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佩奇》是如何講述豬豬女孩的故事的?
近年來,有很多女孩長期被一個問題困擾 ↓↓↓
明明只有一個電吹風大頭和兩隻玻璃珠眼以及一個自帶斬男色口紅的大嘴巴,卻依然能每天被自己美哭。
這個時代的女性們,可以說是達到了人人自信個個美麗的最幸福狀態。
沒有人長得丑,只有不夠精緻和不是豬豬。
這隻來自英國的5歲小豬,給現代女性帶來了極大的福音。
儘管是一部「智障」質感的2D動畫,《小豬佩奇》(又名《粉紅豬小妹》)自2015年進軍中國以來,已經超越喜羊羊和熊大熊二, 成為最受歡迎的低齡兒童卡通形象,也是被網友們惡搞最多的「單純女孩」。
那麼「被象徵」為最美麗可愛天真無邪單純開朗還有點小脾氣的佩奇,到底是只什麼樣的豬呢?
《小豬佩奇》是一部以一隻4歲女孩豬佩奇為第一視角,圍繞著佩奇和她2歲的弟弟喬治,還有他們的豬媽媽和豬爸爸講述的家庭溫情動畫片。
這部每集只有5分鐘的動畫片,每一季52集左右,到現在已經播到第五季了。
豆瓣9.3分。
而同樣爆款的《熊出沒》和《喜羊羊與灰太狼》分別只有4.9分和6.5分。
2004年《小豬佩奇》首播之後,迅速風靡全球,很快便在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播放。
在法國Annecy國際動畫展上,《小豬佩奇》贏得「最佳電視製作」Cristal(水晶)獎;在義大利Cartoon on the Bay動畫展上,獲「最佳學齡前影集」Pulcinella獎和「年度最佳歐洲節目」Pulcinella獎。
可厲害死了。
還只是停留在通過「豬豬女孩」表情包認識《小豬佩奇》的時候,我以為它如此受歡迎僅是因為這位2D粉紅豬小妹樣子過分丑萌,完全迎合了現代大眾的審美——雖然我丑,但是我萌啊,不服來打我呀?
心血來潮看了動畫原片之後,我理解為什麼豆瓣上那些理智的人也都為它給出了超過9分的好評了。
在《小豬佩奇》中,沒有刻意製造的懸念和衝突,沒有惡意的揣測和自私的勾心鬥角。
只有自由生長的孩子和耐心引導的父母,以及瑣碎卻美好的家庭生活日常。
第一季第一集,也就是最出名的跳泥坑集。
外面下雨了,豬爸爸豬媽媽一開始不讓姐弟倆出去玩。
雨一停,佩奇就期待地問爸爸:「那現在雨停了,我們可以出去玩了嗎?」
爸爸不反對,只是關心地說了一句:「好的,你們倆別跑遠了哦。」
然後姐弟倆就高興地出去了。
接著,佩奇就開始玩起了她最喜歡跳泥坑。
然後媽媽來了,不是說:「你不準玩了,臟死了!」
而是拿了一雙靴子來,說:「你要跳泥坑,必須要穿靴子。」
佩奇開心地繼續跳著泥坑,並知道了以後跳泥坑都要穿靴子,不然鞋子會髒的道理。
接著弟弟喬治也加入了跳泥坑的隊列。
佩奇開心地告訴弟弟,跳泥坑要穿靴子的哦。於是姐弟倆穿著靴子一起跳泥坑。
這一段情節,是此前引起爭議最大的情節之一。
有個媽媽發文說,自己的孩子看了《小豬佩奇》之後,天天跳泥坑。
圖片來源:搜狐新聞
很多人看了想發笑。
沒見過家長說孩子看動畫片看到學著動畫片里的小朋友隨時隨地看書,以致有近視風險是個錯的。
跳泥坑學豬叫就是錯了。
孩子愛動,你說:「別動了煩死了。」
孩子愛模仿,你說:「學什麼不好偏學這些。」
孩子想去看看大自然,你說:「看什麼大自然窗外不就有嗎?還要開2小時車去郊外麻煩死了。」
那你為什麼要做媽媽呢?
