朱諾號左舷中部,在前夜遭到命中的地方的附近。1分鐘後,彈藥庫爆炸把朱諾號炸成兩半,多數人因而被炸死。8473噸的朱諾號在20秒內於南緯10度33分,東經161度03分沉沒。

第67.4特混大隊並沒有停下來搜救倖存者,這是因為朱諾號的突然沉沒和其他潛艇襲擊的風險。朱諾號600人中有約115人在爆炸中倖存,然而數天內搜救工作居然都還沒開始(就像是兩年多後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那樣)。8天後,只有10人被救起,沙利文五兄弟不在其中。

11月14日:早上橫田稔中佐報告發現兩艘驅逐艦。6點54分發現一架敵機,使其下潛。該天晚些時候,該潛艇暫時被一艘驅逐艦驅逐,很可能是弗萊徹號。

11月29日:伊-26到達特魯克,其擊殺由於缺乏對目標的辨認而無法確認。該月早些時候,小松輝久中將宣布潛艇部隊將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指揮以組織起對瓜島日本陸軍部隊的補給系統。

遊戲《艦隊collection》中的伊-26,「尼姆」

美軍視角

海倫娜號在1942年11月14日的報告:

1、朱諾號遭攻擊時間1942年11月13日11點01分(時區-11),地點是南緯10度34分06秒、東經161度04分00秒,主航向真方位角180度,航速18節,Z字航行8號計劃。

南緯10度34分06秒、東經161度04分00秒

2、遭到攻擊時情況:

a)船隊主航向真方位角180度。編隊順序:海倫娜號(帶領)、舊金山號,朱諾號根據要求在舊金山右後方約800碼,因為該艦僅用一軸難以航行。反潛掩護由在左前方的斯特雷特號和右前方的弗萊徹號負責。船隻根據8號計划進行Z字航行,航速18節。

b)天氣。上午較後時間,少雲、高積雲,70%,表面能見度無限制。

c)海面平靜,風向真方位角95度,風速10節。

d)特殊情況。詳見「沉沒前情況」一章。

3、遭到攻擊情況: 11點編隊主航向真方位角180度,航速18節,Z字航行,八號計劃。該計劃要求在11點右轉15度到真方位角195度,編隊正在轉彎,此時朱諾號被命中。朱諾號在舊金山號右後方(見圖)。11點後數秒,海倫娜的6號20毫米機炮(位於後面的4號5英寸炮座)向高位瞭望員報告稱「在相對方位角260度發現水中波動」談話者報告波動看起來像由鼠海豚所引起的普通波動。四號40毫米炮炮座(位於左舷後部)的水面瞭望員看到魚雷航跡和垂直尾鰭經過水中。報告魚雷正駛向舊金山號。一號40毫米炮座的指揮儀操作員看到魚雷航跡經過船尾。朱諾號此時在轉右。相信魚雷命中了她左舷尾部。

4、當魚雷命中時發生巨大爆炸,空氣滿是殘骸,不少都很大塊。沒有明顯的小爆炸,整艘船在一團黑色的黃黑色和棕色的煙霧中消失。爆炸後數分鐘殘骸在編隊上方掉落下來,讓人誤以為是高空水平轟炸。

5、在收到看到魚雷的信息後船隻加速到最大航速並撤離該地域。沒有對潛艇的目視和聲音接觸,由於只有兩艘護航的驅逐艦、損毀的船隻和朱諾號的完全消失,在該區域沒有進行搜索,而是馬上撤離。在11點21分,把該情況報告給一架B-17,通過目視接觸,並將其轉發給南太司。

6、損害總結——朱諾號完全被摧毀。

海倫娜號關於此次情況的圖示

海倫娜號艦長在1942年11月15日的報告:

四個重要決策之四: 11點01分朱諾號中雷沉沒(如資料f),是否返回搜索倖存者?

