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37年,旗插160多國,他在世界揚起一個中國大牌
中國企業在世界舞台站多高,中國人的頭就能揚多高。
文 / 華商韜略 畢亞軍
2月26日,以展現TCL及李東生與中國改革開放同行,成就全球化中國品牌為核心的大國品牌紀錄片《時代》在CCTV-1正式開播;27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十大權威媒體同時刊發了TCL和李東生向偉大時代致敬的巨幅廣告……
1987年,飛利浦總部大樓前,第一次到歐洲的李東生被深深地震撼並自我設想:「什麼時候我們才有機會做出這樣的全球化公司?」
當時,TCL還是一個研發只是敲敲打打的小廠;當時,中國依然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當時,他的設想,簡直是「痴心妄想」……
【大時代的大國大牌】
2017年,全年累計實現銷量2377.4萬台,同比增長15.9%,繼續穩坐中國行業龍頭位置並在全球位居行業前三。而且,這個全球前三的「全球」含金量是:
在北美市場佔有率接近10%,緊隨三星、Vizio,超越LG,位列第三;在歐洲遍銷20多個國家,市場佔有在法國衝進前三,品牌認知在德國達到72%;在亞太市場的菲律賓、泰國、越南、澳大利亞等,市場佔有也在前五的位置向上攀登……
這是TCL多媒體業務的最新成績單。
在電視帶動的全球品牌提升下,TCL其他家電業務也都成績不俗。截止2017年上半年,空調業務已出口超過160個國家,在南美、亞洲和非洲,銷量位列中國出口排行第三,在中東、歐洲分別位列中國出口排行第四和第五……
這讓TCL成功捍衛了自己在家電產業的領軍人地位,但TCL早已超越傳統家電的邊界。大眾視線之外,它在面板產業的深耕也已碩果累累,不但為整個中國電子信息業爭奪世界提供著基礎性保障,也以每年數十億凈利潤為自身的全球品牌擴張提供著後盾。
1987年,為招商引資前往荷蘭考察的李東生,曾在飛利浦大樓前設想「什麼時候我們才有機會做出這樣的全球化公司?」並立下宏願:「我們還年輕,我們要努力追趕。」
那是他第一次訪問歐洲,也是他第一次切身感受世界級企業的力量和榮光。當時,TCL還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廠;當時,成為全球化公司,對李東生,乃至整個中國企業界來說都只是遙遠的夢想,甚至是「痴心妄想」……
而今,30年的時光走過,TCL已在全球擁有7萬名員工,26個研發機構,22個製造基地,通過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機構在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其版圖已與將近130歲的飛利浦不相上下。
和當年的飛利浦作為國家名片向世界展示著荷蘭的形象一樣,如今的TCL也已是中國的一張名片,在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現著中國智慧、力量、價值、氣質和精神。
2013年,TCL冠名了好萊塢中國劇院,這是該劇院自1927年建成以來首次與企業進行冠名合作,從那時開始,TCL品牌持續在好萊塢大片,甚至印度寶萊塢大片曝光。也是2013年開始,在頂尖世界性行業展會、活動中,TCL都是引人矚目的中國力量,並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獎和媒體讚賞。
2017年,為貫徹落實「品牌強國」的國家戰略,CCTV-1綜合頻道推出了《大國品牌養成記》(簡稱「大國品牌」)系列專題片,李東生和TCL的《路》第一個登場,分享了自身推動品牌全球化的探索、經驗和成果。TCL的全球化也同步進入嶄新階段。
2017年IFA展期間,TCL在法國、德國、波蘭等國同時掀起品牌推廣高潮。
2017年底,TCL全球創意投影廣告則在美國紐約、法國巴黎、德國柏林、英國倫敦、澳大利亞悉尼和義大利羅馬六大世界級著名城市同步閃耀。
2018CES期間,李東生再次向世界媒體強調,成為世界級知名品牌是TCL努力的方向。
現實比夢想更輝煌,這是李東生和TCL數十載奮鬥之後的成就寫照。
這成就,得益於改革開放創造與提供的巨大發展機遇,更得益於他和TCL主動融入時代洪流,把握時代機遇並承擔時代使命。