聽過一句話:真正的愛,不是在他說他想去哪兒,而你知道那兒很危險的時候,你拚命說「你別去你別去」,而是,你知道他想去,也必須去,所以你即使不舍,也告訴他「到那裡的路上要拐幾個彎,有幾個紅綠燈,哪個拐角可以買到水和食物,你會遇見什麼人。你要小心,我會等你回來。」
那些叫囂著不要看《小豬佩奇》的父母們,一定沒有看過《小豬佩奇》。
如果看過了還一味指責,那麼他們或許是不夠稱職的父母。
倆熊孩子跳完泥坑,弄得一身臟,但他們並沒有因為害怕被爸爸媽媽罵而不敢回家,而是興高采烈的計劃著要讓爸爸猜他們剛才幹了什麼。
太萌了吧。
而慈愛的爸爸不是說「哎呀你們怎麼弄得這麼臟」,而是配合地演著戲,故意猜了兩次才猜中,讓佩奇和喬治姐弟倆開心極了。
太有愛了吧。
這讓我想到了幾年前《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林志穎和Kimi。
林志穎和Kimi的關係曾讓無數人羨慕。因為林志穎作為爸爸,為Kimi創造了一個充滿想像與愛的童話世界。在那裡,他們倆都是超級英雄,並且這只是他們倆知道的小秘密,不可以告訴別人。
Kimi的每一次笑,都是最幸福的。
豬爸爸不是不知道玩泥巴髒了是件麻煩事,但作為一個稱職又有點調皮的爸爸,豬爸爸說:
「恩,只是泥巴而已嘛!」
然後幫著姐弟倆在媽媽回來之前洗乾淨。
否則媽媽就得為孩子們洗澡了。
豬爸爸真是個好丈夫。
最後,他們一家一起去跳了泥坑。
當爸爸也玩得全身是泥的時候,佩奇很瀟洒地說:
「只是泥巴而已啦!」
因為知道寓教於樂,所以不阻止孩子的任何非傷害性娛樂;
因為知道孩子的天性是不安分,所以為了能讓孩子好好地玩,爸爸媽媽會默默地保護你們的安全。
這才是兒童家庭教育應有的樣子。
互相愛護,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而不是禁止,指責,和嘲笑。
在第3季第22集中,《小豬佩奇》講了一個關於排隊秩序的故事。
一開始,一群小孩和佩奇的爺爺在一起玩滑梯。
有位兔小弟因為插隊,被姐姐抱到了隊伍後方排隊而哭了起來。
佩奇的爺爺作為在場唯一的「大人」,心疼小兔,就說:
「年紀小的小孩可以不用排隊。」
於是小兔得到了特權,可以不用排隊就滑滑梯。
但是,同樣年幼的喬治就不開心了。
於是,喬治也得到了不用排隊的特權。
小喬治和小兔弟弟都因為年紀小而得到了不用排隊就可以玩滑梯的特權。
結果就變成了只有他們倆在玩,其他小朋友很不開心。
因為年紀小就可以不用排隊玩滑梯破了大家排隊的規矩,接著,為了搶玩大轉盤的機會,每個小朋友都給出了自己必須先玩的理由。
「我是第一個到這裡的,所以我要先玩。」
這是唯一一個聽起來合理的理由。
「我的生日快到了,所以我不用排隊。」
「因為輪盤上沒有男孩子,所以我要先玩。」
「因為我戴著眼鏡,所以我要先玩。」
「因為我會吐舌頭,所以我要先玩。」
越來越多奇怪的理由出現,豬爺爺不知道要怎麼辦了。
這時候,豬媽媽來了。
「玩遊戲只有一個規矩,就是所有人都要排隊,不管是老還是小。每個人都要按順序玩。」
儘管只有5分鐘,儘管只講了這一個簡單的故事,但《小豬佩奇》教會孩子的道理、價值觀與精神,是15分鐘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和《熊出沒》做不到的。
而中國的幼兒教育里,最缺的就是如《小豬佩奇》一般,用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用最易理解的表達,告訴孩子最實用且正向的道理和觀念。
很多人覺得,《小豬佩奇》這種這麼有愛又全是原諒色的動畫,應該是內心柔軟的女性創作的吧?
um……其實,小豬佩奇的創作團隊,是三個男人。
來自英國國立電影學院的馬克·貝克(Mark Baker)、米德爾塞克斯理工學院動畫部門的菲爾·戴維斯(Phil Davies)以及他的學生內維爾·阿斯特利(Neville Astley),共同創造了《小豬佩奇》的神話。
這三個男人都是狂熱的動漫愛好者。
馬克曾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後與內維爾合作了一部13集動畫短片《大騎士》(The Big Knights)。但這部動畫並沒有獲得業界的廣泛認可。
於是在走投無路的1999年,三人聚在酒吧里,開始謀劃創作一部反主流的以動物為主的家庭合歡動畫片。
最初想出「佩奇」這個角色的關鍵人物是馬克。
三人在酒吧裡頭腦風暴時,馬克想起一個大學同學的小女兒。
這個小女孩在看動畫片時,發現許多動畫片里的角色都沒有父母的陪伴。她感到很疑惑,很傷心。
正是對「爸爸媽媽去哪兒了」的悲傷的疑問,確立了此後風靡全球的《小豬佩奇》的價值觀基調——愛與陪伴。
在感謝這位「豬豬女孩」帶給所有女孩自我認可與個性標榜的同時,作為一個合格的豬豬女孩,或許我們更要記住《小豬佩奇》的愛與美好。
推薦閱讀:
※如何回答別人的問題
※巴托麗Cecilia Bartoli瑞士課堂手記(原創作者侯震一 發表於音樂周刊)
※我們為什麼【打孩子】?
※美嘉寶貝兒童成長中心真的有點厲害的!
※小男孩電梯內猛親小女孩視頻,你怎麼看?