當時情況是舊金山號和海倫娜號只有損傷的斯特雷特號和弗萊徹號護航。奧班農號在約8點15分發送如資料j的信息,15點30分才回來。現有護衛船隻很少,無法繼續承擔進一步的風險。無聲音和目視接觸。先前奧班農號請求空中掩護的內容已經被我們收到,而在11點21分發現一架B-17並發送附錄D的信息。該信息被飛機收到,但顯然並未轉發給南太司。

  • 資料f為海倫娜號在11月14日的報告(見上文)
  • 資料j為電文122005

海倫娜號發送至南太空司的電文122005:

以下屬於67.4特大的船隻以15節航速、航向方位角175度航行:海倫娜、舊金山、朱諾、奧班農、弗萊徹、斯特雷特。海倫娜為最高級船隻。因為所有船隻都受損,請求最大幅度的空中掩護。8點位置:南緯10度,東經161度05分。

  • 附錄D:海倫娜號發給一架B-17的信息

朱諾號於11點09分在緯度(南緯)10度32分經度(東經)161度02分遭雷擊沉沒。有倖存者在水中。報告南太司。

遊戲《碧藍航線》中的海倫娜,有著內心脆弱的一面,總是依靠著手中的雷達

弗萊徹號戰爭日誌: 11點02分,南緯10度33分、東經161度03分,朱諾號遭潛艇雷擊而爆炸。

遊戲《戰艦少女R》中的弗萊徹(改造)

舊金山號戰爭日誌: 11點01分朱諾號被一枚(可能兩枚)經過本艦的魚雷命中,詳細內容在作戰報告中提及。不過序列號為00118b的報告已經遺失。

遊戲《戰艦少女R》中的舊金山,從台詞來看顯得很traditional

斯特雷特號在11月22日的報告:

11點01分,朱諾號發生巨大爆炸。整艘船馬上變成了一團黃色、黑色和灰色的煙霧。大塊殘骸扔向空中數百英尺。當煙霧消散是整艘船消失了。沒有看到任何碎片。沒有看到生還者。全部東西在朱諾號沉沒的時候好像都「吸進去」了。

剩餘船隻高速撤離該區域。沒有搜救生還者嘗試,沒東西可保證。船隻在有潛艇的水域中非常危險。有報告稱在「必需號」海峽發現一艘敵戰列艦、一艘敵巡洋艦和四艘敵驅逐艦,航向真方位角125度,航速20節。我們的船隻在戰鬥中嚴重受損,需要兩艘驅逐艦護衛。

斯特雷特號此時無聲音接觸,可能是因為她剛剛在21節航速時從防空陣位轉為反潛陣位。

11點25分,一架B-17在編隊附近。海倫娜號向該飛機傳送一條信息。相信該飛機看到爆炸並將馬上傳達所需報告。

14點30分,奧班農號出現並在不久重新加入編隊,位置在海倫娜號前方1000碼,聲音設備依然無法使用。

斯特雷特號關於此次情況的圖示

遊戲《戰艦少女R》中的斯特雷特,光有魚雷可不一定行

朱諾號遇襲之後

原始報告用斜體字表示

請注意:索羅門群島與珍珠港兩地有時差。

第63特混部隊有:

仙人掌航空隊:VT-8、第67驅逐中隊、第339戰鬥機中隊、第11重轟炸機大隊

第14海軍陸戰隊飛行大隊:VMF-112、VMF-121、VMF-122、VMSB-131、VMSB-132、VMSB-141、VMSB-142、VMF-212、VMO-251

第25海軍陸戰隊飛行大隊:VMJ-152、VMJ-253

11月13日

海倫娜號發送至南太空司的電文122005: 以下屬於67.4特大的船隻以15節航速、航向方位角175度航行:海倫娜、舊金山、朱諾、奧班農、弗萊徹、斯特雷特。海倫娜為最高級船隻。因為所有船隻都受損,請求最大幅度的空中掩護。8點位置:南緯10度,東經161度05分。

哈爾西中將隨後向麥克阿瑟上將發電文122238,要求後者馬上準備起飛18架B-24前往聖埃斯皮里圖等南太區所屬基地。哈爾西隨後又向金凱德少將發電文122301,要求後者帶領16特艦北上掩護受損艦船並保持在南緯11度40分以南。不過哈爾西似乎並不僅僅知道海倫娜等船隻,不知道他從什麼途徑得知波特蘭號的情況的。