【與時共進40年】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新時代的開局之年。從改革開放一直走到新時代而且一直與時共進,走在前沿的企業和企業家不多。李東生正是這不多之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尤其擔任TCL總經理,以彩電業務沖入中國企業一線陣營以來的幾十年,中國企業界的頭部陣營是換了又換,與之同台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但他一直都在,越站越高。
1977年,鄧小平在第三次復出不久就一錘定音:「今年就恢復高考」,緊接著,中國開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廣東惠陽(現惠州),20歲的李東生因此命運改變。
從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工程系畢業後,李東生被分配到家鄉,組織上給了兩個選擇:一是科委,二是公安處的通訊科,但他兩個都沒選,而是向組織反映:能不能給我一個去企業或者工廠的機會?理由是:「不想把辛苦學到的一身技術荒廢了」。
就這樣,李東生成了中國首批13家中外合資企業之一——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的第43名員工,也踏上在時代中成就自我,並以自我成就成為時代貢獻者的征程。
不到兩年就當上車間主任後,李東生和TTK一起迎來一個重大考驗:TTK港方股東退出,公司業務面臨斷頓之危。
上下思謀新出路之際,李東生對比香港電話的普及,前瞻到了改變自己,也改變TTK的第一個時代性商機,推動TTK成立了TCL通訊設備有限公司轉向電話機生產,方才28歲的他則坐上了TCL總經理位置。
TCL品牌就此起步。
再之後,李東生又擔任惠陽工業發展總公司引進部部長,負責為政府招商引資,飛利浦就是在那期間以全球化大集團的威武震憾了他。
當時,在家電等諸多稍微有些技術含量的領域,好的品牌都是國外的,這讓學技術的李東生心有不甘。
「要有自己的品牌」,因此成了他的新目標,這也是當時整個社會的時代渴望。
90年代初,李東生帶領TCL跟隨香港貿發局的展團參加了美國拉斯維加斯電子產品展銷會(即CES),行走在TCL只有9平米的地攤式展位與國外大型企業品牌的大舞台之間,他進一步有了要創造一個世界知名品牌的雄心。
從那裡回來不久,鄧小平南巡講話,更加激發出民族工業和企業家的創業激情,李東生則開始了更深入的調研思考,尋找著實現品牌大夢的新機遇。
當時,伴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彩電為代表的家電市場日益蓬勃。在小尺寸彩電已供大於求的局面下,前瞻到大尺寸彩電必然興起的李東生,以品質和外資品牌差不多,價格卻只有外資品牌一半的「TCL王牌大彩電」,代表民族品牌與外資品牌分庭抗禮,短短几年就衝進國內彩電業一線陣營,也由此開啟了TCL的品牌時代。
再之後,TCL便一直行走在產業和時代的前沿,緊扣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的脈搏,接軌世界產業發展與變革的潮流,不斷從一個領域拓展到另一個領域,從國內向國際進發。
1993年,TCL搶抓資本市場發展的時代新機遇,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國內通訊和家電企業中率先上市的先鋒,並在香港設立了子公司;1994年,TCL推出國內第一部無繩電話;1996年TCL兼并了香港陸氏公司彩電項目,開創國企兼并港資企業並使用國有品牌之先河。1997年,李東生又帶領TCL率先改制,成為惠州市首家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試點企業。業務上,則相繼進入電腦、電工等領域並成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跟隨時代跑步進入手機領域。
TCL快跑之際,產業更迭和時代進步也是日新月異。新世紀前夕,全球經濟一體化加速,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並與世界經貿往來越來越緊密,加入WTO也已是大勢所趨……
李東生和TCL又再次領先而動。
1999年,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李東生則把心裡埋藏多年的夢想變成了TCL的正式目標:創建世界級的中國企業。
