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輕鬆自由》--為什麼要工作

畢業兩年,輾轉換了幾份工作,一直找不到喜歡的工作,而且一直在尋找。用喬幫主的話激勵著自己,」keep looking,donot settle till you find it」。

之所以不能安心在一份不那麼滿意的工作上堅持做下去,之所以一直在苦苦思索和追尋著那個可以讓我為之奮鬥一輩子的心愛的事業,是因為從小到大的教育讓我相信,工作是每個人都必須做而且會讓我們收穫成長和幸福的事情。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每個人都在為找一份好工作做準備。念書上大學學習知識,都是為了最後有一份好工作;培養興趣學習樂器和舞蹈,動力之一也是為了在職場有一技之長更受歡迎;甚至是養成開朗的性格、學會溝通技巧,也是為了更好適應工作。每個人出生就被打上了」工作使命「的標籤。

社會不僅教育我們工作是理所應當的,而且讓我們相信工作是獲得成功和幸福的必經之路,也是施展才華、實現夢想的途徑。所以我們拚命尋找我們夢想的工作,在各行各業不同的職業中挑選、對比、權衡,試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就像選擇人生伴侶一樣,絞盡腦汁地思考和探尋。

可惜,有些問題本身沒有答案,而有些答案也只是人們編出來、為了讓你相信一些不存在的東西。

就像工作,就人的本性來說,不是必須要工作。也許有些人生來比較有野心對名譽地位有極強的慾望,他們可以選擇在職場上通過努力工作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有些人只想做自己,過快樂的生活,不想違背心意做不善良的事情,不想人云亦云或是卑躬屈膝,他們其實不一定要一頭扎進職場江湖。

我相信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存在,可為什麼大家最後都還是在工作呢?因為人生下來以後,就不再是一個個體。尤其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個體意味著差異性和多樣性,意味著創造性和活躍性,這對人本性來說是很好的,但對國家而言則是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國家希望所有人都遵守統一規則,有同樣的信仰和價值觀,將自己的生活定位在相同的方向上去發展。這樣就不會產生太多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也不會有太多的抗爭。這樣就是一個和諧的社會。

社會化,是我畢業以後一直被家長朋友以及同事領導提示,是每個人必須完成的一個蛻變,是幫助我們適應社會的過程,總之,是一個褒義詞。

但其實,社會化,說好聽一點是和諧、是融入,說直白點,其實就是被同化。失掉個性,失掉自我,主動把自己變成和大家一樣的人。因為這個追求」和諧「的社會,缺乏包容性,不歡迎異類,甚至會排擠異類。所以大家不得不接受熔爐鍛造,把自己變成」社會人「。否則,就會被邊緣化,被社會遺棄。

很喜歡王小波,他曾讚賞羅素的一句話」參差多態,是幸福的本源。」

就像影片一樣,雖然主人公最後還是回歸大眾開始工作,但是並不代表他曾經的「nice and easy」的生活,那個只做自己拒絕被社會化的年輕人,是沒有意義需要被改造的人。有人選擇工作,有人選擇不工作,只要他們能好好生活,就沒什麼可指摘的。

現在互聯網發達,越來越多人喜歡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評頭論足,喜歡拿一套標準化的價值觀,去道德綁架別人。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定要把所有的聲音都變成一個節奏中震動,以保護這種和諧。這讓很多人有了一種社會使命感,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明目張胆指責和排擠異類。

希望中國什麼時候也能允許一些人,不用從出生開始就為了工作而活。

如果不是一切為了工作,我們的學習,我們的興趣,我們的生活,都會更加真實。不再有那麼多功利性,不再有那麼多爾虞我詐。那樣不才是真正的和諧么。

推薦閱讀:

戰狼2票房這麼高說明什麼?
如何評價戰狼2中的張翰?表現如何?
如何看待湄公河行動這部電影?
《三傻大鬧寶萊塢》有哪些主要角色和人物?
細思恐極,三生石不過是東華帝君拒絕鳳九的借口

TAG:工作 | 社會化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