南太司發送至太艦總的電文122314: 瓜島區域夜戰的空中或水面情況尚未有細節。波特蘭號後部被一枚魚雷命中,方向舵卡在右滿舵。食米鳥號(AT-131)進行拖曳。另一組船隻最高級為海倫娜,其他為舊金山、朱諾、奧班農、弗萊徹、斯特雷特;該組船隻報告全部都有受損並向南以15節撤退,當地時間8點時位置為南緯10度,東經161度05分。亞特蘭大號自當地時間4點24分向瓜島發布緊急電文「需要支援」之後,再無任何消息。現在亞特蘭大號和五艘驅逐艦下落不明。

隨後,波特蘭號向哈爾西等上級拍發了電文122322,該電文發送至南太司並抄送給第67特混艦隊司令、第67.4特混大隊司令、太艦總和艦總司,說明了波特蘭自身的情況和周圍的情況,包括亞特蘭大和庫欣。

122322電文具體內容

13日11點01分,朱諾號被潛艇擊沉。

當時的弗萊徹號副艦長以及斯特雷特號上的C·雷蒙德·卡爾霍恩均在回憶當中表示這之後的確有一架美軍轟炸機在上空經過。前者甚至敘述了當時海倫娜號向那架轟炸機打信號燈。我們不妨來看看:

弗萊徹號副艦長約瑟夫·C·威利:

接下來,好像是在一個小時內,頭頂上有一架來自西南太區(司令是麥克阿瑟)的飛機,海倫娜號用閃光燈傳達了很長的一條信息,說了朱諾號沉沒的事實和發生的地點。在飛機盤旋的時候,有時候我們能看到海倫娜號的閃光燈,有時候能看到飛機上收到信號的燈光。這花了點時間但最終飛機還是接收了信息。後來我才知道,這還包括了向南太司轉發信息的指示。後來我也知道這些信息並沒有到達。

記住日軍可以通過無線電探向器探測到範圍內的無線電傳輸信號,並迅速做出反應,這就是為什麼胡佛上校把奧班農號派到聖克里斯托瓦爾島以北傳送前夜的作戰初步報告。他知道途中有潛艇,但並不願意用無線電報告潛艇而暴露自身位置。

你的信件提到那架飛機是架B-17(美國陸軍航空軍)。我不太清楚那時西南太區是否有B-17。我模糊的印象是一架「解放者」(B-24),不過你的資料來源更可靠些。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條信息怎麼就消失了?我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答案。

約瑟夫·C·威利,攝於1992年

斯特雷特號上的C·雷蒙德·卡爾霍恩:

我返回射擊指揮儀的時候我們的瞭望在右舷水天線上看到了兩次爆炸,我們推斷那是日本潛艇射向「朱諾」號的魚雷中的兩條行駛到航程盡頭後自毀。顯然這艘潛艇正好在合適的時間處在合適的位置上(或者說對我們而言倒霉的位置)。我們使彈藥艙保持注水狀態,編隊現在也開始走「Z」字航線。一架B-17出現在頭頂上為我們提供警戒。

「朱諾」號沉沒後現場最高指揮官胡佛上校並沒有派遣軍艦去搜索可能的倖存者,自考沃德艦長以下的我們全體船員都對這個決定沒有異議。理由很清楚:大家幾乎都明白不會有什麼倖存者,如果派船返回搜尋不但徒勞而且有再次蒙受損失的危險。擊沉「朱諾」號的日本潛艇應該還在附近,沒準正準備對前去救援的驅逐艦下手。

2011年時的C·雷蒙德·卡爾霍恩

在實際上,這架轟炸機是B-17,而且當時這架飛機的駕駛員羅伯特·吉爾中尉還講述了當時的情況:

當時飛機上的無線電操作員Arvid Einer中士沒法收到無線電,機組一時無法知道下面的艦隊發了些什麼。些許時間後,Einer終於是破譯到一些文字了:「遭雷擊」、還有具體方位。實際上,機組先前也看到了一團黑霧,雖然得到的信息只是隻言片語,但至少已經知道是怎麼回事了。由於上頭嚴格要求保持無線電靜默,吉爾選擇了不馬上把這條無線電信息傳到聖埃斯皮里圖,而是選擇了前往亨德森機場。亨德森機場有PBY,圖拉吉有魚雷艇,可以很好地執行搜索救援任務。而這架B-17還有些更緊急的任務。