【改變歷史的進擊】
2004年,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廣東省,在國家「走出去」大戰略之下,力推名牌戰略,明確TCL要領銜廣東13家企業沖頂世界名牌。
TCL的一個新時代也由此開啟。
是年,李東生先後收購了傳統CRT(顯像管)電視鼻祖,生產出世界第一台彩電的世界500強企業法國湯姆遜的全球彩電業務,以及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阿爾卡特的全球手機業務。
這是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史上的開創性舉措,其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這也是一個放到任何企業家面前都會額頭冒汗的巨大冒險,李東生知道風險,但還是幹了。讓他去冒險的,有當年在飛利浦總部、在拉斯維加斯站台的夙願,有一參加工作就行走國際舞台的底蘊支撐,更多則是他對時代趨勢的判斷,對擁抱和創造未來趨勢的主動探索與承擔。
李東生認為,成為世界級企業,既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民族復興的必須。既是大勢所趨,那就儘早走出去,哪怕是交學費,當學生,也要儘早把本領學會。
「大家覺得是不是應該把國內市場再鞏固得好一些才往外走,但我覺得可以同步做,如果全球化太晚,可能會有更好的產業基礎,但這個機會就不一定有了,另外全球化需要相當的經驗積累,投入代價,包括時間成本這是少不了的。」
審視日本電子信息產業的整體規律,李東生的結論也是,所有最終的大企業都是全球化企業,而只是守著本土的,都已萎縮了成專業性或者配套支持性的公司。索尼董事長出井伸之也曾跟他講,「中國是很大的市場,這是好事,也是壞事,這會使中國企業不太願意走出去,因為本土市場比較舒服」並且鼓勵他「走出去」,創立全球性品牌。
李東生認定,這也是科技無國界,全球市場越來越一體化的必然趨勢,甚至他預判,在此趨勢下,產品、技術和品牌不能全球化的企業,本土市場也終將失去。
因而1999年提出創建世界級的中國企業之時,李東生就借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東亞貨幣大幅度貶值,中國生產成本相對上升,TCL以來料加工為主要形式的出口訂單大量流失的「危」,帶領TCL在成本更低的越南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彩電生產基地,開始了海外布局。
到2004年,其越南試水已獲得成功,而且還把海外觸角延伸到半個東南亞,乃至印度、俄羅斯,可謂是已有相當的全球化經驗。但這個在中法兩國領導人見證下籤訂協議的歷史性收購,讓李東生收穫了史無前例的榮耀,也一度帶給他史無前例的挑戰。
除了常規性全球化擴張難題,李東生真正的麻煩是,彩電行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CRT迅速轉型到平板時代。他原本的計劃是,以中國人的製造力與湯姆遜的品牌、技術、營銷渠道疊加,儘快佔領歐美主流市場,完成對CRT的最後幾輪全球收割,而後用此積累揮師攻向平板電視獲得徹底的勝利,甚至他還制定目標:要在18個月內扭虧為盈。
但李東生看到了彩電業要從CRT轉向平板的技術迭代趨勢,卻沒想到它會這麼快到來,以至於不給他轉身的時間。18個月限期滿,TCL得到的是成立20年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緊接著,便是李東生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全球化的重創之後,國內市場也受到牽連,一些高管紛紛離職,媒體質疑和追問應聲而起。
股東大會上,向來都被表揚的李東生第一次被點名批評了,《福布斯》中文版則乾脆將中國上市公司(主要指非國有上市公司)最差CEO的第六名留給了他。
而收購的當年,他可是登上美國《財富》雜誌封面並被授選為年度「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的人;也是被美國《時代》周刊和CNN評為「200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名商界領袖」的人,更早已是中央電視台的年度經濟人物。
