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學習音樂的你,一定要明白這些

1,音樂風格是沒有高低對錯的,凡是還有人在說類似「只有古典才是正經音樂」;「金屬就是比朋克牛逼」這種評論,是主觀的喜好,並非客觀的標準,屬於opinion,不是fact,你可以理解為,我說,「香菇太tm難吃了,川菜太辣根本沒法吃」,你聽完了會更了解我的偏好,但是菜系美食只有個人喜好,沒有高低對錯。

2,努力程度決定下限,天賦程度決定上限。不付出努力是沒資格談天賦的。一旦付出努力,你就走上了被各路天才不斷虐自信的不歸路。

3,所謂音樂天賦,不是手指長短,嘴唇厚薄,氣息長短等等,那些是第二等天賦,最重要的天賦只有一個----音樂記憶力。對所有聲音細節的記憶力,短期的中期的長期的。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幻覺。就算是視奏,也是看到譜,腦中出現音響,然後浮現動作模想,然後做出技術動作。跳過識譜幻想音響過程是最致命的視奏環節訓練錯誤。

4,與風格多樣同理的還有樂器音色及各類記譜方式。沒有某個音色是「最高貴」的,就像評論綠色比紅色牛逼一樣,不是fact,是opinion。五線譜是現階段最具體與細緻的視覺記譜方式,但仍然遠不夠全面,音樂理論發展了這麼多年到現在,實際上仍然有眾多問題沒有解決。至今為止,最合適的記譜及識譜方式是綜合性標註,比較繁瑣,但是歧義最少,以吉他為例,五線譜與六線譜同寫,五線譜上方標註和弦記號。

5,不止是弦樂器,實際上,所有帶音高樂器在開始演奏前---不論是練習還是演出。都必須保證音準調好,調到你設計的音高上,若沒有特殊設計,則調到標準音高,要精準。長期來說會對你最重要的音樂能力----聽力,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你還帶學生,千萬把這個習慣傳承下去。毀了聽力就不能搞音樂了,別提貝老爺,咱不能提貝老爺。

6,一切基本功訓練都需要以聽覺反饋為最重要評判手段,手型,嘴型,表情等等都是為了達到聽覺要求。要理解這裡的前後邏輯,除了不許彎腰駝背是由於視覺及身體健康等原因,其他的各種姿勢要求都是為了要達到聽覺目的。「琴沒調,反正今天練的是半音音階,只是練練手指」這是極端錯誤的一種認識。你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同步將半音音程的抽象記憶植入你的大腦中長期記憶之中。音程之外,還有絕對音高。不把琴調好,彈出來的音不準,就造成你的肌肉記憶與聽覺記憶就是錯位的,這是自毀前程。

7,大量的聽音樂是所有音樂學習的前提,認真的聽,較勁的聽。目標是做到,隨時聚焦,找到旋律線(最簡單),找到貝斯線(難倒90%),腦中默寫正在聽到的打擊樂律動譜。還是那句老話,你是學音樂的,然後才是學某某樂器的。你聽不出整體的音樂,你就很難理解作品,也很難做到配合。聚焦之後可以腦中完成隨時拉遠,聽到完整畫面,聽到各聲部之間的配合細節與段落意義,找到和聲走勢,找到段落。

8,怎麼評判一個音樂人是真的有水平,還是只是在搞怪裝逼弄一些讓人搞不懂聽不懂的作品?你只要去聽聽這個人年輕時候,還處在模仿時期,是否可以高水準的完成你聽得懂的作品就可以了。就像畢加索後期的畫你看不懂,你覺得這個玩意兒小學生隨便亂畫就能弄,那你去看畢加索學生時期的素描功底吧。

9,坂本龍一老師在採訪中說,我不會因為音樂風格而喜歡一個音樂作品,我在每一個音樂風格中都聽到很棒的作品及很爛的作品。

這段話我非常喜歡,非常經典,與第1條是呼應的。

川菜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爛的,法餐也有高手,也有菜逼。

10,指揮到底是幹嗎的?到底什麼時候需要指揮?