不久,這架B-17飛過了倖存者上方,數了數,有一百多個;然後這架飛機先掉頭飛行,並把相關信息通過信號閃光傳給了海倫娜號艦長。隨後飛機前往瓜島。兩次飛越倖存者上方的時候,機組都沒有想到給他們救生筏或補給。隨後這架B-17發現了一艘潛艇,該潛艇很快下沉,他們都相信那就是擊沉朱諾號的那艘潛艇。

在這架B-17嘗試在亨德森機場降落的時候,機場上的人員卻要求他們取消降落,因為機場即將遭受空襲。飛機只好取消降落繼續飛行,卻差點墜毀。接下來,機長決定繼續執行上級要求的任務。在瓜島水域上空飛了大約兩個半小時後,機長決定返回聖埃斯皮里圖報告有船沉沒的事。在第三次飛越倖存者上空的時候,機組人員終於想起了投下救生筏,裡面還有些物資——不過離那些倖存者們似乎太遠了,他們拿不到。

飛機降落後吉爾馬上到他所屬的第11重轟炸大隊總部報告有船沉沒的事,向上屬的情報官告知他可以知道的東西,然後那位上尉就只是說「好」。但實際上,沒人關心這件事情;這只是成為了日常報告中的一部分,在「不明項目」中的第六項,也是最後一項。根據飛機的無線電報務員所述,那位上尉告訴他:他較晚才把那份「緊急優先權」的文件發到寇蒂斯號(AV-4)上的總部,而且他還把那份文件跟後來收到的其他一堆文件放在一個包里,然後用普通快遞送到那裡。他用「缺人手」來解釋「不用特殊快遞」,但並未解釋為何沒用無線電進行通報。當然,吉爾這位陸航人也沒有直接把這個消息通報給海軍的軍官。

羅伯特·吉爾陸軍中尉

11月13日晚上10點,胡佛用TBS向麥考利號(AP-10)上的特納通報朱諾號被擊沉的事。

南太空司:11點30分,1架PBY離開紐扣為從仙人掌出發到紐扣的海倫娜號、舊金山號、朱諾號和3艘驅逐艦提供反潛掩護。一架B-17於13點10分在南緯10°05′東經160°35′發現1艘潛艇,航向130度。

南緯10度05分,東經160度35分

太艦總除了收到122005電文外,還收到了「仙人掌」發送至南太司並抄送至南太空司、67特司、努美阿等的電文130428,大意是仙人掌航空隊在瓜島附近所看到的情況。

130428電文具體內容

太艦總在當日戰爭日誌中僅僅描述了敘述了當天發生海戰的情況。

太艦總發給艦總司的電文如下:

122037電文

11月14日

第67.4特混大隊駛入聖埃斯皮里圖,並直接向哈爾西通報當下船隻(電文140535)——胡佛以為特納和哈爾西兩人都已經知道了這事情。隨後胡佛向菲奇提交了相關的書面報告。菲奇說沒有收到B-17傳達的朱諾號被擊沉的消息——他既沒有收到下屬的消息,也沒有收到特納的消息。但他即使當下已經知道了這事,也還沒有進行緊急的救援行動。

海倫娜號發送至南太司的電文140535: 67.4特大船隻在當地時間14日16點30分到達聖埃斯皮里圖,船只有:最高級海倫娜,還有舊金山、弗萊徹、奧班農、斯特雷特和布坎南(DD-484)。

南太空司:2架PBY在5點離開紐扣為第67.4特混艦隊提供反潛掩護。在夜間返回到紐扣。2架SOC在5點離開紐扣為正在返回紐扣的第67特混艦隊的運輸艦提供空中掩護。

太艦總收到的信息:

舊金山號發送至太艦總、南太司、17特司並轉發至南太空司和海倫娜號的電文141058,其中說到了自身的損傷情況。

141058電文具體內容

海倫娜號發送至南太司並抄送至太艦總、67特艦和南太空司的電文141406: 你的140925已收到。朱諾號於14日11點09分(時區-11)在南緯10度32分東經161度02分被潛艇擊沉。11點21分該信息通過目視通訊傳送給一架巡邏的B-17。12點15分布坎南號從特納艦隊加入至本艦隊中。