最困難的時刻,安靜的李東生爆發出巨大力量。他發表反思文章《鷹的重生》,以鷹的蛻變比喻TCL的全球化挫折,強調「中國企業要成長為受人尊敬的企業,全球化是必由之路」,他把150多名高管帶到延安,在寶塔山下立下「堅定變革決心、成就全球領先」的誓言。
2007年,一度幾個月瘦下20多斤的李東生終於走出了困境。當年,TCL終以3.6億元的盈利脫掉了虧損帽子。此後,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大勢如期而至,早就練出本領的TCL越走越順,一度被認為是失敗的收購,終成為今日TCL全球化打下紮實根基的英明之舉。
「我們是差一點就成了先烈。」多年來,李東生從未從方式方法上停止對這次跨國併購的反思,但其方向和立場卻從來沒變:
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樣做。
2008年,龍永圖曾與李東生在一檔節目中對談,肯定終於將國際併購打成勝仗的TCL:「這證明中國企業是可以走出去的。它對中國企業的自信心建設,意義重大。」
「我們都非常感謝TCL,感謝李東生所作的努力。」龍永圖說。
【堅守實業,堅決創新】
過去30多年,李東生對TCL的定位和使命可以用三個鐵了心來總結:鐵了心地要打造世界級企業並創造世界知名品牌;鐵了心地要通過堅守實業來成為世界級企業和品牌。
還有一個,是鐵了心地重視科技創新,既包括科學技術,也包括經營創新。
1987年,飛利浦給李東生的最大震撼就是其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它光是研發部門就有一萬多人。」李東生回憶,「當時TCL的研發也就是10來個人敲敲打打,這給我很大震撼。」
TCL的追趕之路,也是從技術開始。
追到今天,TCL已在全球擁有26個研發中心,10餘個品牌聯合實驗室,7000餘名技術研發人員。這歸功於李東生捨得為研發投入,TCL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占銷售收入的4%以上。
在其支撐下,截止2016年底,TCL已累計承擔國家級項目85項,主持、參與制定了國際、國內技術標準200餘項;累計獲得國家、省部級以上獎勵165項,其中包括2016年紅點設計大獎、2017CES「年度全球顯示技術創新大獎」等世界性大獎。
專利方面,截止2017年第三季度,TCL的專利申請總量已達44889項,其中申請中國專利29577件,美國專利7124件,PCT專利8188件,專利授權總量已達14814項,其中中國專利已授權12640件,美國專利已授權2174件。
這為TCL在激烈競爭中贏得主動權提供了保障,也讓其開創了很多行業第一,中國第一,並在很多領域從世界性技術的跟隨者變成引領者。比如,TCL的彩電核心技術曾獲美國國家電視學院艾美獎,這是中國公司歷史上首次獲得該獎項;TCL自主研發的「增強型液晶電視數字視頻動態背光控制」技術,也是國內外首創,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其他產品領域,比如空調,冰箱,手機,TCL同樣創舉多多。最近10來年,其科技創新更從產品技術端攻到上游材料端,並在國家產業戰略層面承擔了更大的使命和責任。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實體經濟面臨重大考驗,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更為迫切。但在TCL所處電子信息產業,卻全行業遭遇著「缺芯少屏」突圍艱難的困境,彩電業更是年復一年地被日韓面板巨頭扼住咽喉,既難掌握產業主動權,也無法贏得核心價值和利潤。
已走出跨國收購困境,圖謀打響國際新征戰的李東生,從TCL自身發展的需要,從民族產業基礎支撐的高度出發,投資數百億成立華星光電,揮師進軍面板產業,持續投入和攻堅,終讓TCL成了中國大陸唯一在半導體顯示領域掌握了「面板—模組—整機」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的彩電製造企業,也為中國本土產業整體向上進攻奠定了戰略性基礎支撐。
通過這一新突破,TCL在其核心產業之一的顯示領域也建立起全球性的領先技術和規模實力。目前,公司已在建立TFT-LCD產業和LTPS產業的競爭優勢的同時,實現了在OLED顯示材料、QLED顯示材料、印刷OLED和印刷QLED器件等技術方面的突破。