指揮多出現在大型編製的演出現場,由於原聲音樂的特點(沒監聽),站在最兩邊的樂手都聽不清楚大家的整體進度,而且由於很多古典樂作品打擊樂有非常大段落的休止,並且有自由延長及變速等情況,幾十個人的樂隊,需要一個站在中間的人在現場給予統一的信號,決定作品的演奏方式。

但以上只是指揮的現場意義,一個合格的指揮,90%的工作是在演出之前完成的。大量的案頭工作,大量的溝通工作,大量的幕後工作。

一句話解釋就是,音樂中的指揮就是影視中的導演。

從劇本,到鏡頭,到講戲,到布景,到改戲,到換演員換劇組,到後期剪片子,到找製片人要錢,溝通特效組等等,一個導演負責一個作品所有細節的最終結果。

從選作品,到整理總譜,修改總譜,溝通樂手,調整位置,修改分譜,帶隊排練,講解段落,判斷誰練不好的需要換人,邀請嘉賓演奏員,一個指揮需要在每次排練的時候,在幾十個人同時演奏中找到具體的錯誤和不足,然後提出修改意見,一個指揮對一個音樂作品的最終效果負責。

一個交響樂團里,指揮是綜合音樂素質最高的人,是一個球隊的教練,而首席是技術最高,狀態最好的人,是一個球隊的球星。

11,節拍器訓練不會磨滅你的靈感,只會讓你更能高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節拍器訓練可以讓你下意識的根據聽覺與隊友們完美的配合,剩下的精力,你可以用來欣賞音樂,回歸初衷。沒練過節拍器會讓你和你的隊友非常痛苦。

12,非科班音樂人面對科班音樂人的態度就像沒出國留過學的面對海歸的一樣,覺得總是好像比人家少些什麼。其實卵用都沒有。什麼水平不是那幾年能改變的。我見過幾年進步巨大的,而更多的人,其實都是混時間混過去的。文憑的意義,你們懂的。大學畢業,啥也不會是常態,數學專業的如此,商科專業的如此,英語專業的如此,音樂專業的也如此。

13,古典的說流行的專業不好,流行的說古典的應用太差。

其實這麼互相損都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綜合提高,查缺補漏才是個合格的音樂人。

14,風格互損真的是在我大天朝很濃重的土風習俗,外面的樂手一片祥和的互相欣賞互相跨界,玩的不亦樂乎,我們這忙著互相貶低,同一個圈子搞的烏煙瘴氣。

15,搖滾樂和其他世界音樂一樣,也是由民族音樂演化而來,結合了眾多的音樂元素,由歐洲音樂,非洲音樂,拉丁音樂等等不斷結合繁衍而來,是一種流行音樂。由於其天然的政治基因,所以在我朝被國家機器妥妥的日躺了。躺了之後就出現了極端的情緒,逐漸的就開始和其他音樂風格對立起來,從政治鬥爭殺到了音樂領域的互相攻擊。令人難過。

16,我的車裡放著各種風格的音樂,在換碟的時候(對,我還在聽正版CD,老年人都這樣),如果從巴赫跳到了ACDC,乘客都對我特別不解,我試著這麼解釋,男人對女人就像小狗對電線杆子,本性的尿了一個下次會忍不住想要尿下一個,沒法對著同一個電線杆子尿一輩子。我對女人沒這需求,我對音樂是有的。是花心的,都是愛。總是在尋找下一個妖艷的電線杆子。

17,歌手屬於台前人員,其他人都屬於幕後人員。

從商業運作來看,這是好理解的,大眾音樂欣賞水平只能欣賞到這裡。

因為歌聲對沒有音樂訓練的人來說,是最能產生共鳴的部分。

人類的感官系統,視覺是主導感官,然後是觸覺。

聽覺非常靠後,看不見摸不著的,在中文語境里屬於幻覺。

18,從商業角度來解釋,價值交換的意義是,你能滿足大家的需求,大家爽了,就給你財富回報。

所以說,流行藝人的目標是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左手右手慢動作就能富裕。

資本規則簡單的等價交換。你讓我開心,我讓你開心。

而藝術家是在滿足自己的藝術追求,對待市場的態度是吃屎去吧你們丫一幫土鱉!

所以藝術家在得到了藝術自我滿足感的同時,都是窮死的。

而糾結在這兩個極端之中的人們,是兩個都得不到的。

別提radiohead,誰tm都想成為radiohead

推薦閱讀:

旅行團:我們給那幾個再沒見過的姑娘寫了一首歌
你喜歡的一支樂隊?
貝斯——被遺忘的樂隊靈魂2
11條證明貝斯手很酷的理由

TAG:音樂學習 | 音樂學院 | 樂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