海倫娜號發送至67特司並抄送至艦總司、太艦總、南太司等的電文140001:該電文為11月13日發生的所有戰鬥的簡要,其中包含朱諾號被擊沉一事。

140001電文第一部分

140001電文第二部分

太艦總當日戰爭日誌:(海倫娜)在0點09分(Z/14,時區+14)日軍潛艇擊沉了朱諾號,位置南緯10度32分,東經161度02分。

11月15日

到了15日早上,哈爾西還沒有發現朱諾號已經沉沒;而特納則是把這條信息發給了尼米茲了。哈爾西看了看到達船隻的名單,發現沒有朱諾號,於是直接問剛剛到達聖埃斯皮里圖的特納。剛好特納收到了一份來自於巡邏機的消息:60白人在水中,位置南緯10°30′,東經161°04′,時間14日11點(時區-11),投放一個黃色的救生筏。於是特納向哈爾西發了電文142333。哈爾西此時非常憤怒,他覺得尼米茲會就此問責他。哈爾西總是要求下屬拯救倖存者,哪怕要冒風險,因為這會提振士氣。於是哈爾西命令米德號前往該區域營救(電文142202)。

南太司發送至米德號(DD-602)的電文142202: 以最高航速前往南緯10度30分、東經161度05分的區域營救可能是朱諾號的倖存者並前往聖埃斯皮里圖。

其他有關電文:

海倫娜號發送至南太司的電文141406:

朱諾號於當地時間14日11點09分在南緯10度52分、東經161度02分被潛艇雷擊而沉沒。當地時間12點15分布坎南號從特納的艦隊加入至此。

海倫娜號發送至南太司的電文141827:

修改電文141406為「朱諾號於當地時間13日11點09分被潛艇雷擊而沉沒」。當地時間14日12點15分布坎南號從特納的艦隊加入至此。

62特司發送至南太司的電文142333:

67.4特大並未嘗試營救朱諾號倖存者。建議驅逐艦在明天凌晨抵達現場。瓜島有航空配合。建議米德號在完成炮擊任務後執行此任務。

米德號發送至南太司的電文150145:

15日早對瓜島岸邊的3艘敵運輸艦炮擊。在炮擊前敵人應該已上岸完畢,發射600發炮彈,無抵抗。離開時運輸艦燃燒。在薩沃島外營救了沃克號的副艦長、5軍官和129士兵,以及普雷斯頓號的10軍官和121士兵。所有人都在圖拉吉下船。

米德號發送至南太空司的電文151130:

在16日黎明離開圖拉吉,9點在聖克里斯托瓦爾外接觸到倖存者。重新加油準備前往聖埃斯皮里圖。Kopara號(AK-62)在圖拉吉並卸載。

吉爾再次執行任務,再次飛越倖存者上方,大概也就剩100個了。隨後飛機截到消息,他才發現,海軍竟毫無行動!於是吉爾回到基地後再次報告,但還是老樣子;同時吉爾向戰友們發泄了他對海軍的不滿——但他並沒有向更高層報告。

南太空司:無有關內容

在得知朱諾號沉沒的消息後,哈爾西命令胡佛到努美阿進行「審問」,隨後把後者解職並叫來了菲奇、特納兩位少將和威廉·L·卡爾霍恩中將(太平洋艦隊勤務部隊司令)討論這位艦長的決策。海倫娜號在11月15日的報告(該報告發送給尼米茲,還分發給了金、哈爾西和特納)很有可能就是給他們看的。

11月16日

南太空司:一架B-17於6點在南緯11°20′東經165°20′發現1艘潛艇。1架PBY在13點27分離開紐扣到環首螺栓為波特蘭號提供搶險設備。飛行員接受指令於17日在薩沃島、San Jorge、旺烏努島(Vangunu)和倫內爾島之間的水域對倖存者和上岸的飛行員進行搜索。

11月17日

米德號也執行了上級所要求的任務,在17日的時候該艦到了要求的區域進行搜索,瞭望員看了下,啥都沒,也沒要求飛機搜索。於是這艘驅逐艦徑直返回到了聖埃斯皮里圖,晚上7點向哈爾西報告:「19點(時區-11)到達紐扣。根據南太司電文150653要求進行搜索,無發現。搜索區域聖克里斯托瓦爾島Achard點Jackson角以西到東經160度54分。沒有殘骸,Achard點以南油跡15海里。」