為了堅守實業,1997年,已是TCL董事長的李東生被推薦為惠州市副市長候選人,但他拒絕了。也是為了堅守實業,當很多人建議他把巨額資金投入房地產,他也拒絕了,然後在包括京東方等面板廠持續燒錢、燒錢,燒錢還看不到希望的巨大風險中投資了華星光電。
李東生堅信實業是中國經濟的脊樑,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基礎。
當實體經濟遭遇重壓,世人對製造業漸失信心之際,他登上中央電視台向全社會發出「未來全球創新和發展的中心在中國,只有不懼風浪,堅守實業,才能撐起中國經濟的脊樑」的呼籲,為突圍中的中國實業助威。最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他也一直力挺中國製造,呼籲國家要引導更多資金投入工業領域,在稅收和社保上為企業減負。
但和很多把實體和虛擬,製造業和互聯網對立起來的實業人不同,在對「虛擬經濟」,對互聯網的批判中,卻從沒聽到過李東生的聲音。堅持科技創新的他堅守實業,也擁抱虛擬,他主張軟硬結合,主張集中一切優秀成果發展和升級,去打造更先進的實體經濟。
早在1999年,TCL就推出了中國第一台網路電視,由其研發的TCL HiD299e型家庭信息顯示器,更開創了我國彩電網路化的先河。之後,TCL便長期軟硬兼施齊頭並進。2014年,李東生又主導TCL推出雙+轉型,即智能+互聯網、產品+服務新戰略,在一些同行抱怨被新經濟衝擊時,主動成了融入並引領新經濟的製造業先鋒。
通過這一戰略的貫徹,TCL的產品如今已基本實現了智能化,既給用戶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體驗,也讓公司產品和品牌持續高端化。2017年前三季,TCL的智能電視銷售均價提升已高達19.3%。由TCL推出的人工智慧小T,在多項專業測試中,其感知、認知、服務、學習功能都被認為已與蘋果的Siri有得一拼,甚至還具備Siri做不到的功能。
智能製造方面,華星光電的生產環節已實現「無人車間」,100%自動化生產,多項指標提前達成《中國製造2025綱要》設定的國家指標,並被工信部確定為面板製造企業中唯一一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近年來,TCL還率先在美國矽谷設立研究所,並與香港及內地多所頂尖高校在半導體顯示技術、智能製造、AI、大數據、5G等領域攜手合作……
依託「雙+轉型」的基礎,闊步全球化19年後,TCL如今已確定了「全球化智能產品與互聯網應用與服務的企業集團」的新定位,李東生甚至提出新目標:3—5年後,要在智能製造領域超越三星。一些人對這個目標並不看好,但他自己信心十足。
超越日韓,這是李東生等在日韓企業腳底下頑強崛起的這一代中國電子信息企業家做了幾十年的一個夢,努力了幾十年的一個目標。
大家一起上,這也是李東生認為目標能夠實現的根基。「中國的追趕並不只是單個企業的追趕,而是整個中國企業群體的追趕……我們有很多中國企業、品牌在國際市場一起在崛起。」李東生堅信,中國電子信息和家電產業,一定能夠超過三星,而且目標的實現不會太久。
企業是綜合國力的支撐,沒有企業的發展,就沒有中國的發展與崛起。
曾在世界大公司、大舞台倍感落後的李東生在《時代》篇中說,「現在越來越自信,真的感受到中國製造業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從以往的仰望跟隨變成為全球技術創新的引領者……很慶幸能跟這個偉大的時代同行,更覺得要擔當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多年前,一位海外華人企業家在接受華商韜略採訪時說,21世紀將是中國企業成為偉大公司,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時代,中國企業在世界舞台站多高,中國人的頭就能揚多高。
從這個意義上說,向偉大時代致敬的李東生和TCL,以及更多在時代中,對時代有使命和責任擔當的企業與企業家,也值得生活在這個偉大時代的人們致敬。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推薦閱讀:
※微視聽4.0版本新體驗:清爽高顏,流暢交互,懂你更貼心
※Skyworth電視能放什麼格式的視頻?
※《現代·甄嬛傳》第一回合:冪糖詩爽茜,誰會最先受領一丈紅?
※與狼共舞2人物關係?
※黃金100秒收視率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