11月18日

收到上述信息後,哈爾西這天向菲奇發了如下信息:「在聖克里斯托瓦爾島和瓜島以西搜索生還者。可以用肖和尼古拉斯作為營救船隻。」

雖然數架飛機發現生還者並進行報告,但依然沒有人優先進行營救,沒有PBY降落;沒有飛機盤旋在生還者上空以為其他船隻進行指引;只有一艘船隻被用來搜索——而且還是要先完成一個優先度更高的任務。

當天,吉爾再次從聖埃斯皮里圖起飛,這次他並沒有收到任何要去搜索生還者的指示,也沒有收到要指引米德號進行搜索的指示。他再次飛到生還者上空,居然還發現他們還在那裡!這時候大概只剩50個了。後來他第三次進行報告,但還是老樣子。

南太空司:11月18日15點45分PC船在Segond水道西邊入口巡邏時發現一艘潛艇,潛艇遭到PC船和2架OS2U的深水炸彈攻擊;觀測到油跡和木頭殘骸。潛艇相信已沉沒。肖號(DD-373)和尼古拉斯號(DD-449)在16點被派遣出去作為獵殺船隊。無結果。陸軍觀察哨(紐扣)於4點30分在南緯15°45′東經167°05′觀測到潛艇下潛。一架B-17於18日7點10分在南緯9°12′東經159°發現1艘潛艇。

遊戲《碧藍航線》中的尼古拉斯,可不能天天宅啊,任務可很繁重呢

11月19日

在19日,生存者們終於看到了一架PBY,後者投下了一些物資,但還是太遠……後來,一架PBY前往搜索。駕駛PBY的麥克威廉姆斯上尉向總部報告發現生還者並投放物資,並等待直到沒有燃油而返回。本來執行救援任務的巴拉德號出現了延誤。於是另一架PBY前往指引,勞倫斯·B·威廉姆森上尉是飛行員。飛機19日上午5點半起飛,到了下午5點準備返航的時候,終於發現了生還者,於是向總部通報,並得到了回復:「巴拉德號正在趕往。保持位置直到23點30分巴拉德號到達。」最終飛機選擇水上降落。部分生還者到了PBY上面。

南太空司:2架PBY(3V37-4V37)在5點從紐扣起飛,在仙人掌以南區域進行特別搜索,南緯11度以北,東經160度至161度之間。在南緯11°10′,東經161°55′發現3個救生筏,內有12人,其中5人被PBY(3V37)救起,天氣阻止了營救其他人的努力。同樣的飛機和巴拉德號(DD-267)將在11月20日繼續搜索。1架PBY(1V37)在聖克里斯托瓦爾島東南端外區域進行特殊搜索,目標是11月18日13點30分報告的在南緯10°58′,東經162°18′發現的3名倖存者。巴拉德號如果在該區域也將進行營救。

11月20日

早上,巴拉德號終於趕到並救上了部分生還者。

南太空司:從環首螺栓執行任務的2架PBY(3V37-4V37)在巴拉德號協助下繼續在聖克里斯托瓦爾島外搜索倖存者。巴拉德號在owaraha島根據PBY(1V37)的所指引的位置救起了2位倖存者。

11月21日

PBY在找到了游到岸上的最後3人。

哈爾西決定把胡佛撤職。大概與此同時,吉爾也受到了審問,當然他把他所經歷的一切都向一位海軍上校敘述了。最終,人們才發現吉爾報告的複印件;而原件顯然沒到總部,或者是丟失了。

南太空司:2架PBY繼續搜索11月19日最後看到的在救生筏上的7人,相對於聖克里斯托瓦爾島bagarai點的位置為:方位角200度,距離20海里。無結果。PBY在9點30分於聖安娜島(santa ana island)營救了3人(朱諾號)。

11月22日

南太空司:2架PBY(1V37和2V37)繼續在聖克里斯托瓦爾島外搜索倖存者,無結果。

11月23日

海倫娜號艦長更替:吉爾伯特·C·胡佛上校卸任,查爾斯·P·塞西爾上校就任。

結局

斯普魯恩斯對此事的評論是(1943年2月18日):

朱諾號的沉沒是最為不幸的。在場護航驅逐艦不足(2艘),無法建立合適的反潛陣,當時由於先前遇到了空襲,他們還在從一個相互距離很近的陣型變換成反潛陣。當時沒有船隻救援以及後來沒有其他船隻和飛機聯合搜索是遺憾的。

本次海戰後,哈爾西決定把胡佛上校撤掉。於是海倫娜號艦長變成了另外一位驅逐艦高級指揮官——查爾斯·P·塞西爾上校。

而金凱德少將在16特艦的日子也走到了盡頭,他被哈爾西上將調到了67特艦。16特司則是由剛剛才到南太區的弗雷德里克·C·謝爾曼少將擔任。不過金凱德顯然對這樣的待遇極為不滿意,選擇了自行離開;後來他得到了尼米茲上將的關照,當上了北太司。不過哈爾西這次的調動可能也使金凱德跟哈爾西結下了梁子。

在1943年2月18日的總結報告中,斯普魯恩斯指出金凱德本可留在離瓜島到更近的地方,並且至少回收企業號飛行大隊的一部分,然後在華盛頓號和他自己的重巡洋艦支援下消滅敵軍負傷和落伍的船隻。

至於胡佛,哈爾西或許至此對他怨氣難消。

雖然,在哈爾西於1947年與別人合作編寫的自傳《哈爾西的故事》中說:「我發現我做了不公正的判決。我認識的胡佛的決定是是為了勝利。於是我告訴海軍部,要求他們讓胡佛恢復作戰指揮,並說讓他在我手下服役我會高興的。這樣撤職的恥辱必定無法完全抹去,但我還是很高興他的官方記錄還是清白的。我對整個事件感到深深的遺憾。我說,他並沒讓這件事影響我們的私人關係,證明了他的人格。」

可是,Dan Kurzman在他的著作中卻提出了質疑:

尼米茲同情胡佛的選擇,但並沒有把這個「污點」抹去,斯普魯恩斯告訴了原因:那就是給哈爾西個面子。

胡佛曾經給他的一位朋友,即將擔任哈爾西參謀長的羅伯特·B·卡尼,提出了他的希望——抹去「污點」,讓他再次出海戰鬥。當卡尼真的向他的新上司提出哈爾西當年的事情的時候,哈爾西用當初尼米茲的口吻,說是他的指揮官建議的,也不想讓那些人失望。不過哈爾西最後還是說自己會給人事局寫封信,讓他恢復職位的。當然胡佛並沒有恢復任何海上戰鬥職位。

戰後,胡佛以少將軍銜於1947年退役,在某次返回紐約的火車上,有個軍官跟他說哈爾西就在隔壁車廂,問他是否願意見他。胡佛說道,「如果他願意見我的話,就讓他來這裡。」兩個人終究沒有再次見面。

——試想,哈爾西作為五星上將,哪裡有可能「委屈自己」去見一位軍銜遠比自己低的人呢?單是這個理由就已經足夠讓哈爾西最後作出這樣的選擇了。

胡佛本人也因為朱諾號沉沒一事而受到了心理上的創傷——畢竟,隔壁朱諾號上的眾多生命,包括他的老朋友斯旺森上校,以及沙利文五兄弟,是他揮之不去的陰影。

後記

最後,我們介紹以下幾位人物吧。這樣的話我們或許就能體會到這些小人物的心境了。

萊曼·K·斯旺森(Lyman Knute Swenson)是美國海軍軍官學校1916屆畢業生,在1941年10月1日時為大西洋艦隊下屬的第17驅逐艦分隊司令,軍銜是中校。他在1942年2月14日升任為上校,擔任新服役的防空輕巡洋艦朱諾號(CL-52)的艦長。他最終於1942年11月13日隨艦共命運。

萊曼·K·斯旺森

吉爾伯特·C·胡佛(Gilbert Corwin Hoover)是美國海軍軍官學校1916屆畢業生,在1941年10月1日時為大西洋艦隊下屬的第25驅逐艦分隊司令,軍銜是中校。隨著二戰的爆發,他前往太平洋作戰,主要在第17特混艦隊作戰,軍銜已為上校(第2驅逐艦中隊司令)。在1942年4月2日時,他指揮第17.5.2特混中隊,有莫里斯(DD-417)、西姆斯(DD-409)、拉塞爾(DD-414)。在1942年5月6日時,他指揮第17.5.4特混中隊,有莫里斯、安德森(DD-411)、哈曼(DD-412)、休斯(DD-410)。在1942年6月2日時,他指揮第17.4特混大隊,有莫里斯、安德森、哈曼、拉塞爾、休斯。他在1942年9月25日就任海倫娜號艦長,11月23日離職。後一直在岸上工作,最終在1947年以少將軍銜退役。

吉爾伯特·C·胡佛

查爾斯·P·塞西爾(Charles Purcell Cecil)是美國海軍軍官學校1916屆畢業生,在1941年10月1日時為太平洋艦隊戰鬥部隊下屬的第11驅逐艦分隊司令,軍銜是中校;這個分隊有四艘驅逐艦,是格里德利(DD-380)、莫里(DD-401)、克雷文(DD-382)、麥考爾(DD-400)。在1942年2月16日時,他已經以上校軍銜擔任第17.4特混大隊司令,指揮安德森、哈曼、西姆斯、休斯、沃克(DD-416)。在1942年3月10日時,他擔任第11.7.2特混中隊司令,指揮安德森、西姆斯、哈曼、休斯。在1942年4月2日時,他擔任第17.2.2特混中隊司令,指揮安德森、哈曼、休斯。在聖克魯斯海戰時,他以第5驅逐艦中隊司令的身份擔任第16.4特混大隊司令,旗艦是波特號(DD-356),該特混大隊有波特、馬漢(屬驅9分隊)、驅10分隊(庫欣、普列斯頓DD-379、史密斯DD-378、莫里DD-401、卡寧厄姆DD-371、肖DD-373);其中,波特號在該次戰役中沉沒。在1942年11月23日,他擔任海倫娜號艦長,一直到該艦在1943年7月6日沉沒。1944年6月晉陞為少將。他在1944年7月31日時在前往太平洋艦隊勤務部隊司令部時因飛機失事而喪生。

查爾斯·P·塞西爾

為什麼那本書說胡佛跟斯旺森的關係很好?同班同學,能不好嗎?就像是弗萊徹和菲奇之間良好的關係一樣;當然1906屆的畢業生除了弗萊徹和菲奇,還有卡爾霍恩、戈姆利、老麥凱恩、諾伊斯、德雷梅爾、陶爾斯。

遲到的紀念

保羅·艾倫手下的RV Petrel號繼在2018年3月4日(3月5日公布)發現列剋星敦號(CV-2)沉船遺迹後,又在2018年3月17日(3月19日公布)發現了朱諾號(CL-52)的沉船遺迹。

美軍戰鬥報告中的列剋星敦號(CV-2)與朱諾號(CL-52)的沉沒位置對比

https://www.zhihu.com/video/959568147234213888

參考資料

1、海倫娜號,關於1942年11月13日清晨在瓜島北海岸的戰鬥(第三次薩沃島海戰)的作戰報告。海倫娜號艦長(吉爾伯特·C·胡佛上校)編於1942年11月15日。

2、海倫娜號,關於特混中隊遇襲和朱諾號沉沒的報告。海倫娜號艦長編於1942年11月14日。

3、斯特雷特號,關於朱諾號沉沒的報告。斯特雷特號艦長(傑西·G·考沃德中校)編於1942年11月12日。

4、弗萊徹號、舊金山號1942年11月戰爭日誌。海倫娜號1942年11月戰爭日誌。

5、南太司、南太空司1942年11月戰爭日誌。

6、太艦總1942年11月戰爭日誌(序列號03825,時間1942年12月29日)。

7、太艦總「灰皮書」

8、Information Bulletin No.5 - Battle Experience: Solomon Islands Actions, December 1942-January 1943之中的Chapter 32: Torpedoing of the USS Juneau, 13 November, 1942

9、Kurzman, Dan (1994). Left to Die: The Tragedy of the USS Juneau. New York: Pocket Books. ISBN 0-671-74873-4.

10、Nihon Kaigun

11、Photo Archive Main Index

12、Fleet Organization Home Page

比較遺憾的是沒留意到並下載得到米德號(DD-602)和巴拉德號(DD-267)的戰爭日記和作戰報告。


推薦閱讀:

美軍「全球鷹」無人機墜毀在吉林,是被中國導彈擊落的嗎?
對台出售薩德和F-35,特朗普在是跟北京「叫價」嗎?
非洲國家的海軍有航母了嗎?

TAG:太平洋戰爭 | 美國海軍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